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锐 张建军 刘家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271-42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自旋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椎体骨折 COBB角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禾 邢更彦 +6 位作者 杨传铎 张新宇 姜川 吴奋起 白晓东 高春华 叶启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右旋转20°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同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7.5%和76.4%±2.4%恢复至89.8%±4.6%和94.1%±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6.4%恢复至90.7%±2.9%,Cobb角由术前(26.3±5.9)°降至(5.2±1.8)°,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复位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的护理
3
作者 赖红梅 吴莉玲 《南京部队医药》 1998年第1期56-57,共2页
我科成功地收治了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现就其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孩,14y,因特发性脊柱胸段侧弯,Cobbo角55°而于1996-07-01入我科,于1996-07-11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哈氏棒撑开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安... 我科成功地收治了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现就其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孩,14y,因特发性脊柱胸段侧弯,Cobbo角55°而于1996-07-01入我科,于1996-07-11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哈氏棒撑开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安置21cm长哈氏棒将侧弯的脊柱撑开,撑开棒的上钩安置在第2胸椎上,下钩安置在第11、12胸椎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矫形术 石膏背心 唤醒试验 哈氏棒 脊柱侧弯矫形 撑开内固定 护石 足趾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志亮 王德成 +5 位作者 陈学谦 何稚鸥 石浩 杨彬 汪振国 张高翔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与单纯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6诊治的58例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30例采用"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观... 目的比较"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与单纯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6诊治的58例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30例采用"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观察组),28例单纯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周、术后6个月、术后15个月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椎管占位率,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5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5个月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周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周、术后6个月、术后1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与椎管占位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程序化模式治疗稳定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恢复伤椎高度,改善胸腰椎后凸畸形、改善腰椎功能活动方面优于单纯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手法复位 内固定 功能锻炼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