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兼议“孤愤说”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玉军
-
机构
枣庄师范学校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02年第3期27-33,共7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多持“孤愤说”,本文认为这一观点不尽符合小说的创作实际。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要动机还应是搜奇志怪,谈狐说鬼,将作者的创作动机简单地归之于“孤愤”,是对古人有意无意的拔高。
-
关键词
创作动机
搜奇志怪
谈狐说鬼
孤愤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议唐人传奇的写作特色
- 2
-
-
作者
钟云星
-
机构
重庆民政学校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5期73-78,35,共7页
-
文摘
唐人传奇指唐代文士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小说在古代曾被看作搜奇志怪而“不本经传”的卑微“小道”。唐代小说以“作意好奇”而被称为“传奇”,当初自然也含贬意。不过名义上虽摈诸正统文学之外,而其实“世间则甚风行,文人往往有作。
-
关键词
唐人传奇
唐代小说
唐代文士
搜奇志怪
短篇小说
写作特色
正统文学
“传奇”
文言
唐人小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无巧亦成书——兼谈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反巧合”现象
- 3
-
-
作者
于平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5期3-4,共2页
-
文摘
“无巧不成书”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情节结构模式。它一与我国小说“搜奇志怪”的传统有关,二与小说(话本)形成于茶坊酒肆间说书人的创作过程有关,三与明代小说繁荣于元代戏曲之后,深受戏曲结构模式影响有关.四与我国小说喜好大团圆结局有关。直到现在通俗的武打言情之作还要借助“巧合”之力结构作品,不但“无巧不成书”而且是“无巧不好看”。
-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大团圆结局
情节结构模式
我国古代
鲁迅小说
搜奇志怪
明代小说
元代戏曲
说书人
作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公费聊天”
- 4
-
-
作者
徐克仁
-
出处
《人事与人才》
1997年第4期31-31,共2页
-
文摘
在南京敬谒中山陵看到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心中颇不平静。因为眼前一些地方正呈现着另一种“天下为公”的景象:公费旅游、公费宴请、公费钓鱼、公费跳舞、公费桑拿,公款私存、公车私用、公费私读……,甚至公费嫖娼等等。近又冒出一“公”——公费聊天者也。聊天加上公费二字就是说聊天者是拿了国家的工资、奖金、补助之类在那里闲扯,就象红楼梦里的贾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成天由凤姐、宝玉、薛姨妈之流轮番陪着说话解闷一样。
-
关键词
孙中山
公费旅游
中山陵
人事制度
饮食文化
搜奇志怪
公款私存
建设成就
“意识流”
新技术革命
-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6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林斤澜创作的审美情趣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卫中
-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36,共6页
-
文摘
一林斤澜是一个向来以“怪”著称的作家,新时期其大部分作品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共同倾向提示着这个作家正在受到某种传统的影响。因为创作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一个作家的特点,往往不单是一些属于个人的特点所能决定的,而更多的倒是某种文学传统作用的结果。任何作家都需要通过对传统的认同、选择与融合从而确定自己在整体中的座标。林斤澜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怪异美”的兴趣,几乎使人不假思索地想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志怪传统,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不需要进行任何煞费苦心的求证。林斤澜在《谈魅力》中说过:
-
关键词
新时期
作品
作家
创作
审美趣味
搜奇志怪
艺术个性
志怪小说
传统现实主义
中国古典小说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高扬理想的旗帜
- 6
-
-
作者
伍大荣
-
机构
张家界市社科联
-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高扬理想的旗帜张家界市社科联伍大荣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在审判他的法庭上对雅典公民申辩说:“我这个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说,是一只牛虻,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行动迂缓不灵,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我就是...
-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
匕首投枪
张家界市
继承和发扬
“大众文化”
搜奇志怪
中外合资企业
社会主义
社会价值
文学期刊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