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用菌增产八法
- 1
-
-
作者
姜方
-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农技推广中心
-
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2,共1页
-
-
关键词
增产机理
搔菌法
惊菌法
接触法
打洞填纱法
温差刺激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食用菌增产好办法
- 2
-
-
作者
赵翠红
-
机构
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
出处
《河北农业》
2006年第1期13-13,共1页
-
文摘
1、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10%左右。
-
关键词
食用菌
保湿保温
菌丝
搔菌法
料面
徒长
出菇
现蕾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食用菌增产六法
- 3
-
-
作者
姜方
-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农推中心
-
出处
《致富天地》
2000年第10期31-31,共1页
-
文摘
1.温差刺激法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有利于菇耳的形成。2.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硫酸盐、维生素 B1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可促进生长、出菇,增产10%~15%。3.搔菌法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
-
关键词
食用菌
温差刺激法
药物刺激法
搔菌法
惊菌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食用菌省工省本增产六法
- 4
-
-
-
出处
《技术与市场》
2003年第12期32-33,共2页
-
文摘
1.温差刺激法。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这些措施有利于菇耳的形成。
-
关键词
食用菌
增产方法
温差刺激法
药物刺激法
搔菌法
惊菌法
接触法
打洞填砂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食用菌省工省本增产六法
- 5
-
-
作者
何安邦
龙可
-
出处
《安徽农业》
2001年第1期15-15,共1页
-
-
关键词
食用菌
增产措施
温差刺激法
药物刺激法
搔菌法
惊菌法
接触法
打洞填砂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平菇增产十六法
- 6
-
-
作者
毛清华
-
机构
开封市郊区农技站
-
出处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4年第7期13-13,共1页
-
-
关键词
平菇
产量
覆盖加压
光照
温度
搔菌法
-
分类号
S646.1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图解海鲜菇袋式栽培技术(九)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黄毅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
出处
《食药用菌》
2016年第5期269-272,共4页
-
文摘
海鲜菇、白玉菇与蟹味菇仅是商品名称不同,都属于同一品种(见连载1)。白玉菇与蟹味菇采用机械重度搔菌法,而海鲜菇采用的是轻度搔菌法,刺激出菇。菇蕾形成后,前者是增加供氧量,发育成长度为8~10厘米的丛状商品菇;后者是提高出菇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菇柄拉长至13~15厘米后采收。
-
关键词
袋式栽培技术
鲜菇
图解
二氧化碳浓度
商品名称
蟹味菇
白玉菇
搔菌法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北方温室袋栽金针菇技术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春燕
宗克昌
姜新华
-
机构
大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盘锦市新兴农场
-
出处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B06期134-135,141,共3页
-
文摘
文章对食用菌金针菇品种在北方温室中采用袋式栽培的技术要点、方式、方法、操作要领进行了全面综述。
-
关键词
金针菇
出菇管理
搔菌法
直接法
再生法
-
分类号
S626.5
[农业科学—园艺学]
S646.15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食用菌增产有办法
- 9
-
-
作者
赵翠红
-
机构
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
2006年第5期17-17,共1页
-
文摘
1.搔菌法 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10%左右。
-
关键词
食用菌
保湿保温
菌丝
搔菌法
料面
徒长
出菇
现蕾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