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2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文君 邢晓芳 +4 位作者 刘孝义 康静 徐倩 史梦君 吴玲玲 《循证护理》 2024年第5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2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所在病区将52例病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 目的:探讨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2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所在病区将52例病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试验组实施阶梯式摄食训练方案,两组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体质指数等。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误吸发生率、SSA评分、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评分、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住院时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摄食训练能有效减少老年病人误吸发生率,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训练 增稠剂 老年人 吞咽障碍 食品 护理
下载PDF
悬浮物对三亚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摄食的影响
2
作者 胡思敏 周天成 +3 位作者 张琛 刘胜 李涛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 随着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日益加剧,输入到近岸珊瑚礁区的悬浮物日益增多,不仅影响珊瑚的生理,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基础生物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解悬浮物对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组成及摄食的影响,于2015年4月在三亚典型岸礁区设置了昼夜连续观测站点(W4为悬浮物浓度高的站位,W5为对照站位),分析了悬浮物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悬浮物对优势桡足类现场食物组成和摄食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站位叶绿素a浓度偏低,昼夜波动较大;W4站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W5站,但W5站悬浮物中有机颗粒物组分比例(73.69%)高于W4站(46.09%);W5站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W4站。进一步摄食分析表明,两个站位桡足类均以后生动物来源的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在W4站桡足类食物组成中浮游植物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而在W5站桡足类还摄食较多的微型浮游动物。在摄食实验中,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显著提高了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但其食物组成却由以浮游植物为主转而以陆生植物碎屑为主,说明浓缩海水中较高的悬浮颗粒物含量限制了桡足类的摄食选择,使其摄食大部分有机碎屑作为补偿营养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高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但悬浮物中高比例的有机碎屑可为浮游动物提供重要的补充食物来源,支持其维持较高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悬浮物 群落结构 摄食多样性 三亚湾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揭示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摄食策略
3
作者 王伟 黎海明 段阜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49-266,共18页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 摄食策略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文明化进程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引发摄食抑制和内脏不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瑞 郭思齐 张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6-1210,共5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先前的研究表明,GDF15与表达在大脑最后区和孤束核的受体结合,激活下游多个与摄食相关的脑区,抑制摄食,降低体质量,展现出治疗肥胖的潜力。但GD...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先前的研究表明,GDF15与表达在大脑最后区和孤束核的受体结合,激活下游多个与摄食相关的脑区,抑制摄食,降低体质量,展现出治疗肥胖的潜力。但GDF15也引起恶心、呕吐等内脏不适症状,可能限制其进一步应用。该文将探讨GDF15抑制摄食,引发内脏不适的神经通路以及阻断其内脏不适效应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内脏不适 摄食 条件性味觉厌恶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
下载PDF
脑室注射葡萄糖对翘嘴鳜摄食和糖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曾妍芝 李红燕 +7 位作者 王广军 谢骏 田晶晶 龚望宝 夏耘 张凯 李志斐 郁二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为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和对摄食的影响,实验以翘嘴鳜为研究对象,对鳜分别进行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2-DG(葡萄糖代谢拮抗剂,100 mg/kg)和葡萄糖(10 mg/kg),探究注射后3、6和12 h不同时间点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响应机制... 为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和对摄食的影响,实验以翘嘴鳜为研究对象,对鳜分别进行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2-DG(葡萄糖代谢拮抗剂,100 mg/kg)和葡萄糖(10 mg/kg),探究注射后3、6和12 h不同时间点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抑制鳜的摄食,而不同时间点鳜血浆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诱导下丘脑葡萄糖激酶基因gk(glucokinase,6 h),表明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体系的存在。且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促进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基因cart(cocaine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3 h)的表达量,这可能与鳜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在下丘脑(12 h)和肝脏(6 h)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有关。另外,脑室注射葡萄糖显著诱导鳜肝脏gk(6 h)和pk(pyruvate kinase,3 h)的表达,促进糖酵解,表明脑室通过感知的葡萄糖水平促进分解代谢为机体供能。综上,本研究首次通过脑室注射葡萄糖探究鳜下丘脑葡萄糖感知系统的存在,同时发现鳜下丘脑对葡萄糖脑室注射存在响应。且脑室注射葡萄糖可能通过对gk的调控影响AMPK/mTOR通路,调控机体食欲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抑制摄食。研究结果为翘嘴鳜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高效利用和摄食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葡萄糖感知 脑室注射 摄食调控 糖代谢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
6
作者 卫宇星 么宗利 +7 位作者 来琦芳 祁洪芳 戴阳 高鹏程 杨建新 周凯 孙真 李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和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中,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d的自主摄食养殖,在自然光照下,湖水组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中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和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中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环境 青海湖裸鲤 自主摄食节律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养殖密度、断食时长和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孙梦芹 穆红城 +3 位作者 徐旭 周文宗 成永旭 李嘉尧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为深入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摄食行为受养殖条件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养殖密度、断食时长以及群体内个体优势等级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探讨养殖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协同作用,进而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密度及... 为深入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摄食行为受养殖条件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养殖密度、断食时长以及群体内个体优势等级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探讨养殖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协同作用,进而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密度及投喂频次。研究选取初始体重为(9.53±1.45)g、雌雄比例相同的克氏原螯虾,围绕3个关键因素,对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等规格雄虾比雌虾的优势等级更高,易成为优势虾,优势虾确立等级行为优先于摄食行为,从属虾一般先于优势虾摄食,且摄食时长显著高于优势虾(P<0.05);(2)投喂饲料会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因争食引起的打斗次数(P<0.001),饲料消耗率和饲料吸引力随密度和断食时长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和断食时间的延长,克氏原螯虾的摄食时长、饲料吸引力以及消耗率都显著增高;打斗次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同等条件下优势虾血淋巴中的乳酸含量低于从属虾,反映了个体优势等级在代谢能量分配上的差异。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密度、投喂及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对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摄食行为 优势等级 密度 断食
下载PDF
融合摄食过程声像特征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郑金存 叶章颖 +4 位作者 赵建 张慧 黄平 覃斌毅 庞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88,共12页
基于鱼类摄食行为反馈的精准投喂是确保饲料高效利用与降低水体污染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单一传感器难以精确测量鱼群摄食强度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摄食过程声像特征融合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图包含的三维空间信息分析水... 基于鱼类摄食行为反馈的精准投喂是确保饲料高效利用与降低水体污染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单一传感器难以精确测量鱼群摄食强度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摄食过程声像特征融合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图包含的三维空间信息分析水体表层摄食鱼类数量,设计基于帧间差分运算的深度图能量变化测量系统表征鱼群摄食活跃程度;进而利用近红外光源因水面反射而导致的高亮度饱和点在近红外图中的位置变化测量水体流场的波动程度;同时利用音轨记录仪存储摄食音频。最后通过加权融合方式,综合摄食动态、水体流场变化、摄食音频三类具有不同物理属性的特征信息,精确量化了鱼群摄食强度,总体识别精确度达到97%。本文采用新的成像技术,取得分析速度与分析精度的最佳平衡,为精准投喂提供了一种鲁棒性强、分析速度快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强度 近红外图 深度图 摄食音频 加权融合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的吞咽管理对高龄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
9
作者 童露露 娄玲娣 +3 位作者 骆芳 过秀秀 欧阳瑶 何炼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的吞咽管理对高龄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7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的高龄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电脑产生随机序号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的吞咽管理对高龄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7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的高龄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电脑产生随机序号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基于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的吞咽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康复疗效、营养状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鼻胃管留置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干预组病人吞咽功能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为(39.24±1.89)g/L,血清前白蛋白为(0.24±0.03)g/L,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为(37.65±1.82)g/L,血清前白蛋白为(0.21±0.03)g/L];吞咽相关生活质量得分为(144.90±5.87)分,高于对照组[(139.20±5.35)分];鼻胃管留置率为37.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0%,均低于对照组(鼻胃管留置率为67.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吞咽障碍病人实施基于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的吞咽管理,有利于病人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病人鼻胃管留置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吞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经口摄食 高龄 老年人 吞咽障碍 营养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对小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张三峰 沈建忠 +5 位作者 万成炎 吉芬芬 胡莲 邱龙辉 彭乐根 朱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其次为枝角类,轮虫占比较少;(2)3月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此期间呈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个/L增加至26808.23个/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达到全年最高;(3)由于太湖新银鱼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故在其生物量较高的时期(5、6月),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选择性摄食 浮游动物 下行效应 三峡水库 小江
下载PDF
不同缢蛏群体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潜沙和摄食响应能力
11
作者 杜鑫鑫 牛东红 +3 位作者 张树源 邓敏 王杰 李家乐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和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和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和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和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和摄食率(FR)的差异,其中,潜沙行为实验设置盐度应激组(缢蛏从暂养池取出放进各盐度组开始实验)和胁迫组(缢蛏在各盐度条件下胁迫24 h后开始实验)。结果显示,SZ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4.04,ZR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2.04。应激组中,SZSC的半数潜沙时间(BT50)显著大于ZRSC(P<0.05),盐度为24时,SZSC的BT50为4.2 min,显著低于盐度为28和32时的BT50;盐度为32时,SZSC潜沙深度分布更集中,潜沙率为88.33%,显著高于ZRSC(P<0.05)。而在胁迫组,SZSC中BT50显著低于ZRSC,潜沙率显著大于ZRSC(P<0.05)。摄食生理上,除对照组外,SZSC的FR均显著大于ZRSC(P<0.05),SZSC的FR在盐度为24时达到最大值[89.54 mL/(g·h)],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研究表明,2个群体的生态行为均会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应激反应越强烈,其中,SZSC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从生态行为水平评估了2个缢蛏群体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揭示了高盐养殖环境下缢蛏在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和摄食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缢蛏耐高盐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潜沙行为 摄食 高盐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研究
12
作者 毕正 鲁云霞 +4 位作者 张银玉 李金菊 周恒 吕溪娟 方朝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 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方法 db/db组和DJC组各9只db/db小鼠,db/dm组共9只db/dm小鼠,DJC组灌胃DJC混悬液每只630 mg·kg^(-1)·d^(-1),db/db组和db/dm组灌胃等量... 目的 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方法 db/db组和DJC组各9只db/db小鼠,db/dm组共9只db/dm小鼠,DJC组灌胃DJC混悬液每只630 mg·kg^(-1)·d^(-1),db/db组和db/dm组灌胃等量纯净水,饲养12周。每周检测体质量及食物消耗量;Elisa法检测血清α-MSH、AGRP含量,下丘脑α-MSH、AGRP蛋白含量;qRT-PCR法检测下丘脑α-MSH、AGRP mRNA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下丘脑α-MSH、AGRP表达。结果 相较db/dm组,db/db组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α-MSH均明显减少(P<0.001),而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AgRP均明显增多(P<0.01,P<0.001);db/db组的体质量及摄食量较db/dm组全饲养周期均明显增高(P<0.001);相较db/db组,DJC组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均明显升高(P<0.001),而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均明显减少(P<0.01,P<0.001);DJC组体质量从第8周开始较db/db组明显减轻(P<0.05,P<0.01,P<0.001),摄食量全饲养周期均明显低于db/db组(P<0.05,P<0.01,P<0.001)。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够能够通过提高db/db小鼠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的含量,减少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的含量,起到改善db/db小鼠的摄食行为,减少摄食量,减轻小鼠体重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摄食行为 摄食中枢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刺鼠相关蛋白
下载PDF
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摄食偏好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13
作者 张浩楠 石明慧 +3 位作者 张宝峰 王一晨 闫利平 胡德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9-1157,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矿物元素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3种试验植物中,林麝对榆树、臭椿、杏树和山荆子表现为正选择,对其他9种植物表现为负选择。林麝对正选择食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63.80%,对负选择植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36.2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麝的摄食量与树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研究区域的乔灌植物资源,我们认为山西省太岳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麝饲养繁育的潜在食物资源,该地区林麝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自助餐试验 摄食偏好 天然植物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V-VST的精准摄食管理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肖铃娴 魏燕恒 +2 位作者 曾君芳 叶君荣 肖爱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的精准摄食管理方案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饮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Ⅱ...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的精准摄食管理方案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饮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Ⅱ~Ⅲ级(均经洼田饮水试验证实)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洼田饮水试验基础上联合V-VST,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精准摄食方案。干预30 d,对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吞咽障碍改善有效率,血清前蛋白(PA)和清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VST的精准摄食管理可降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使其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同位素新技术揭示海洋化能自养硝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下行控制
15
作者 倪司麟 徐敏 高树基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该研究将同位素优势引入经典的生物稀释法,原创“创新稀释法”,解决了海洋中难标记硝化微生物被摄食速率的测定难题。研究团队通过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首次成功定量了海洋中氨氧化微生物的被摄食速率,并发现了海洋真光层底部的氨氧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强烈影响(受到强下行控制)。该研究为海洋中下行控制对硝化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摄食速率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资源利用 海南大学 下行控制 稀释法 化能自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肥胖抑制素、摄食抑制因子1水平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乐亚娟 沈悦 +1 位作者 蔡丽丽 王振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经确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另选取同期社会健康志愿...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经确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另选取同期社会健康志愿者10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obestatin、nesfatin-1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选取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中的连线测验(TM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精神分裂症符号编码认知评估(BACS SC)、神经心理学评估(NAB)、持续操作测验-相同配对(CPT-IP)这六个项目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血清nesfatin-1水平以及TM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obestatin水平、BVMT-R、HVLT-R、BACS SC、NAB、CPT-I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nesfatin-1表达与PANS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5),obestatin表达与PANS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5);患者血清中nesfatin-1水平与HVLT-R、NAB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01、-0.545,P<0.05),obestatin水平与HVLT-R、NAB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35、0.4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B评分(OR=1.541,95%CI=1.131~2.100,P=0.006)、obestatin(OR=1.713,95%CI=1.247~2.353,P=0.001)和nesfatin-1水平(OR=1.647,95%CI=1.213~2.236,P=0.001)是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obestat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esfati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肥胖抑制素 摄食抑制因子1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春丽 韩香平 李晗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程度(VGF)、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肺炎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指标[采用国际协作性脑卒中试验(ISS)]及生活质量[采用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PAS、VGF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发生率、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肺炎发生率,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摄食训练 舌压抗阻反馈锻炼 吞咽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养殖条件下香螺摄食行为研究
18
作者 贺加贝 赵晓伟 +2 位作者 汲生磊 王涵 赵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长牡蛎、卤虫、鳀鱼及海湾扇贝为饵料,研究了香螺的摄食行为。结果发现,香螺摄食方式为伸出口吻利用齿舌刮取食物,趋向食物时具有方向性;进食时无法锁定食物,且需要暗光环境。实验观察香螺对4种饵料生物均有摄食,...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长牡蛎、卤虫、鳀鱼及海湾扇贝为饵料,研究了香螺的摄食行为。结果发现,香螺摄食方式为伸出口吻利用齿舌刮取食物,趋向食物时具有方向性;进食时无法锁定食物,且需要暗光环境。实验观察香螺对4种饵料生物均有摄食,但对长牡蛎的摄食指数达到不摄食水平;对鳀鱼的摄食指数最高,达到0.290±0.040,但与卤虫摄食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两种贝类的摄食指数明显偏低,对4种饵料生物摄食喜好程度总体为鳀鱼>卤虫>海湾扇贝>长牡蛎。香螺属于明显的夜间摄食型节律,白天即使仍存在饵料生物也极少摄食,夜间特定摄食指数达到0.672±0.011,与晨昏摄食指数差异显著(P<0.05),与日间摄食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经Boostrap法抽样1000次检验,各组中位数均在其95%置信区间范围内,本次实验数据具代表性。研究表明,香螺是一种摄食范围广、摄食昼夜节律明显的腹足类动物。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应当为其提供遮蔽物及弱光环境,以鱼类及甲壳动物为主要饵料组成部分,饵料聚集成堆于黄昏投喂,以提高其饵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摄食行为 摄食偏好 摄食节律
下载PDF
温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鳃组织纤毛结构及摄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19
作者 梁泽玮 李伟业 +7 位作者 殷小龙 徐羡 孙闻婧 王雪儿 陈传悦 廖智 严小军 张晓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1-478,共8页
纤毛是着生在贻贝鳃上感知外界物理和化学信号并帮助食物转运的一类重要细胞结构,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纤毛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从而影响贻贝的摄食行为。为探究不同温度下厚壳贻贝的摄食率变化,以及温度对纤毛的形态、酶活和相关基因表... 纤毛是着生在贻贝鳃上感知外界物理和化学信号并帮助食物转运的一类重要细胞结构,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纤毛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从而影响贻贝的摄食行为。为探究不同温度下厚壳贻贝的摄食率变化,以及温度对纤毛的形态、酶活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16、26和32℃三种温度处理厚壳贻贝,处理24h后测定1h内每个处理组的摄食率,同时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各处理组鳃上的纤毛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鳃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和纤毛相关基因tekt1、tekt2、tekt3、tekt4、caf58、caf100、dnah、rsph99和ift74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32℃处理组厚壳贻贝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32℃处理组贻贝鳃上的前纤毛、侧纤毛以及纤毛细胞受损严重并部分脱落,血腔间隙破损暴露,而其余两组鳃上纤毛形态较为正常;不同温度处理下鳃组织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呈现温度特异性;与16℃处理组相比,26℃处理组中除tekt4和ndah外其他7个纤毛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32℃处理组除tekt1外其余8个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32℃高温处理对贻贝鳃上纤毛造成严重损伤,导致纤毛运动、纤毛再生和纤毛感知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影响食物颗粒的运输,造成摄食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温度 纤毛 摄食 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PDF
基于运动特征提取和2D卷积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研究
20
作者 张铮 沈彦兵 张泽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53,共8页
为了促进渔业装备智能化,近年来基于视频流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基于视频流的传统识别方法模型过于复杂,难以在边缘计算设备部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2D卷积运动特征提取网络Motion-EfficientNetV2,该网络... 为了促进渔业装备智能化,近年来基于视频流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基于视频流的传统识别方法模型过于复杂,难以在边缘计算设备部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2D卷积运动特征提取网络Motion-EfficientNetV2,该网络以视频流为输入,能够有效识别鱼类摄食行为。提出的模型以EfficientNetV2为主干网络,基于TEA和ECANet构建了运动特征提取模块Motion,并将该模块嵌入到EfficientNetV2的每个Fused-MBConv模块中,使改进后的EfficientNetV2具有运动特征提取能力。同时使用ECANet对EfficientNetV2网络中的MBConv进行改进,增强其通道特征提取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空洞卷积扩大感受野,提高大范围特征提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Motion-EfficientNetV2的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分别为9.3×106和1.31×1010,优于EfficientNetV2。在TSN-ResNet50、TSN-EfficientNetV2、C3D以及R3D模型上进行对比试验,本文模型在降低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的同时,使识别准确率提高到93.97%。该研究对于渔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和科学养殖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摄食行为 运动特征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轻量化 EfficientNetV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