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初的诗”与“味海”——梵语文学传统中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
1
作者 范晶晶 《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向来被视为印度的两大史诗而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然而,若是回到梵语文学传统本身,会发现这两部作品并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中的“史诗”,它们对后世梵语文学发展的影响要广泛、深入得多。《罗摩衍那》作...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向来被视为印度的两大史诗而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然而,若是回到梵语文学传统本身,会发现这两部作品并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中的“史诗”,它们对后世梵语文学发展的影响要广泛、深入得多。《罗摩衍那》作为“最初的诗”,很早就开始将戏剧理论作品《舞论》中的“情味论”贯彻于创作实践之中,成为后世诗人效仿的典范,是南亚、东南亚一系列罗摩诗、罗摩戏的源头。《摩诃婆罗多》则因其“百科全书式”的性质,吸纳了许多王朝传说与民间故事,成为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这些素材被文论家喻为“味海”。二者在梵语诗学“情味论”的发展中可谓奠基性的典范文本。直到现在,这两部作品还在印度当代文学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罗衍那》 摩诃婆罗多》 情味
下载PDF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被引量:3
2
作者 那木吉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91-99,共9页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蒙古人 摩诃葛刺崇拜 摩诃葛刺倾》
下载PDF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大乘学说——以宗喀巴(格鲁派)和摩诃衍(禅宗)为例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丽霞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8,共8页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数次批驳了摩诃衍的“无分别”说。本文首先陈述了摩诃衍在“吐蕃僧诤”中所阐释的观点 ,接着陈述了宗喀巴对其批判的核心所在 。
关键词 宗喀巴 摩诃 格鲁派 禅宗 佛教 大乘学说
下载PDF
敦煌本《摩诃僧祇律》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涌泉 刘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2-102,共21页
经由对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普查,我们共发现《摩诃僧祇律》写卷87号、《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写卷3号、《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写卷4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前人缀合工作的总结及对现有写... 经由对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普查,我们共发现《摩诃僧祇律》写卷87号、《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写卷3号、《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写卷4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前人缀合工作的总结及对现有写卷内容、断痕、书风、行款的比定,将其中的54号(片)缀合为14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摩诃僧祗律》 残卷 缀合
下载PDF
莲花戒与摩诃衍的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7-22,共6页
"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三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 "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三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诀》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顿渐"两派在思想教义及修持方法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渐之诤 莲花戒 摩诃 修习次第
下载PDF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昭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2,共6页
"史诗"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据考证,它源于欧洲,是希腊语"Epic",原意是"说话"、"叙事"。印度"史诗"一词的原义是"过去如是说",即历史传说。这里所论及的"史诗&qu... "史诗"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据考证,它源于欧洲,是希腊语"Epic",原意是"说话"、"叙事"。印度"史诗"一词的原义是"过去如是说",即历史传说。这里所论及的"史诗"实际上是古代的英雄史诗,即以描写英雄情味为主。叙事重点放在历史传说中的某一个部落、民族或者一个种族的命运系于一身的英雄或半神半人的人物身上,重在赞扬他们的英雄业绩。本文认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相比较而言,《摩诃婆罗多》神话史诗的色彩更浓重一些,体现了人类原始思维从神话精神发展到史诗构想的延续性。史诗通常以神话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是民族精神的再现。这种古代的长篇叙事诗一般具有广泛的叙事性质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只有这样的艺术特征,才能充分表现各民族中那些象征整个部落或民族的英雄人物,如何以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人间的奇迹,并在和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取得最初的胜利。这也恰恰反映了史诗《摩诃婆罗多》作为神话传说与历史传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摩诃婆罗多》 成因考论 神话传说
下载PDF
《摩诃摩耶》主题阐释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虞雅芬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摩诃摩耶》无疑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精品 ,人们一致公认它在思想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但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在小说主题的理解上 ,人们存在着误区 :把《摩诃摩耶》仅仅看作是反封建陋习的杰作 ,而忽略了它在人性层面、人文精神上的可... 《摩诃摩耶》无疑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精品 ,人们一致公认它在思想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但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在小说主题的理解上 ,人们存在着误区 :把《摩诃摩耶》仅仅看作是反封建陋习的杰作 ,而忽略了它在人性层面、人文精神上的可贵价值。《摩诃摩耶》的主题是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质的 ,而对爱情中人文精神的探讨应该是小说的核心主题 ,这一主题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能引起人们对爱情主题中人格尊严、相互尊重、信守承诺的问题的深深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耶》 主题思想 印度 泰戈尔 短篇小说 人文精神 人性 人格尊严 封建陋习
下载PDF
《摩诃婆罗多》在中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汝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6-62,共7页
史诗《摩诃婆罗多》是一部认识和研究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重要典籍。在中国,《摩诃婆罗多》同样受到重视,对其进行的译介和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摩诃婆罗多》 中国 译介 研究
下载PDF
西秦《佛说摩诃刹头经》译记及相关问题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白雪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共6页
现藏于日本的敦煌本《佛说摩诃刹头经》译记,虽仅有短短两行文字,二十五个字,但却对研究十六国时期西秦的佛教状况、陇右与江南之间的交通路线、西秦高僧圣坚,以及颍川鄢陵庾氏家族与佛教的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西秦 《佛说摩诃刹头经》 圣坚 译记
下载PDF
关于古曲《摩诃兜勒》的读音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乌兰杰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0-82,共3页
古曲《摩诃兜勒》曲名的含义,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解释,尚未取得共识。为此,本人在这篇短文中提供两则资料。对于如何正确解读《摩诃兜勒》乐曲的名称问题,或许有所裨益。
关键词 古曲 摩诃兜勒 曲名含义 解读案例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小云 余志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东晋汉译佛经《摩诃僧祇律》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新词 新义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考校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庆刚 《殷都学刊》 201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存在讹、脱、衍、倒等文字问题。今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高丽大藏经》、《碛砂大藏经》以及相关典籍对《摩诃僧祇律》之慧琳"音义"进行校勘,以期对佛经音义及汉语史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慧琳 《一切经音义》 摩诃僧祇律》 考校
下载PDF
智(岂页)念佛思想研究——以《摩诃止观》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宇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四种三昧"是智(岂页)开创的天台止观实践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禅观理论。其中前两种三昧从修持上可说是一种"念佛三昧"。在智(岂页)禅学思想代表作《摩诃止观》中,其"念佛三昧"都以... "四种三昧"是智(岂页)开创的天台止观实践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禅观理论。其中前两种三昧从修持上可说是一种"念佛三昧"。在智(岂页)禅学思想代表作《摩诃止观》中,其"念佛三昧"都以法界、中道实相为系缘,体现了"实相念佛"的理论特色;其中智(岂页)对自力与他力关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频 摩诃止观 三昧 念佛
下载PDF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和建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的言语结构模式分别呈现了各自的特征。《格萨尔》史诗的韵文部分较突出地表现出了程式化特征,而《摩诃婆罗多》中大量出现的敬语反映了印度史诗言辞委婉的柔情特质。
关键词 《格萨尔》 摩诃婆罗多》 言语模式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中所见东晋新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小云 余志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3-27,共5页
汉译佛经《摩诃僧祇律》中保留了较多的东晋时出现的新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
关键词 词汇史 东晋新词 摩诃僧祇律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西藏那塘寺藏菩提伽耶摩诃菩提寺模型与明代中外文化交流
16
作者 李帅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7,共8页
菩提伽耶是佛陀悟道成佛之地,故备受古今各国佛教徒的尊崇和向往。至迟到11世纪时在南亚出现了用木、石制作的菩提伽耶摩诃菩提寺(院落)模型,而后流传到了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西藏是目前发现此类模型最多的区域,其中那塘寺所藏的... 菩提伽耶是佛陀悟道成佛之地,故备受古今各国佛教徒的尊崇和向往。至迟到11世纪时在南亚出现了用木、石制作的菩提伽耶摩诃菩提寺(院落)模型,而后流传到了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西藏是目前发现此类模型最多的区域,其中那塘寺所藏的二组木、石质摩诃菩提寺院落模型之渊源虽与南亚密切相关,但应是通过明廷赏赐的途径经内地输入西藏,是明朝与南亚之间文化交往和政治互动的结果。此类模型虽然原是象征南亚佛教圣地的宗教物品,但却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涵,成为明朝为经略西藏、团结西藏僧侣而特别加以渲染的一种宗教赏赐品,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刻的政治含义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提伽耶 摩诃菩提寺模型 西藏 南亚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摩诃僧祇律》与《四分律》记述故事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延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2-57,共6页
律藏中的广律因为是因事制戒,所以保留了许多佛教故事,但目前学界尚较少注意。本文以《摩诃僧律》与《四分律》为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精彩故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了这两部律藏中记述故事的异同之处,并简单分析了其原因。
关键词 摩诃僧祗律》 《四分律》 广律 比较文学 佛教故事 律藏
下载PDF
法与婚姻——《摩诃婆罗多》中的婚姻研究
18
作者 许见军 和建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百科全书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婚姻是法的思想的生动演绎。关于法与婚姻的关系、法存在于婚姻中的结论,主要通过天神、仙人、凡人与动植物、无生命体的结合,天神、仙人与凡人的结合,凡人与凡人的结合三个方面得以证实。
关键词 印度 摩诃婆罗多》 婚姻
下载PDF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19
作者 唐帼丽 季百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0-33,24,共5页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全面地对人性加以诠释方面,具有独特审美表现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 美学本质
下载PDF
敦煌本《摩诃般若经》残卷缀合研究
20
作者 关长龙 范丽婷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3,共12页
敦煌文献中明确为《摩诃般若经》的写卷共约222号,除其中35号某一卷首尾皆全外,其余皆为残片或残卷。本文通过分析内容、残字、行款以及书风书迹,将其中的十六号缀合为八组,并附上缀合图分别加以叙述,以此为定名和断代研究提供相关线索... 敦煌文献中明确为《摩诃般若经》的写卷共约222号,除其中35号某一卷首尾皆全外,其余皆为残片或残卷。本文通过分析内容、残字、行款以及书风书迹,将其中的十六号缀合为八组,并附上缀合图分别加以叙述,以此为定名和断代研究提供相关线索,有助于深入地考察敦煌写卷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般若经》 敦煌写卷 残片 缀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