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求新声于异邦——论《摩罗诗力说》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致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8-81,共4页
鲁迅把“摩罗”诗派的歌声作为先觉之声引进国门 ,在《摩罗诗力说》中主要从四个方面 :反抗挑战之声、爱国复仇之声、个性解放之声、真理希望之声 ,张扬了“摩罗”诗派的“新声”
关键词 鲁迅 摩罗力说》 摩罗诗派 文化新声 清朝末期 个性解放 真理
下载PDF
鲁迅文艺美学思想刍议——重读《摩罗诗力说》
2
作者 李根灿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8期155-156,共2页
《摩罗诗力说》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摩罗诗派"的介绍;对中国儒家传统美学的批判;关于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即关于文艺对人生的作用的阐述。
关键词 摩罗诗派 传统美学 文学艺术 涵养神思 启示真理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简论
3
作者 王彦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5-55,共11页
一、鲁迅早期的文艺观《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第一篇论文艺的重要论文,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的文艺论著。青年鲁迅对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文艺的起源、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理想。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拜伦 摩罗诗派 十九世纪 马克思恩格斯 普希金 艺术形象 青年 美学理想
下载PDF
“拿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初探——从《摩罗诗力说》到两个《艺术论》译本
4
作者 黎本初 《天府新论》 1987年第3期43-49,共7页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虽然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但他“拿来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萌芽却是很早的事,应该从《摩罗诗力说》算起。鲁迅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拿来主义”的榜样。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有人对“洋货”发生恐怖;也...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虽然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但他“拿来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萌芽却是很早的事,应该从《摩罗诗力说》算起。鲁迅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拿来主义”的榜样。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有人对“洋货”发生恐怖;也有人对“洋货”顶礼膜拜,鼓吹“全盘西化”。近来有人提出要引进外国文化,而一些人则感到震惊,认为技术、资金才能引进,文化怎能引进?因此,现在来探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并非多此一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先生 “拿来主义” 艺术论 摩罗力说》 理论和实践 外来文化 译本 摩罗诗派 文艺理论 厨川白村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声”
5
作者 王志明 潘世秀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鲁迅和王国维代表着古典批评的终结和科学意义上的近代批评的开端。他们都批判继承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而又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了西方文论的营养,在谋求中国文论的新的出路中,在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过渡的历史进程中...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鲁迅和王国维代表着古典批评的终结和科学意义上的近代批评的开端。他们都批判继承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而又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了西方文论的营养,在谋求中国文论的新的出路中,在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都发挥了渡桥的作用,把中国文学批评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鲁迅在新的建树方面超过了王国维。鲁迅站在爱国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和比较文学的方法,把西方文化、文学的“新声”引进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给中国文学批评史注进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他在这方面的业绩集中体现在留学日本期间所写的一系列科学、文学论文——特别是《摩罗诗力说》(载《河南》杂志1908年第二、三号)一文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摩罗力说》 文学题材 中国古典文论 古代文论 现代文论 启蒙主义 摩罗诗派 积极浪漫主义 中国文论
下载PDF
鲁迅诗论管窥
6
作者 寿越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2-17,共6页
鲁迅的诗论,乃是他代表时代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只有结合鲁迅所处的特定时代,才能理解他的每一主张的重要意义。这些主张,对今天发展和繁荣诗歌创作,仍有着现实意义。一鲁迅主张诗人要成为关心时代斗争的“精神界之战士”,诗歌要成... 鲁迅的诗论,乃是他代表时代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只有结合鲁迅所处的特定时代,才能理解他的每一主张的重要意义。这些主张,对今天发展和繁荣诗歌创作,仍有着现实意义。一鲁迅主张诗人要成为关心时代斗争的“精神界之战士”,诗歌要成为促进社会改革的“新声”。鲁迅这一主张,最早是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出来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在今,内密既发。四邻竞集而迫拶,情状自不能无所变迁。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因无以争存于天下。第所以匡救之者,缪而失正,则虽日易故常,哭泣叫号之不已,于忧患又何补矣?”这是一个要求改革的时代。鲁迅当时是一个社会改革的积极追求者,他在与封建派、洋务派以及改良派的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歌形式 歌创作 革命文学 摩罗诗派 社会改革 爱情 格律体 自由体
下载PDF
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与拜伦、雪莱关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春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青年鲁迅之所以热情评介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摩罗诗派,是因为他推崇该诗派的抗争精神,并欲借此精神唤醒麻木的国民,冲破被传统诗教束缚的中国文坛,“别求新声于异邦”。这种抗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鲁迅的思想和创作。
关键词 鲁迅 拜伦 雪莱 摩罗诗派 评介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鲁迅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家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53,共14页
鲁迅与基督教文化关联考众所周知,鲁迅很喜欢读《山海经》一类的民间神话传说,也曾经一度带着复杂的心情埋头于佛教经籍之中。当然,作为一位文化巨人,鲁迅不可能把自己的阅读范围仅仅限定在一、二方面,事实上,举凡经史子集、古今中外的... 鲁迅与基督教文化关联考众所周知,鲁迅很喜欢读《山海经》一类的民间神话传说,也曾经一度带着复杂的心情埋头于佛教经籍之中。当然,作为一位文化巨人,鲁迅不可能把自己的阅读范围仅仅限定在一、二方面,事实上,举凡经史子集、古今中外的书籍他都爱收藏一些和阅读一些。从鲁迅日记所附的书帐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基督教文化 书帐 佛教经籍 夏瑜 摩罗诗派 文化关 文艺大众化运动 藤野先生 联考
下载PDF
天真与世故: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前世今生——从西川、王敖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东东 《诗探索》 2012年第1期22-44,共23页
西川、王敖的争论涉及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少话题,在形成交锋的同时却又奇怪地偏离了讨论的真正意义、动机和契机:如何看待新诗中的浪漫主义现象及其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进而评定其成就和位置?虽然二人都意欲独自从不同路径包抄向此目标... 西川、王敖的争论涉及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少话题,在形成交锋的同时却又奇怪地偏离了讨论的真正意义、动机和契机:如何看待新诗中的浪漫主义现象及其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进而评定其成就和位置?虽然二人都意欲独自从不同路径包抄向此目标,但几乎都在接近(或作出接近的姿态)并且真要"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徐志摩 语言艺术 穆旦 探索 现代性 中国新 摩罗诗派 大序》 研究
原文传递
鲁迅与海涅
10
作者 张玉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10,共8页
海涅生前有一大憾事,就是没有亲眼看见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在他逝世前两年写的重要著作《自白》中,他写道:他羡慕他的伟大的同行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因为歌德在他的诗歌中告诉我们,他已经知道他的“绿蒂”和“维特”业已传到... 海涅生前有一大憾事,就是没有亲眼看见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在他逝世前两年写的重要著作《自白》中,他写道:他羡慕他的伟大的同行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因为歌德在他的诗歌中告诉我们,他已经知道他的“绿蒂”和“维特”业已传到中国,而海涅则只能满足于以下的事实,那就是在海涅生前他的作品已经有了日文译本。海涅发出达番叹息之后六十年,他的作品才被译成中文。第一个翻译他的作品的中国人就是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涅 鲁迅 作品 尼采 抒情 德国 摩罗诗派 新声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