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撑×绿杂交竹叶部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艳 毛毳 +1 位作者 朱天辉 刘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1,97,共6页
通过固定标准地分季节采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撑×绿杂交竹叶片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群落组成及叶部细菌和微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以上4个指标从病叶和健康叶上着重进行了... 通过固定标准地分季节采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撑×绿杂交竹叶片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群落组成及叶部细菌和微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以上4个指标从病叶和健康叶上着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杂交竹病叶附生和内生细菌数量的年平均值都大于健康叶;夏、秋两季细菌的类群最多,其中以Bacillus cereus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的分离频率较高;无论是健康叶还是病叶,其附生和内生细菌的物种丰富度随季节变化较大,而且季节变化对内生细菌物种的丰富度影响显著;叶片生理指标表明健康叶附生细菌的数量随p H值的升高而增加,健康叶内生细菌和病叶附生细菌的数量与蛋白质质量分数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健康叶 病叶 细菌多样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枯萎病侵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英玲 韦春义 李俊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撑×绿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年在广西发现的新病害,该病害传染迅速,可造成竹林成片枯死。通过对自然感病的植株组织分离培养并纯化菌落,获得镰刀菌属真菌的纯培养,以该菌株进行病害的田间人工诱发试验,无论是菌株营养体菌丝或繁殖体孢子... 撑×绿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年在广西发现的新病害,该病害传染迅速,可造成竹林成片枯死。通过对自然感病的植株组织分离培养并纯化菌落,获得镰刀菌属真菌的纯培养,以该菌株进行病害的田间人工诱发试验,无论是菌株营养体菌丝或繁殖体孢子,在无伤或有伤的情况下,笋期均可从幼嫩组织侵入,并能引起与自然相一致的症状病菌;经过对一年生病竹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和病竹周围表土内越冬病菌的分离培养试验,越冬后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均能存活,可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枯萎病 镰刀菌 人工诱发 分离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在荔波县的引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伦秀 綦山丁 +2 位作者 马伟 罗惠宁 苟惠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荔波县引种的撑×绿杂交竹即撑绿竹竹林,在造林当年其竹笋的出土萌发经历了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6月为其出笋初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12.8%,7、8月为出笋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9.5%,... 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荔波县引种的撑×绿杂交竹即撑绿竹竹林,在造林当年其竹笋的出土萌发经历了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6月为其出笋初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12.8%,7、8月为出笋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9.5%,9月为出笋末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7%。撑绿竹林经营至第3年,每丛竹平均有新竹1~9秆,其平均胸径为3.49cm,平均竹高6.2m,新竹胸径大于3cm小于等于4cm的株数占44.61%,此时竹林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荔波县 引种效应
下载PDF
撑×绿杂交竹^(3#)枯死原因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康生 陆小妹 《广西植保》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报道了撑×绿杂交竹 3#枯死的发生状况和症状的发展变化过程 ,经鉴定有 6种镰刀菌 ,即半裸镰孢、雪腐镰孢、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串珠镰孢和单隔镰刀菌。初步肯定撑×绿杂交竹 3#枯死与镰刀菌有关。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3^# 枯死原因 镰刀菌 营林技术 防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与长枝木霉对杂交竹梢枯病的协同增效生防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朱天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对杂交竹梢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室内抗生素、紫外诱变和杀菌剂胁迫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突变菌株,此突变体在形态特征、平板抑菌活性上与原始菌株差异不显著,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对杂交竹梢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室内抗生素、紫外诱变和杀菌剂胁迫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突变菌株,此突变体在形态特征、平板抑菌活性上与原始菌株差异不显著,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药性。田间喷施突变菌株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可以使其成功定殖到杂交竹叶表面。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的亲和性研究显示,二者浓度低于108cfum L,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高度亲和性,这有利于2菌株在杂交竹梢枯病生物防治中协同作用的发挥。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和长枝木霉孢悬液进行梢枯病菌田间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接种拮抗菌防效最高,其次是同时接种,后施拮抗菌防效最低,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有良好的防病作用。另外,2菌株的联合使用在3种处理中防效均最优,尤其是在先接种病原菌的处理中,协同防效得到很大提高,说明二者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梢枯病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长枝木霉 绿假单胞菌 梢枯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1 位作者 赵芳 朱天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0,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绿假单胞菌 抗菌物质 发酵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