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希震
房景辉
+5 位作者
方建光
张志新
蒋增杰
张义涛
王军威
毛玉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201,共9页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脉红螺(Rapana venosa)对生境中存在的不同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其摄食行为过程和摄食节律。在水族箱中投放3种规格的脉红螺和3种规格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脉红螺(Rapana venosa)对生境中存在的不同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其摄食行为过程和摄食节律。在水族箱中投放3种规格的脉红螺和3种规格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活体饵料,记录3种规格的脉红螺对不同饵料的摄食个数、摄食重量、摄食规格、摄食时间以及摄食行为过程。结果显示,脉红螺对4种贝类均有摄食,其中,不同规格脉红螺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个数及重量显著高于其他贝类(P<0.05),摄食指数超过50%,表现为喜食,对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正常摄食,只有大规格脉红螺对紫贻贝有少量摄食。在摄食规格选择方面,3种规格的脉红螺明显喜食较大规格的四角蛤蜊以及小规格的长牡蛎(P<0.05)。大规格脉红螺的摄食率为7.15%,显著小于其他2种规格的脉红螺(小规格:10.98%;中规格:9.64%)。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摄食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 d进行摄食活动,摄食时间为20:00~24:00。脉红螺的摄食过程可分为未摄食阶段、搜寻阶段、摄食阶段和摄食结束4个阶段。在摄食过程中,脉红螺主动搜寻贝类,腹足将贝类从沙中移出并包裹,在包裹的同时分泌黏液并将吻从贝壳缝隙伸入,在吸食被消化液分解的贝类软体部分之后潜入沙中或附在水族箱壁。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对饵料贝的种类和规格有明显的摄食偏好性,明显喜食四角蛤蜊,极少摄食贻贝,并且其摄食行为具有夜行性和明显的周期性,即每3 d的上半夜进行一次摄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红螺
摄食
选择
摄食
节律
摄食过程
摄食
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
被引量:
8
2
作者
安鑫龙
李雪梅
李亚宁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整个摄食过程分为水流形成和胞吞作用两个阶段;水流形成依靠海洋尖尾藻整个细胞围绕饵料藻旋转实现,胞吞器官为纵沟;每个海洋尖尾藻细胞内可同时容纳饵料藻一至数个。此外,分属于不同门类的供试藻均能被海洋尖尾藻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尖尾藻
摄食
方式
摄食过程
滤食
胞吞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曾端
杨春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摄食过程
种类
作用
水产动物
摄食
化学感受器
水产诱食剂
开发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艳苓
李雪梅
+1 位作者
李志伟
安鑫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6-524,共9页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3、4和6天,双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5、10和15天;海洋尖尾藻种群在初始密度为6.6×105个/mL的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4、5和12天,齿状纹石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6、7和13天。研究表明,海洋尖尾藻对不同大小和体制类型的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过程不同,培养方式对培养液颜色变化产生影响,饵料藻种类以及饵料藻和海洋尖尾藻最初浓度配比会影响海洋尖尾藻摄食,15 d培养过程中双色藻种群和齿状纹石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尖尾藻
双色藻
齿状纹石藻
摄食过程
摄食
规律
颜色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与用途
5
作者
曾端
刘万涵
《湖南饲料》
2003年第3期24-26,共3页
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就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和引起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鱼类嗅觉...
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就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和引起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诱食剂
作用
鱼类
摄食
化学感受器
饲料添加剂
摄食过程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池塘投饲区底部微孔增氧对投饲量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6
作者
何冬成
阮红宝
+2 位作者
王海燕
何杰
罗其刚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0期24-27,共4页
在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养殖生产方式下使用投饲机进行饲料的投喂,养殖鱼集中在投饲区摄食饲料。在摄食过程中,养殖鱼类在局部区域高度集中,会导致该区域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到投饲时间点后期就会出现溶解氧不足而影响鱼类摄食,鱼体...
在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养殖生产方式下使用投饲机进行饲料的投喂,养殖鱼集中在投饲区摄食饲料。在摄食过程中,养殖鱼类在局部区域高度集中,会导致该区域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到投饲时间点后期就会出现溶解氧不足而影响鱼类摄食,鱼体出现短时间的缺氧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含量
池塘养殖
投饲量
增氧
微孔
底部
配合饲料
摄食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选鳜鱼养殖新成果
7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5年第12期62-62,共1页
本成果首次揭示鳜鱼专吃活饵料鱼而拒食死饵及人工饵料这种奇特食性的感觉神经机制,率先发现鱼类摄食过程的感觉整合现象(鳜鱼摄食过程中侧线机械感觉被视觉抑制的现象),并据此建立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专门操作程序及鳜鱼人工饲料...
本成果首次揭示鳜鱼专吃活饵料鱼而拒食死饵及人工饵料这种奇特食性的感觉神经机制,率先发现鱼类摄食过程的感觉整合现象(鳜鱼摄食过程中侧线机械感觉被视觉抑制的现象),并据此建立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专门操作程序及鳜鱼人工饲料的特殊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养殖
摄食过程
人工饲料
神经机制
人工饵料
操作程序
饵料鱼
驯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溞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与抗性基因的摄食与去除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慧钰
文湘华
+3 位作者
张冰
秦文韬
陈湛
邱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0-468,共9页
原后生动物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常见生物,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摄食与去除抗生素抗性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对于建立藉捕食作用的ARB和ARGs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溞作为代表生物,探究了其对ARB和ARGs的摄食、去除...
原后生动物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常见生物,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摄食与去除抗生素抗性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对于建立藉捕食作用的ARB和ARGs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溞作为代表生物,探究了其对ARB和ARGs的摄食、去除效果与机制.使用荧光抗性菌直接观察其摄食过程,证实大型溞对ARB的摄食与富集.分析了溶液中和肠道中的ARB数目及drfA基因丰度变化,发现大型溞对ARB的摄食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不同ARB浓度会影响大型溞的摄食及去除效果,在高ARB浓度下具有较高的过滤速率和滤食速率;大型溞的摄食减少了试验体系中的drfA基因丰度,检测到大型溞肠道内的DNA酶,其可能是导致其丰度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抗生素抗性菌(ARB)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
摄食过程
消化酶
原文传递
题名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希震
房景辉
方建光
张志新
蒋增杰
张义涛
王军威
毛玉泽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威海市水产学校
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20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2019YFD090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8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50)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脉红螺(Rapana venosa)对生境中存在的不同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其摄食行为过程和摄食节律。在水族箱中投放3种规格的脉红螺和3种规格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活体饵料,记录3种规格的脉红螺对不同饵料的摄食个数、摄食重量、摄食规格、摄食时间以及摄食行为过程。结果显示,脉红螺对4种贝类均有摄食,其中,不同规格脉红螺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个数及重量显著高于其他贝类(P<0.05),摄食指数超过50%,表现为喜食,对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正常摄食,只有大规格脉红螺对紫贻贝有少量摄食。在摄食规格选择方面,3种规格的脉红螺明显喜食较大规格的四角蛤蜊以及小规格的长牡蛎(P<0.05)。大规格脉红螺的摄食率为7.15%,显著小于其他2种规格的脉红螺(小规格:10.98%;中规格:9.64%)。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摄食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 d进行摄食活动,摄食时间为20:00~24:00。脉红螺的摄食过程可分为未摄食阶段、搜寻阶段、摄食阶段和摄食结束4个阶段。在摄食过程中,脉红螺主动搜寻贝类,腹足将贝类从沙中移出并包裹,在包裹的同时分泌黏液并将吻从贝壳缝隙伸入,在吸食被消化液分解的贝类软体部分之后潜入沙中或附在水族箱壁。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脉红螺对饵料贝的种类和规格有明显的摄食偏好性,明显喜食四角蛤蜊,极少摄食贻贝,并且其摄食行为具有夜行性和明显的周期性,即每3 d的上半夜进行一次摄食活动。
关键词
脉红螺
摄食
选择
摄食
节律
摄食过程
摄食
率
Keywords
Rapana venosa
Feeding preference
Feeding rhythm
Feeding process
Feeding rate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
被引量:
8
2
作者
安鑫龙
李雪梅
李亚宁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赤潮与水环境实验室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出处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01A189)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BQ08-98)
文摘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整个摄食过程分为水流形成和胞吞作用两个阶段;水流形成依靠海洋尖尾藻整个细胞围绕饵料藻旋转实现,胞吞器官为纵沟;每个海洋尖尾藻细胞内可同时容纳饵料藻一至数个。此外,分属于不同门类的供试藻均能被海洋尖尾藻摄食。
关键词
海洋尖尾藻
摄食
方式
摄食过程
滤食
胞吞作用
Keywords
Oxyrrhis marina feeding mode feeding process filter-feeding endoeytosis
分类号
Q949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
11
3
作者
曾端
杨春贵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摄食过程
种类
作用
水产动物
摄食
化学感受器
水产诱食剂
开发应用
分类号
Q434 [生物学—生理学]
S963.7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艳苓
李雪梅
李志伟
安鑫龙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秦皇岛市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6-524,共9页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Z2012026)
河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J201202)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2022A012)
文摘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3、4和6天,双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5、10和15天;海洋尖尾藻种群在初始密度为6.6×105个/mL的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4、5和12天,齿状纹石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6、7和13天。研究表明,海洋尖尾藻对不同大小和体制类型的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过程不同,培养方式对培养液颜色变化产生影响,饵料藻种类以及饵料藻和海洋尖尾藻最初浓度配比会影响海洋尖尾藻摄食,15 d培养过程中双色藻种群和齿状纹石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
关键词
海洋尖尾藻
双色藻
齿状纹石藻
摄食过程
摄食
规律
颜色变化
Keywords
Oxyrrhis marina
Cyanobium sp.
Pleurochrysis dentata
feeding process
feeding rule
colorchange
分类号
Q949.2 [生物学—植物学]
S917.3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与用途
5
作者
曾端
刘万涵
机构
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湖南饲料》
2003年第3期24-26,共3页
文摘
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就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和引起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
关键词
水产诱食剂
作用
鱼类
摄食
化学感受器
饲料添加剂
摄食过程
研究方法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池塘投饲区底部微孔增氧对投饲量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6
作者
何冬成
阮红宝
王海燕
何杰
罗其刚
机构
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盐城市华辰水产实业有限公司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出处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0期24-27,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D2015-12)
文摘
在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养殖生产方式下使用投饲机进行饲料的投喂,养殖鱼集中在投饲区摄食饲料。在摄食过程中,养殖鱼类在局部区域高度集中,会导致该区域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到投饲时间点后期就会出现溶解氧不足而影响鱼类摄食,鱼体出现短时间的缺氧应激。
关键词
溶解氧含量
池塘养殖
投饲量
增氧
微孔
底部
配合饲料
摄食过程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选鳜鱼养殖新成果
7
出处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5年第12期62-62,共1页
文摘
本成果首次揭示鳜鱼专吃活饵料鱼而拒食死饵及人工饵料这种奇特食性的感觉神经机制,率先发现鱼类摄食过程的感觉整合现象(鳜鱼摄食过程中侧线机械感觉被视觉抑制的现象),并据此建立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专门操作程序及鳜鱼人工饲料的特殊工艺技术。
关键词
鳜鱼养殖
摄食过程
人工饲料
神经机制
人工饵料
操作程序
饵料鱼
驯食
分类号
S9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溞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与抗性基因的摄食与去除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慧钰
文湘华
张冰
秦文韬
陈湛
邱勇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0-468,共9页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678335)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项目(No.18L02ESPC)。
文摘
原后生动物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常见生物,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摄食与去除抗生素抗性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对于建立藉捕食作用的ARB和ARGs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溞作为代表生物,探究了其对ARB和ARGs的摄食、去除效果与机制.使用荧光抗性菌直接观察其摄食过程,证实大型溞对ARB的摄食与富集.分析了溶液中和肠道中的ARB数目及drfA基因丰度变化,发现大型溞对ARB的摄食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不同ARB浓度会影响大型溞的摄食及去除效果,在高ARB浓度下具有较高的过滤速率和滤食速率;大型溞的摄食减少了试验体系中的drfA基因丰度,检测到大型溞肠道内的DNA酶,其可能是导致其丰度减少的原因.
关键词
大型溞
抗生素抗性菌(ARB)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
摄食过程
消化酶
Keywords
Daphnia magna
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
filtering feeding
digestive enzyme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徐希震
房景辉
方建光
张志新
蒋增杰
张义涛
王军威
毛玉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
安鑫龙
李雪梅
李亚宁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曾端
杨春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张艳苓
李雪梅
李志伟
安鑫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与用途
曾端
刘万涵
《湖南饲料》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池塘投饲区底部微孔增氧对投饲量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何冬成
阮红宝
王海燕
何杰
罗其刚
《科学养鱼》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优选鳜鱼养殖新成果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型溞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与抗性基因的摄食与去除
陈慧钰
文湘华
张冰
秦文韬
陈湛
邱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