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鲈仔、稚、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雅芝 郑金宝 +1 位作者 谢仰杰 郑斯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分析了花鲈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5~16.5℃时,花妒仔鱼孵出约140h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臂尾轮虫.全长10mm左右的仔鱼可摄食卤虫幼体,全长11mm左右的个体可摄食枝角类.对431尾仔、稚、幼... 分析了花鲈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5~16.5℃时,花妒仔鱼孵出约140h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臂尾轮虫.全长10mm左右的仔鱼可摄食卤虫幼体,全长11mm左右的个体可摄食枝角类.对431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9.1%,胃饱满系数波动于2.38%~16.48%之间,日摄食指数在45%~60%.其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16:00~20:00胃饱满度最高.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部分幼鱼个体少量摄食.仔、稚、幼鱼个体间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体重与摄食量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0.1018+8.3261×10-2x;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可用ω=1.6473×10-3L3.4743表示,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5.5242e1.9681×10-2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ω=0.5836e6.9208×10-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幼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龚玉艳 詹凤娉 +4 位作者 杨玉滔 张鹏 孔啸兰 江艳娥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7,共8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摄食习性 南海
下载PDF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林龙山 严利平 +2 位作者 凌建忠 刘勇 周荣康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2,共6页
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带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鱼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I=7034.95),出现率达65.34%,尾数所占比例为13.68%,重量占93.99%;其次为甲壳类(IRI=1527.99),出现率为18.41%,... 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带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鱼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I=7034.95),出现率达65.34%,尾数所占比例为13.68%,重量占93.99%;其次为甲壳类(IRI=1527.99),出现率为18.41%,尾数所占比例为80.11%,重量占2.87%;头足类(IRI=39.42)的出现率为7.58%,尾数所占比例为2.13%,重量占3.07%.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2种,其中,鱼类的种类数最多,达38种;其次为甲壳类,14种;头足类为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带鱼、磷虾、糠虾、刺鲳和七星底灯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摄食习性 东海
下载PDF
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颜云榕 王田田 +2 位作者 侯刚 卢伙胜 金显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9-1098,共10页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多齿蛇鲻逐月采样共749尾(实胃数408个),通过胃含物分析法研究其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以及虾类等饵料生物,其中可鉴定出的鱼类种类有17种。以...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多齿蛇鲻逐月采样共749尾(实胃数408个),通过胃含物分析法研究其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以及虾类等饵料生物,其中可鉴定出的鱼类种类有17种。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为指标,鱼类为最主要饵料(98.8%),其中优势饵料种类有蓝圆鲹(34.9%)、少鳞犀鳕(26.6%)、长颌棱鳀(4.30%)和条鲾(2.5%)。多齿蛇鲻摄食强度、饱满指数和成熟系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一年中呈现3个产卵高峰期(3-4月、6月及11月),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仍然强烈索饵。随着体长的增长,北部湾多齿蛇鲻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质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各体长组间食物组成相近,其中136~255mm各体长组相似性系数均大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齿蛇鲻 胃含物分析 摄食习性 食性转换 北部湾
下载PDF
象山港黄姑鱼的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楠 姜亚洲 +4 位作者 袁兴伟 郭靖 凌建忠 杨林林 李圣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4-1292,共9页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象山港水域采集的365尾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结合其生物环境的同步调查数据,采用胃含物中饵料生物质量百分比(阡%)、个数百分比(_Ⅳ%)和出现频率(丹名)分析其饵料生物组成,采用相对重...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象山港水域采集的365尾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结合其生物环境的同步调查数据,采用胃含物中饵料生物质量百分比(阡%)、个数百分比(_Ⅳ%)和出现频率(丹名)分析其饵料生物组成,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衡量各饵料生物的重要性;采用空胃率和胃饱满指数分析黄姑鱼的摄食强度;采用选择性指数%检验黄姑鱼对某种饵料生物是否具有选择性。研究表明,黄姑鱼的饵料生物共34种,主要摄食虾类,其中巨指长臂虾(Palaemon macrodactyl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刺螯鼓虾似lpheushoplocheles)和日本鼓虾口lpheusjaponicus)等是黄姑鱼主要的摄食对象。黄姑鱼的摄食强度受季节和体长变化影响,冬季的摄食强度最低;体长大于190mm个体的摄食强度较低。此外,性腺发育对摄食强度也存在一定影响。春、秋和冬季黄姑鱼主要以摄食巨指长臂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和日本鼓虾等为食;夏季以巨指长臂虾、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crassicornis)等为食。体长80~220mm的黄姑鱼主要以小型虾类为食,而体长大于220mm的黄姑鱼主要摄食鱼类、口虾蛄等较大个体的饵料生物。选择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巨指长臂虾(选择性指数为0.145,X2=4.192,P〈0.05)、刺螯鼓虾(选择性指数为0.141,Z2=3.957,P〈0.05)是其偏好食物,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选择性指数为-0.174,Z2=6.030,P〈0.05)则属不易获得食物。结论认为,黄姑鱼在象山港水域有着广泛的食物来源,摄食种类多样,不同季节和体长组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有所变化,具有独特的食物选择性和摄食习性。建议在今后的黄姑鱼增殖养护工作中,实时监测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的种群变化动态,结合港内黄姑鱼饵料生物的分布状况,确定黄姑鱼合理的增殖放流规模和放流地点,以争取最优的生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食物组成 摄食习性 食物选择 象山港 东海
下载PDF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春洋 王彬 +1 位作者 李轶平 董婧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1-494,共4页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不超过3 mm。食物种类包括硅藻类、原生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及软体动物幼体,及鱼、虾、贝类的卵等,其中以小型桡足类、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及其他小型甲壳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摄食方式 摄食习性 食性分析
下载PDF
南方紫海胆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聂永康 陈丕茂 +6 位作者 周艳波 秦传新 余景 袁华荣 冯雪 王云祥 赵漫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体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摄食和活力情况。结果表明,紫海胆在5种海藻共存的情况下,对不同海藻类具有不同选择性,日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的嗜食性最高,...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体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摄食和活力情况。结果表明,紫海胆在5种海藻共存的情况下,对不同海藻类具有不同选择性,日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的嗜食性最高,其次为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莼(Ulva lactuca),对刺松藻(Codium fragile)的喜好性较差。紫海胆的摄食受水温、海藻种类和自身体质量的影响,在23~27℃时活力和摄食状态最佳,水温升高和降低均会显著抑制其摄食;成体紫海胆对石莼、半叶马尾藻和琼枝麒麟菜的日摄食率有显著差异;在最适摄食水温下,紫海胆日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呈显著的指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摄食习性 海藻 摄食
下载PDF
东海区龙头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林显鹏 朱增军 李鹏飞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6,共7页
根据2008年4月~2009年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所捕获的渔获样品,对龙头鱼进行食性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属肉食性鱼类,且存在严重的同类相食现象。龙头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4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龙... 根据2008年4月~2009年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所捕获的渔获样品,对龙头鱼进行食性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属肉食性鱼类,且存在严重的同类相食现象。龙头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4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六丝矛尾虾虎鱼等。其中,春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六丝矛尾虾虎鱼、细螯虾、龙头鱼等;夏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中国毛虾、七星鱼等;秋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七星鱼、细条天竺鲷等;冬季的优势饵料种类为七星鱼、带鱼、龙头鱼等。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樱虾类、磷虾类、长尾类为其次要饵料类群。龙头鱼全年摄食率为47.26%,平均饱满系数为35.43‰,龙头鱼胃平均饱满系数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龙头鱼 摄食习性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两种重要石首鱼类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戴芳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7,共9页
通过对2006年夏、秋季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采集的575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1089尾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胃含物样品的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摄食习性以及随栖息地、季节和体长的变化规律。结... 通过对2006年夏、秋季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采集的575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1089尾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胃含物样品的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摄食习性以及随栖息地、季节和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水域的白姑鱼是底栖动物食性,小黄鱼是混合动物食性,甲壳类在它们食物中均占83%以上的比例,2种石首鱼类的食物重叠系数为0.55。由于摄食的优势饵料种类的差异,使这2种石首鱼类之间不存在严重的食物竞争。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两种石首鱼类所摄食的鱼类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结果还表明:白姑鱼的摄食习性较为稳定,受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变化的影响较小;而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姑鱼 小黄鱼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 摄食习性 食物重叠
下载PDF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东燕 麻秋云 +2 位作者 薛莹 焦燕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3,共7页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及其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δ13C值范围为-19.57‰^...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及其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δ13C值范围为-19.57‰^-17.85‰,平均值为(-18.68±0.41)‰,其δ15N值变化范围为10.75‰~14.41‰,平均值为(13.08±0.76)‰。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类群为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小型甲壳类、多毛类和有机碎屑,其中小型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对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贡献率最高,其次为蟹类、多毛类和虾类。经Pe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δ15N值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δ13C值与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体长的增加,六丝钝尾虾虎鱼倾向于摄食高营养级的饵料生物。根据δ15N值计算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级变化范围为3.04~4.12,平均营养级为3.69±0.25,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六丝钝尾虾虎鱼 稳定同位素 摄食习性 营养级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银华 张雅芝 +3 位作者 钟幼平 李军 谢仰杰 胡家财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96,共9页
于2013年5~7月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为(26.7±1.3)℃的培育条件下,云纹石斑鱼仔、稚鱼摄食能力强;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率为40.00%;仔、稚鱼平均摄食率为97.6... 于2013年5~7月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为(26.7±1.3)℃的培育条件下,云纹石斑鱼仔、稚鱼摄食能力强;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率为40.00%;仔、稚鱼平均摄食率为97.63%,且13日龄之后的平均饱食个体比例为92.25%,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可用二项式方程y=0.000 1W2+0.055 9W-0.629 8表达;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在白天均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为白天摄食类型,并可以初步确定以鱼体重的10%~20%和8%~10%分别作为云纹石斑鱼仔鱼和稚鱼的日投喂量.全长(L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Lt=0.008 8D2+0.162 2D+1.114 5,体重(W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Wt=0.366 0D2-11.361D+59.022 3,全长(Lt)与体重(Wt)的回归方程为Wt=0.011 7Lt3.017 8,b=3.017 8约等于3,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为均匀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云纹石斑鱼 仔鱼 稚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东、黄海黄鱼安鱼康的摄食习性及其随发育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贺舟挺 张亚洲 +1 位作者 徐开达 金海卫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8,共10页
2008年5月~2009年2月,对东、黄海663尾黄鱼安鱼康的胃含物及其随发育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鱼安鱼康摄取的食物有120余种,主要食物类群为硬骨鱼类和长尾类,主要食物种类有小黄鱼、短鳄齿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和带鱼。在黄海... 2008年5月~2009年2月,对东、黄海663尾黄鱼安鱼康的胃含物及其随发育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鱼安鱼康摄取的食物有120余种,主要食物类群为硬骨鱼类和长尾类,主要食物种类有小黄鱼、短鳄齿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和带鱼。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和东海南部3个区域,黄鱼安鱼康的摄食强度变化不显著,而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体长在45~650mm之间的6个体长组,黄鱼安鱼康的摄食强度变化也不显著,但食物组成差别较大,食物种类随黄鱼安鱼康体长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食物多样性指数、食物种类和食物重量范围都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其食物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将黄鱼安鱼康的6个体长组分为两组,一组体长小于250mm,另一组体长大于25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黄鱼安鱼康 摄食习性 发育 变化
下载PDF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胶州湾方氏云鳚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世岩 韩东燕 +2 位作者 麻秋云 薛莹 纪毓鹏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0-1226,共7页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 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 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平均值为(12.83±1.10)‰;δ13C值范围是–21.52‰~–18.14‰,跨度为3.38‰,平均值为(–20.42±0.73)‰。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海蜇虾(Latreutes anoplonyx)、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沙蚕、粒径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其中以海蜇虾和粒径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7%~66%和35%~40%;其他饵料生物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沙蚕、疣背宽额虾、鹰爪虾和鲜明鼓虾,其贡献率分别为0%~15%、0%~5%、0%~5%、0%~2%。经Pearson 相关性检验发现,δ15N 与方氏云鳚的体长无显著相关(P〉0.05),而δ13C 与方氏云鳚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δ15N计算方氏云鳚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33~3.79,平均营养级为3.65±0.14,并不随着鱼体长的增加而升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级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基础饵料生物的波动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基线生物、富集度以及样品数量和体长范围的不同也是导致方氏云鳚营养级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方氏云鳚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胶州湾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以及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方氏云鳚 稳定同位素 摄食习性 营养级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2 位作者 李丽 谢仰杰 胡家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5,共7页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摄食量占体质量的4.09%~21.07%,日摄食量占体质量的23.67%~57.24%;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为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y=0.1267x^0.7878,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1.8603e^0.0723D体质量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M=0.0203e^0.2484D.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M=0.0024L^3.4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 幼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汪留全 程云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00~22:00时摄食强度最大。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革胡子鲶仔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和全长对体重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培育 革胡子鲶仔鱼 摄食习性
下载PDF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被引量:35
16
作者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 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 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摄食习性 饵料 带鱼 海带 杂食性鱼类 东海 磷虾 头足类 毛颚动物
下载PDF
官井洋大黄鱼夏季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佳奕 陈佳杰 +1 位作者 田丰歌 徐兆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4,共11页
2010年6月在福建省官井洋海域收集579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标本进行胃含物分析,同步采集取样点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及张网样品,比较大黄鱼胃含物种类与水域中生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食物种类共32种,种类广泛。大... 2010年6月在福建省官井洋海域收集579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标本进行胃含物分析,同步采集取样点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及张网样品,比较大黄鱼胃含物种类与水域中生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食物种类共32种,种类广泛。大黄鱼主要摄食十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标百分比%IRI=49.14%)、鱼类(%IRI=20.47%)、磷虾类(%IRI=18.31%)和糠虾类(%IRI=2.34%),具有以游泳动物、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对象的肉食性摄食习性。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相对重要性指标IRI=976.10,%IRI=35.38%)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IRI=505.27,%IRI=18.31%)为大黄鱼食物组成中最重要的食物种类。海区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占所有浮游动物总丰度的45.03%,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优势度Y=0.14)、双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bipinnata,Y=0.09)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Y=0.06);张网渔获物共鉴定91种,主要为细螯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蟳、双斑(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银鲳(Pampus argenteus)鮻和棱(Liza carinatus)。研究表明,大黄鱼对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喜好追逐捕食海区中的小型虾类和仔、稚、幼鱼以及体型相对较大的浮游动物磷虾类和糠虾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官井洋 食物组成 摄食习性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仔鱼摄食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7 位作者 翟建明 杨志 李炎璐 马文辉 宋振鑫 孙涛 庞尊方 孙芳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度的变化,探讨仔鱼摄食习性及光照与摄食的关系。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孵化开口后,投喂3d牡蛎受精卵者比直接投喂轮虫对仔鱼生长有明显的效果;10日龄前,B组在全长、肛前距、口裂宽方面都大于A、C两组,B组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为4.969%,分别是A、C两组的2.5与2.4倍,生长速度最快;5日龄仔鱼在09∶00~10∶00与13∶00~14∶00时间段,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期,光照强度分别为720~1018lx与865~923lx;4日龄仔鱼其饱食率较低,只有40%达到了3级摄食量,4~10日龄的仔鱼饱食率波动幅度较大,10日龄后开始逐渐上升,13日龄后基本可以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仔鱼 摄食习性
下载PDF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重先 李文杰 唐天德 《水产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289-296,共8页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摄食习性 养殖条件 开口饵料 饵料生物 摄食强度 浮游动物 桡足类 幼鱼 仔鱼
下载PDF
黄鳍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前期幼鱼摄食习性和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龚艳丽 孟田湘 万瑞景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609-613,共5页
对 1997年 5月莱州湾潍河口采集的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进行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为浮游动物食性 ,主要摄食镖蚤类、短尾类幼体、猛蚤类和甲壳类的六肢幼体。摄食有明显的节律 ,清晨消化道内含物最多 ,傍晚... 对 1997年 5月莱州湾潍河口采集的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进行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黄鳍刺虎鱼前期幼鱼为浮游动物食性 ,主要摄食镖蚤类、短尾类幼体、猛蚤类和甲壳类的六肢幼体。摄食有明显的节律 ,清晨消化道内含物最多 ,傍晚最少。摄食的种类随昼夜不同时间有一定的变化。摄食率 :C=9.2 52 8g/ (10 0 g· BW· d) ;日摄食量 :FD=0 .0 0 4 7g/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刺Xia虎鱼 前期幼鱼 摄食习性 摄食 海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