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撑开型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比较性研究
1
作者 刘恩志 尹庆水 郭东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撑开型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93例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撑开型融合器及椎弓根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A组)... 目的探讨后路撑开型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93例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撑开型融合器及椎弓根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A组),50例行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数据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随访发现使用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与椎弓根钉固定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4d及术后1~3年随访JOA评分、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腰椎不稳症,术前对病例进行慎重选择,术中可能保留较多的腰椎后路稳定结构,撑开型融合器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开型融合器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椎间融合 腰椎不稳
下载PDF
腰椎疾患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恩斌 任定宝 +3 位作者 杨仕德 申云杰 杨仕成 苏明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2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疾患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予以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观察并比较本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55.10±1... 目的:分析腰椎疾患行撑开型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予以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观察并比较本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55.10±10.23)min,术中出血量为(180.34±50.17)m L,术后卧床时间为(3.56±0.24)d。本组术后JOA评分与椎间活动域均优于治疗前;本组融合率高达100.00%,且无一例出现融合器移位、塌陷及融合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患创伤小、手术简便,可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疾患 效果 撑开型融合器
下载PDF
小切口撑开型椎间融合器与钉棒固定联合传统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军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以后路减压植入传统融合器+钉棒固定手术为对照,探讨小切口减压植入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5月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58例LDH患者,依... 目的以后路减压植入传统融合器+钉棒固定手术为对照,探讨小切口减压植入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7年5月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58例LDH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后路减压+植入Cage+钉棒固定),观察组27例(采用小切口减压+植入撑开型融合器)。对两组手术情况、疗效和椎间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切口长度、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腰椎局部前凸角较术前有明显恢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腰椎局部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植骨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后路小切口减压+植入撑开型融合器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和植骨融合率相近,但创伤性小,且有利于维持腰椎曲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器 CAGE 小切口减压手术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下载PDF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远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恩志 尹庆水 郭东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且随访5年的72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41例,女31例;年龄35~65岁,平均40.5岁。腰椎管狭窄症35例,退... 目的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且随访5年的72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41例,女31例;年龄35~65岁,平均40.5岁。腰椎管狭窄症3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2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17例。病程6~28个月,平均9个月。病变节段:L3、4 6例,L4、5 37例,L5、S1 29例。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并计算改善率;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手术节段融合情况,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凸角,观察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200~450 mL,平均280 mL,术中均行自体血回输;术后卧床时间3~7 d,平均4.5 d,住院时间10~18 d,平均12 d。术中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72例均获随访5年。术后3个月、1年及5年ODI分别为(8.2 ± 2.6)、(6.9 ± 1.9)、(6.4 ± 1.3)分,均较术前(41.5 ± 3.5)分显著改善(P 〈 0.05);术后3个月、1年及5年的ODI改善率分别为87.3% ± 1.2%、90.1% ± 0.8%、91.6% ± 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2,P=0.375)。术后3个月、1年及5年椎间隙前凸角分别为(5.1 ± 1.2)、(5.0 ± 0.5)、(5.4 ± 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70,P=0.453)。术后5年椎间融合率达100%,无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结论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无需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即可获得可靠的腰椎稳定性,远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退行性腰椎疾病 内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腰椎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研飞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椎间融合器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因此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器利用铰接结构原理,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于原位撑开,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并能够恢复前...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椎间融合器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因此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器利用铰接结构原理,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于原位撑开,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并能够恢复前凸曲度,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需要椎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可撑开型融合器的类型、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器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 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