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斑尖塘鳢仔鱼饵料动物的非纯化培养及摄食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伟军 林小涛 +1 位作者 王春 廖志洪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塘泥和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种源,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ermoratus)仔鱼的饵料动物进行非纯化培养并做了仔鱼的摄食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各类饵料动物组成1~8d以轮虫类占绝对优势,比例达到50%以上,9~10d以枝角类... 利用塘泥和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种源,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ermoratus)仔鱼的饵料动物进行非纯化培养并做了仔鱼的摄食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各类饵料动物组成1~8d以轮虫类占绝对优势,比例达到50%以上,9~10d以枝角类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占优势,比例达到30%以上;各类饵料动物密度变化曲线呈倒“V”字型,其中饵料动物总密度、轮虫类和枝角类密度均在第7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7.6个/ mL、29.5个/mL和16.5个/mL。从仔鱼对饵料的摄食比率看,大小范围为50~100μm的饵料动物仅适合9日龄以下的仔鱼摄食,随着仔鱼的发育,趋向于摄食较大个体的饵料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仔鱼 饵料动物 培养 摄食比率
下载PDF
牙鲆幼鱼消化能力与肠道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俊荣 陈营 刘红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3-165,共3页
对体重7.5~20.0g的牙鲆幼鱼的摄食比率、食物的消化时间、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布和摄食后不同时间蛋白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平均摄食量为净体重的5.89%。摄食配合饲料后... 对体重7.5~20.0g的牙鲆幼鱼的摄食比率、食物的消化时间、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布和摄食后不同时间蛋白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平均摄食量为净体重的5.89%。摄食配合饲料后约5h,胃内的食物基本排空。pH值为2.6~3.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pH值为8.2时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降低,以胃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增高,以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摄食后不同时间牙鲆消化道各部位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变化,胃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3h达到最高值,摄食后7h降至极低水平;肠道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变化与胃和肠道密切相关。在下一次摄食前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幼鱼 摄食比率 蛋白酶 脂肪酶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