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摇蚊幼虫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1
作者 张琼 王淑莹 +1 位作者 包鹏 王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9-775,共7页
为了利用摇蚊幼虫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以摇蚊幼虫为研究对象,考查其对污泥沉降性能改善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改善机理.结果表明:投加摇蚊幼虫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在投加幼虫密度为每克干污泥中含0.2~1.2 g湿质... 为了利用摇蚊幼虫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以摇蚊幼虫为研究对象,考查其对污泥沉降性能改善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改善机理.结果表明:投加摇蚊幼虫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在投加幼虫密度为每克干污泥中含0.2~1.2 g湿质量摇蚊幼虫时,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效果随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虫密度(每克干污泥中含1.0 g湿质量摇蚊幼虫)的情况下,摇蚊幼虫对污泥质量浓度为5 g/L的活性污泥改善效果最佳.而摇蚊幼虫对污泥沉降性的改善作用与投加摇蚊幼虫后活性污泥2种主要胞外聚合物(蛋白质、多糖)含量以及蛋白质与多糖比值的降低有关.另外,长期试验证实,向污水处理反应器中连续回流摇蚊幼虫培养装置上清液可以使污泥容积指数由120 mL/g降至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活性污泥 沉降性能 胞外聚合物 摇蚊幼虫分泌物
下载PDF
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艳青 刘凌 +4 位作者 陈沐松 燕文明 邢西刚 王昊天 刘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90,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加了沉积物中溶解氧的渗透深度,降低了Labile P和Labile Fe的浓度,同时抑制了Labile P向上覆水中的释放。由于Labile P与Labile Fe显著相关(对照组R=0.672,P<0.001;摇蚊组R=0.810,P<0.001),可知Labile P的变化受DO和Labile Fe控制,即Labile Fe被氧化生成三价Fe(OOH),同时吸附Labile P,使得Labile P和Labile Fe同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内源磷释放 DGT 微电极 摇蚊幼虫
下载PDF
中国长足摇蚊幼虫和霍普水丝蚓扰动下沉积物氧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商景阁 张路 +2 位作者 王建军 张波 范成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0-615,共6页
为研究中国长足摇蚊幼虫(Tanypus chinensis)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采集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借助高精度溶氧微电极,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下,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深... 为研究中国长足摇蚊幼虫(Tanypus chinensis)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采集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借助高精度溶氧微电极,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下,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根据氧气在流动培养体系中浓度的变化和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这两种方法计算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结果表明,中国长足摇蚊幼虫和霍普水丝蚓两种底栖生物扰动均能提高沉积物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且微电极法的计算值要低于流动培养法。通过溶氧微电极剖面能够准确的获得氧气渗透深度的信息。结果发现:长足摇蚊幼虫的扰动能提高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并造成氧气在沉积物内空间分布的差异,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后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由无扰动的6 mm增至10 mm。与长足摇蚊幼虫相比,霍普水丝蚓扰动没有增加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及造成空间分布差异。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发现,在生物扰动作用下,由于生物作用的影响,根据氧气在扩散边界层的扩散得到的值可能会低估氧气的界面交换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长足摇蚊幼虫 霍普水丝蚓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氧气 生物扰动
下载PDF
水体中摇蚊幼虫的孳生规律及其控制途径 被引量:24
4
作者 崔福义 安东 +4 位作者 孙兴滨 张金松 刘丽君 陈益清 姚立三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共4页
摇蚊幼虫污染是给水处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摇蚊幼虫的污染现状、污染产生原因 ,并介绍了摇蚊的生活史以及空间和季节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摇蚊幼虫孳生的物理、化学和... 摇蚊幼虫污染是给水处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摇蚊幼虫的污染现状、污染产生原因 ,并介绍了摇蚊的生活史以及空间和季节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摇蚊幼虫孳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因素 ;指出了摇蚊的自身特性和现有的研究手段 ;目前对摇蚊幼虫污染进行综合防治所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操纵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此类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摇蚊幼虫 水处理工艺 水质 有机物质 污染控制
下载PDF
云南抚仙湖摇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熊飞 李文朝 潘继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9-184,共6页
2005年6—7月在抚仙湖共采集到摇蚊科幼虫5属6种,其中花纹前突摇蚊和羽摇蚊为优势种,两者的相对密度之和达94.9%,相对生物量之和达97.5%,其现存量基本代表了抚仙湖中摇蚊幼虫的现存量.全湖摇蚊幼虫平均密度为(275±333)ind.m-2,平... 2005年6—7月在抚仙湖共采集到摇蚊科幼虫5属6种,其中花纹前突摇蚊和羽摇蚊为优势种,两者的相对密度之和达94.9%,相对生物量之和达97.5%,其现存量基本代表了抚仙湖中摇蚊幼虫的现存量.全湖摇蚊幼虫平均密度为(275±33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642±0.763)g.m-2.花纹前突摇蚊为全湖性分布,羽摇蚊主要分布在明星鱼洞以南湖区,其他种类为局部性分布.小突摇蚊为典型的深水贫营养型种类,其分布的平均水深达107.2m.抚仙湖摇蚊幼虫密度分布与水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底质和水草的关系为沙砾石底<沙泥底<细泥底;水草区<非水草区.与1980年前后的调查资料相比,摇蚊幼虫的出现率和现存量显著增加,并出现了典型富营养型的指示种羽摇蚊,表明抚仙湖水体的营养水平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空间分布 密度 生物量 抚仙湖
下载PDF
几种常见氧化剂对水中摇蚊幼虫氧化杀灭效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兴滨 崔福义 +3 位作者 张金松 郭召海 徐峰 刘丽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30-935,共6页
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水体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经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后的灭活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和藻类... 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水体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经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后的灭活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和藻类含量影响较小,与其它2种氧化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原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混凝烧杯实验证实,原水中的摇蚊幼虫经混凝沉淀后,与矾花沉降,不会对沉后的水产生影响;并且二氧化氯投加量1.0mg·L-1时,摇蚊幼虫在24h内死亡,投加量2.0mg·L-1时,死亡时间为6h;采用预投二氧化氯的水处理工艺可以起到控制摇蚊幼虫在沉淀池中孳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氧化剂 二氧化氯 预氧化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左金龙 崔福义 孙兴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共5页
摇蚊幼虫(红虫)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成为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通过介绍摇蚊生物学特性和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染途径,将国内外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总结,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 摇蚊幼虫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三丁基锡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宋志慧 陈天乙 刘如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88,共2页
研究氯化三丁基锡(TBT)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BT对红德永摇蚊幼虫(Tokunagayusurikaakamusi)48hLC50为285.4μg/L;TBT对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plumo... 研究氯化三丁基锡(TBT)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BT对红德永摇蚊幼虫(Tokunagayusurikaakamusi)48hLC50为285.4μg/L;TBT对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plumousus)24hLC50为16.6μg/L;10d中,TBT浓度为25μg/L时,红德永摇蚊幼虫的下唇板出现可观察到的畸变;4d中,TBT浓度为0.5μg/L时,羽摇蚊幼虫的下唇板出现可观察的畸变.TBT对红德永摇蚊幼虫四齿幼虫10d化蛹的EC50为9.96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摇蚊幼虫 毒性 生物监测
下载PDF
二氧化氯灭活供水系统中摇蚊幼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武海霞 黄廷林 +3 位作者 陈千皎 侯社芽 简民 解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摇蚊幼虫经常污染城市的供水系统,成为饮用水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二氧化氯对其进行灭活试验,得出不同浓度、pH值和接触时间下的灭活效果,并针对源水进行了灭活.对二氧化氯灭活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二... 摇蚊幼虫经常污染城市的供水系统,成为饮用水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二氧化氯对其进行灭活试验,得出不同浓度、pH值和接触时间下的灭活效果,并针对源水进行了灭活.对二氧化氯灭活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在蒸馏水中投量为9 m g.L-1时,接触30 m in后可达到100%的灭活;二氧化氯灭活效果受接触时间影响较大,受pH值影响较小;摇蚊幼虫被100%灭活时,最佳CT(化学药剂浓度C与接触时间T的乘积)值为400—600 m g.m in.L-1,此时二氧化氯最低投量为5 m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灭活 二氧化氯
下载PDF
臭氧对水中摇蚊幼虫氧化灭活效能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金龙 孙兴滨 +2 位作者 崔福义 侯兆超 岳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68,共5页
为确定臭氧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灭活性能,进行臭氧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臭氧的灭活特征,探讨原水温度和pH对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臭氧对蒸馏水中摇... 为确定臭氧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灭活性能,进行臭氧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第1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臭氧的灭活特征,探讨原水温度和pH对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臭氧对蒸馏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为1.0 mg/L,接触30 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pH在5.5~7.0范围内变化对臭氧的灭活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在15~30℃范围内温度升高能够提高臭氧的灭活效果,当原水温度从30℃降低到15℃时摇蚊幼虫的灭活率下降为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臭氧 杀灭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兴滨 王树涛 崔福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7-621,共5页
采用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的第1龄期摇蚊幼虫,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特征,探讨了原水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氯灭活1龄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具有更... 采用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的第1龄期摇蚊幼虫,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特征,探讨了原水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氯灭活1龄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1.5mg/L,接触30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pH值在5.5~8.1变化对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不会产生影响;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率随TOC的增加而降低;在10~30℃,温度升高能够提高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当原水温度从30℃降低到15℃时灭活率下降为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二氧化氯 灭活
下载PDF
摇蚊幼虫代谢产物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兴滨 卢颖 +1 位作者 孙雷 潘华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0-1703,共4页
摇蚊幼虫出现在城市净水工艺中,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等消毒副产物前质,为了给其对水质安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改变不同的投氯量、反应时间、pH和温度的条件下,对摇蚊幼虫代谢产物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特征进行研... 摇蚊幼虫出现在城市净水工艺中,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等消毒副产物前质,为了给其对水质安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改变不同的投氯量、反应时间、pH和温度的条件下,对摇蚊幼虫代谢产物生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摇蚊幼虫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水合氯醛(CH)、1,1,1-三氯乙烷(1,1,1-TCA)、1,1-二氯丙酮(1,1-DCP)和1,1,1-三氯丙酮(1,1,1-TCP).CH、1,1,1-TCA及1,1,1-TCP随着投氯量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而1,1-DCP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延长氯化反应时间,CH、1,1,1-TCA以及1,1-DCP的质量浓度增加,而1,1,1-TCP的质量浓度先增加后减少;pH的增加有利于减少CH、1,1-DCP和1,1,1-TCP的生成量,而1,1,1-TCA的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pH为7时出现最大值;温度升高导致4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代谢产物 氯化消毒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福义 孙兴滨 +2 位作者 张金松 徐峰 刘丽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摇蚊幼虫污染必须将水源水质控制、污染治理与净水工艺处理结合起来,优化水处理工艺和强化水源水体保护是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工艺 污染防治技术 摇蚊幼虫 研究进展 分布规律 生活习性 环境因子 生理特性 研究前景 水质控制 工艺处理 污染治理 水体保护 物理法 生物法 化学法 局限性 饮用水 水源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毒效试验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兴滨 崔福义 郭召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69-2573,共5页
以水厂原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摇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毒性效果(24 h),并考察了温度和接触时间对二氧化氯毒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具有极为显著的毒性作用,25℃时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 以水厂原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摇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毒性效果(24 h),并考察了温度和接触时间对二氧化氯毒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具有极为显著的毒性作用,25℃时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41 mg/L.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降低,1龄幼虫对二氧化氯最敏感,其中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LC50是1龄幼虫的1.78倍.二氧化氯的毒力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正温度系数规律,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毒力在15~30℃范围内增加了2.16倍.接触时间从12 h延长至24 h,二氧化氯对4龄幼虫的毒力增幅显著;当接触时间至36 h,与接触24h相比毒力增幅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二氧化氯 毒效 温度
下载PDF
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幼虫的慢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鑫 刘志红 +1 位作者 李晓军 台培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4-788,共5页
依照GB/T 27859—2011《沉积物-水系统中摇蚊毒性试验加标于沉积物法》,以死亡率、羽化率、生长速率、羽化用时、雌雄比、卵筏产量及孵化率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Chironomus tepperi)完整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效应。... 依照GB/T 27859—2011《沉积物-水系统中摇蚊毒性试验加标于沉积物法》,以死亡率、羽化率、生长速率、羽化用时、雌雄比、卵筏产量及孵化率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Chironomus tepperi)完整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幼虫的生长速率和雌性幼虫羽化用时与多杀霉素浓度呈正相关,幼虫的羽化率及存活率与多杀霉素浓度呈负相关,而雄性幼虫羽化用时以及成虫雌雄比与多杀霉素浓度不相关;28 d试验后多杀霉素对摇蚊幼虫的半致死浓度w(LC50)为1 626.96μg·kg-1,对其羽化率的半数效应浓度w(EC50)为1 633.53μg·kg-1。当w(多杀霉素)低于10μg·kg-1时,与对照相比受试生物的羽化用时和生长速率反而会缩短和增加;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卵筏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各卵筏中摇蚊卵数量及孵化出的1龄摇蚊幼虫数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多杀霉素 沉积物 慢性毒理
下载PDF
饮用水中摇蚊幼虫生长习性与灭活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廷林 武海霞 宋李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0-424,共5页
摇蚊幼虫经常出现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源水中,其适应力强,易于在水处理构筑物中筑巢,成为饮用水安全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研究了西安地区地表水中摇蚊幼虫的生长习性,并利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摇蚊幼虫经常出现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源水中,其适应力强,易于在水处理构筑物中筑巢,成为饮用水安全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实验室驯化培养,研究了西安地区地表水中摇蚊幼虫的生长习性,并利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几种常用氧化剂对其进行了灭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投药量、pH值、接触时间下比较几种药剂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灭活效果最佳,1.5 mg/L投量即可达到完全灭活;其他几种药剂灭活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灭活 氧化
下载PDF
饮用水中摇蚊幼虫的臭氧灭活及其臭氧-活性炭工艺协同去除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兴滨 崔福义 +2 位作者 张金松 赵凯 刘丽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8-662,共5页
进行了臭氧、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低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对影响臭氧灭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摇蚊幼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与其他两种化学氧化剂相比,臭氧对滤后水中的低龄期摇蚊幼虫... 进行了臭氧、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低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对影响臭氧灭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摇蚊幼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与其他两种化学氧化剂相比,臭氧对滤后水中的低龄期摇蚊幼虫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臭氧投加量1.0 mg.L-1,接触25 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增加臭氧反应器水深有利于提高灭活率,在水质中性条件,CODMn对灭活效果影响较大.动态试验中,臭氧投加量1.0 mg.L-1,接触11 min,臭氧对滤后水中的低龄期摇蚊幼虫可以达到100%灭活率;投加量0.8 mg.L-1,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协同作用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生物活性减低的摇蚊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臭氧 臭氧-活性炭工艺 饮用水消毒处理
下载PDF
摇蚊幼虫唾腺及其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连菊 杨少闻 谢祚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27,共6页
用压片法对隶属于 3个亚科 10个属共 14种的摇蚊幼虫进行了唾腺和唾腺染色体形态结构的描述 ;对羽摇蚊、似背摇蚊、罗甘小突摇蚊、云斑多足摇蚊等
关键词 摇蚊幼虫 唾腺 唾腺染色体 形态结构 种群鉴别
下载PDF
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的孳生与生态控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兴滨 崔福义 +2 位作者 张金松 卜祥菊 刘丽君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共5页
摇蚊幼虫(红虫)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出现,成为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又一水处理难题。首先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生态群落中的食物链关系,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摇蚊幼虫大量孳生的原因... 摇蚊幼虫(红虫)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出现,成为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又一水处理难题。首先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生态群落中的食物链关系,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摇蚊幼虫大量孳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合理的生物操纵技术,通过鱼类与水生生物间的“下行效应”,以达到恢复生态平衡并控制摇蚊幼虫孳生为目的的生态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富营养化 下行效应 生物操纵 城市供水系统
下载PDF
摇蚊幼虫对城市污染河流中金属铅的生物富集与响应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霞 张秀云 +1 位作者 何池全 刘佳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53,共9页
为了揭示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Chironomus)幼虫在城市重度铅污染河流中广泛分布的原因,对铅污染河流中的摇蚊幼虫进行实验室培养,并将其暴露于含有不同Pb2+浓度的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以评价摇蚊幼虫的生物铅富集能力以及对Pb2+胁迫... 为了揭示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Chironomus)幼虫在城市重度铅污染河流中广泛分布的原因,对铅污染河流中的摇蚊幼虫进行实验室培养,并将其暴露于含有不同Pb2+浓度的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以评价摇蚊幼虫的生物铅富集能力以及对Pb2+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大量出现于铅污染河道中的摇蚊幼虫具有较强的Pb2+毒性耐受能力,其48 h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rntration,LC50)可达3.8 g/L.此外,摇蚊幼虫的铅富集能力随着环境Pb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大富集量出现在水体含铅量为100 mg/L的条件下,此时摇蚊幼虫体内的铅累积量可达3.76 mg/g虫体.对铅胁迫条件下的虫体生物酶活性变化研究发现,相对于500 mg/kg的高浓度底泥铅污染环境,其他浓度Pb2+条件下的虫体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性均随环境Pb2+浓度和污染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出现一个酶活性峰值,但虫体的SOD酶活性在500 mg/kg底泥铅含量条件下表现出剧烈波动.将铅污染条件下的摇蚊幼虫进行鱼类投喂,结果显示Pb2+可在鱼类体内不同部位累积,表现出一定的食物链传递效应.研究结果为摇蚊幼虫的重金属铅污染耐受性及其生物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金属铅污染 铅富集 超氧化歧化酶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