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3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揿针 于氏项
下载PDF
揿针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炜 王彧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揿针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予揿针治疗,疗程为8周。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 目的:研究揿针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予揿针治疗,疗程为8周。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6 min步行距离和衰弱筛查量表评分、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问卷(mMRC)、肺功能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1.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衰弱筛查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衰弱筛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RC分级及平均分、SGRQ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均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MRC分级及平均分、SGRQ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确定,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疲劳衰弱状况与增强运动耐量,还能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并提高肺功能,显著改善生存质量,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揿针 肺肾气虚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水生 刘亚芬 +2 位作者 项颗 王朝霞 孙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72例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 目的分析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72例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和观察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SI、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TG、T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调节机体脂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手三 揿针 序贯治疗 临床疗效 脂代谢
下载PDF
针灸合并揿针佐治痰阻心脉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龙梅 张文秀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7-28,共2页
发作性胸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如何快速缓解胸痛并减少发作、维持病情稳定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祖国医学认为,痰阻心脉型心绞痛常因痰浊闭阻、胸阳不运而发病,应以活血散瘀、温阳健脾为治则。针灸、揿针为中医常用的适宜技术,临床可用于... 发作性胸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如何快速缓解胸痛并减少发作、维持病情稳定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祖国医学认为,痰阻心脉型心绞痛常因痰浊闭阻、胸阳不运而发病,应以活血散瘀、温阳健脾为治则。针灸、揿针为中医常用的适宜技术,临床可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笔者将其应用于痰阻心脉型心绞痛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冠心病 痰阻心脉型心绞痛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孙惠 郭晓娟 何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d 1个疗程,双耳交替操作。B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散穴位贴敷,贴敷于双侧胆俞穴、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穴、双侧阳陵泉穴,贴敷时间为4~6 h,2次/d,5 d 1个疗程。C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0.5、1、2、24、48 h疼痛评分;治疗前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胆红素、肝功能(ALT)变化情况;通过B超检查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干预前,胆囊收缩功能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A、B两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应用于胆石症患者,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降低炎症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耳穴揿针 穴位贴敷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耳穴揿针对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效果
6
作者 王婷 张园园 +3 位作者 段培蓓 吴丽红 王晓庆 王永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耳穴揿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 目的探讨耳穴揿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耳穴揿针疗法,两组患者干预3天,对比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3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第7天的机体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A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可以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有效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机体营养水平,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揿针 胃癌 胃肠功能 营养状况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揿针结合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赵荣 徐冬梅 +4 位作者 高琦 周思清 李清 梁燕 吴浪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针刺结合rTMS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揿针结合rTMS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肌力、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肌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儿实施揿针结合rTMS治疗可促进肌力与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整体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颅脑损伤
下载PDF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玉双 李晓磊 +1 位作者 米少辉 刘英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刺疗法 揿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 吞咽功能
下载PDF
持续揿针内关穴刺激辅助硬膜外自控与程控脉冲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运用
9
作者 李欢欢 肖斌艳 +2 位作者 饶云 宋劼 周群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64-466,485,共4页
目的通过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辅助PCEA+PIEB的镇痛方式,观察其分娩镇痛效果,为临床分娩镇痛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选择方案。方法选择本院拟经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关穴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N组产... 目的通过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辅助PCEA+PIEB的镇痛方式,观察其分娩镇痛效果,为临床分娩镇痛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选择方案。方法选择本院拟经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关穴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N组产妇均行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其余操作与C组产妇相同。选取L2-3椎间隙为硬膜外阻滞穿刺点,操作成功后,即行PCEA+PIEB分娩镇痛。如分娩过程中出现爆发性疼痛,产妇主诉需麻醉医生再次介入镇痛,则经硬膜外导管快速给予1.5%利多卡因5 mL,作为补救镇痛措施。结果N组产妇宫颈口全部开放、胎头娩出时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PR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产妇PCEA次数及有效PCEA按压次数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要求补救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揿针内关穴刺激辅助硬膜外自控与程控脉冲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运用效果确切,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内关穴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分娩镇痛
下载PDF
温经汤联合揿针治疗虚寒证月经后期的效果
10
作者 彭瑶 夏晓健 +2 位作者 陈瑾 梁艳 杨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温经汤联合揿针对虚寒证月经后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虚寒证月经后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取温经汤联合揿针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温经汤联合揿针对虚寒证月经后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虚寒证月经后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取温经汤联合揿针进行治疗,A组给予患者服用温经汤,B组采用揿针治疗,C组采用西药激素疗法。比较四组临床效果,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雌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皮疹、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之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RI、PI水平及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A组、B组、C组(P<0.05),四组PSV水平和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揿针能够有效治疗虚寒证月经后期,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揿针 月经后期
下载PDF
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丁金磊 刘伙生 +4 位作者 王红 何天峰 马洁 张立娜 陶善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13-718,共6页
目的 观察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1组采用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2组采用口服盐酸硫... 目的 观察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1组采用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2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各项评分及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1组为80.4%,对照2组为6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YGTSS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YGT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运动抽动、烦躁易怒、精神倦怠、纳差积分及YGT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1组为8.7%,对照2组为26.1%,治疗组和对照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敏感点揿针配合中药治疗脾虚肝旺型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疗法 抽动症 揿针 皮肤疗法 中药 药并用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耳穴揿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葛海红 张瑜 陈丽贤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耳穴揿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7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定向透药治...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耳穴揿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7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耳穴揿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生存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患者满意度量表(CSQ-8)]。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ADL、FMA、SF-36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耳穴揿针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耳穴揿针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赵荣 章新友 +5 位作者 吴浪龙 高琦 徐冬梅 周思清 李清 梁燕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rTMS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肌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肌力、GMFM-88评分、VA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肌力、GMFM-88评分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实施揿针结合rTMS治疗,可快速促进肌力与粗大运动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整体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颅脑损伤 肌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耳穴揿针疗法在急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欢 吕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效可持续性得到证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急重症患者的镇痛管理、耳穴揿针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揿针 急重症 镇痛 中医护理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ERAS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应用研究
15
作者 朱奕融 段海平 方淑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ERAS干预,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揿针疗法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相关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GD)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16.25±3.03)h、肛门排气时间为(11.88±2.56)h、拔除尿管时间为(13.67±3.15)h,均短于对照组的(19.74±3.54)、(14.05±2.87)、(19.25±3.81)h,留置引流管时间为(1.41±0.29)d、住院时间为(5.41±1.09)d,均短于对照组的(1.65±0.32)、(7.02±1.24)d(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肠胀气、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24 h,两组的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POG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POGD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P<0.05);两组出院时POG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ERAS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障碍,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对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康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 围手术期 揿针疗法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陈海 杨斌 +3 位作者 孟文彬 曹良东 夏冰 马丹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动疗法后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88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B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揿针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
17
作者 白志媛 王巍 +2 位作者 蒋文娇 尤圣杰 胡艳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ting,CI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STS患儿74例,按...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ting,CI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STS患儿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vincristine+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VDC)方案化疗,试验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加揿针治疗。对比2组化疗第1、2天CINV发生情况和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化疗第1、2天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更低(P<0.05),化疗期间FLIE评分高(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减少STS患儿化疗所致CINV的发生,提高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儿童 揿针 化疗 恶心呕吐
下载PDF
小儿推拿联合揿针治疗包块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潘婷 赵霞 +1 位作者 高雪华 赵锦涛 《甘肃医药》 2024年第9期808-810,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揿针疗法对包块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的33例肌性斜颈患儿,给予小儿推拿联合揿针疗法进行干预治疗,经治疗后比较33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胸锁乳突肌肌...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中医揿针疗法对包块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的33例肌性斜颈患儿,给予小儿推拿联合揿针疗法进行干预治疗,经治疗后比较33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胸锁乳突肌肌肉厚度,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痊愈为78.8%,且治疗后平均包块厚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包块的厚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揿针疗法可改善包块型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性斜颈 肿块型 揿针 小儿推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揿针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9
作者 肖静 鲍志丽 刘晓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术后采用内关穴及合谷穴揿针埋针治疗... 目的探讨揿针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术后采用内关穴及合谷穴揿针埋针治疗3天。比较两组术后当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的NVAS评分以及术后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术后当天两组患者N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NVAS评分对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使用揿针治疗,显著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腹腔镜 恶心呕吐
下载PDF
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宋雪 李辉 杨大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揿针埋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揿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腺苷钴胺 美洛昔康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