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撂荒恢复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分布关系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5 位作者
张欣怡
吴少君
卢绪巧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16-2424,共9页
为探究撂荒地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及其对土壤碳库累积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陕北黄土丘陵区恢复10、 17、 27和42 a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FL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年限撂荒草地以及耕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
为探究撂荒地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及其对土壤碳库累积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陕北黄土丘陵区恢复10、 17、 27和42 a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FL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年限撂荒草地以及耕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土壤全土有机碳储量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动态特征,从而探究撂荒地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①耕地恢复为撂荒草地后,土壤大团聚体(>2 mm)和中团聚体(2~0.25 mm)数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随着撂荒年限显著上升,而土壤微团聚体(0.25~0.053 mm)数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在层次之间差异显著,表现为0~20 cm显著高于20~40 cm.②经过长期撂荒恢复后,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以及中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上升了1.92、 10.2和3.61倍,而微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显著下降.撂荒恢复促使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升高,但在42 a时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③土壤团聚体对于总有机碳储量的贡献率有80%来自大团聚体,且大团聚体数量随着恢复年限显著增加是大团聚体贡献率高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撂荒恢复过程中,微团聚体数量持续下降,而大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并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恢复
团聚体
土壤稳定性
有机碳储量(TOC)
贡献率
原文传递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2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4年第4期34-34,共1页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直接影响当前春耕生产及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今年粮食的增产,国务院于3月3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关键词
中国
撂荒
耕地
恢复
生产
粮食生产
组织领导
土地流转机制
分类指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吕梁山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曦
王改玲
+2 位作者
刘焕焕
殷海善
樊文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8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撂荒初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撂荒3 a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步提高。20 a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69.6%,较CK提高了55.2个百分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撂荒年限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20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7.88 g/kg;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主要集中于1~0.25 mm团聚体内。不同撂荒年限土壤中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4.3%~82.2%,较CK(29.3%)提高25.0~52.9个百分点;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17.7%~71.8%,除撂荒1 a和3 a土壤外,其他样地均高于CK(21.1%)。水稳性团聚体MWD、R>0.25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水稳性团聚体GMD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水稳性团聚体R>0.25与2~1、1~0.25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可见,撂荒恢复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及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分布
吕梁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撂荒恢复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分布关系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张欣怡
吴少君
卢绪巧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16-242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543)。
文摘
为探究撂荒地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及其对土壤碳库累积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陕北黄土丘陵区恢复10、 17、 27和42 a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坡耕地FL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年限撂荒草地以及耕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土壤全土有机碳储量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动态特征,从而探究撂荒地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①耕地恢复为撂荒草地后,土壤大团聚体(>2 mm)和中团聚体(2~0.25 mm)数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随着撂荒年限显著上升,而土壤微团聚体(0.25~0.053 mm)数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在层次之间差异显著,表现为0~20 cm显著高于20~40 cm.②经过长期撂荒恢复后,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以及中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上升了1.92、 10.2和3.61倍,而微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显著下降.撂荒恢复促使土壤碳氮化学计量比升高,但在42 a时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③土壤团聚体对于总有机碳储量的贡献率有80%来自大团聚体,且大团聚体数量随着恢复年限显著增加是大团聚体贡献率高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撂荒恢复过程中,微团聚体数量持续下降,而大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并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关键词
撂荒恢复
团聚体
土壤稳定性
有机碳储量(TOC)
贡献率
Keywords
the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land
aggregate
soil stability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TOC)
contribution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2
出处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4年第4期34-34,共1页
文摘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直接影响当前春耕生产及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今年粮食的增产,国务院于3月3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关键词
中国
撂荒
耕地
恢复
生产
粮食生产
组织领导
土地流转机制
分类指导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吕梁山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曦
王改玲
刘焕焕
殷海善
樊文华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82,共8页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1D121245)资助。
文摘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撂荒初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撂荒3 a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步提高。20 a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69.6%,较CK提高了55.2个百分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撂荒年限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20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7.88 g/kg;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主要集中于1~0.25 mm团聚体内。不同撂荒年限土壤中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4.3%~82.2%,较CK(29.3%)提高25.0~52.9个百分点;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17.7%~71.8%,除撂荒1 a和3 a土壤外,其他样地均高于CK(21.1%)。水稳性团聚体MWD、R>0.25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水稳性团聚体GMD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水稳性团聚体R>0.25与2~1、1~0.25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可见,撂荒恢复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及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
撂荒恢复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分布
吕梁山
Keywords
Recovery of abandone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Lüliang mountains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撂荒恢复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分布关系
王兴
钟泽坤
张欣怡
吴少君
卢绪巧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9
原文传递
2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吕梁山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陈曦
王改玲
刘焕焕
殷海善
樊文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