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病与药:鲁迅、陈撄宁道教观歧异与民族精神建构 |
伍金霞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论《聊斋志异·婴宁》与《庄子》“撄宁”之关系——结合“撄宁”本义重新解读“婴宁”形象的意涵 |
朱诗音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3
|
男女性别的双重变奏——以陈撄宁和吕碧城为例 |
侯杰
秦方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4
|
论陈撄宁对道教与科学之关系的调适 |
刘延刚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5
|
浅析陈撄宁的内丹基本理论 |
丁常春
吴振亚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陈撄宁解《庄》的特点与得失 |
王德龙
高深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7
|
化其道:论庄子的“撄宁” |
许家瑜(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陈撄宁和胡海牙师徒的养生实践及现代意义 |
程志立
赵明宇
曹向阳
程志强
|
《国学(汉斯)》
|
2016 |
0 |
|
9
|
科学阐释道教文化的得失刍议——民国时期陈撄宁的仙道观之反思 |
吴振亚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2 |
0 |
|
10
|
当代新道家的道统意识及其文化意义——兼论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
刘延刚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1
|
陈撄宁生年及就读安徽高等学堂诸事辨疑 |
谷卿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2
|
陈撄宁的女丹修仙思想初探 |
吴大振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3
|
试论陈撄宁仙学的实质及其独立性 |
傅凤英
|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4
|
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特点 |
刘延刚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5
|
太虚、陈撄宁与佛、道两家的现代化 |
刘延刚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4 |
1
|
|
16
|
“撄宁”人间世——庄子哲学之生命主题 |
杜阳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7
|
陈撄宁与佛教 |
郭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心理学视角的庄子撄宁解 |
奚彦辉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此“婴宁”非彼“撄宁”——婴宁形象分析 |
王秋朋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5 |
1
|
|
20
|
《庄子》“撄宁”本义探赜 |
汪冬贺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