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和新型融合器组(置入自行研制的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每组5具标本。利用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在实验标本上施加400N预载荷,同时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等方向依次施加8Nm载荷,测试各方向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另外选择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其中10具进行融合器的沉陷实验,10具进行融合器的拔出实验,每种实验均分为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融合器,采用Bose Electroforce动态力学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结果:不稳定组和传统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后伸、左弯、左旋和右旋工况下RO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与不稳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在屈伸、左右弯、左旋工况下的ROM值较传统融合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陷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最大压缩载荷(2265.67±13.01N)明显高于PEEK融合器(1665.67±10.8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拔出强度(759.87±15.17N)高于传统PEEK融合器(93.37±3.1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置入自行研制的新型双向可撑开融合器在屈伸、侧弯、左侧旋转方向上比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在抗移位能力和抗沉陷能力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在力学性能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目的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省中医院运动损伤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63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6.29±3.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8±1.77)kg/m~2;按照上下1/2~2/3的近似比例在矢状面楔形撑开截骨间隙。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9~59岁,平均(55.66±2.66)岁;BMI(27.13±2.39)kg/m~2;常规撑开间隙。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评分、PT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之内首次拍片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2个月,平均(26.81±2.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评分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且通过矢状面楔形撑开可有效避免PTS的增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撑开器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设计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撑开器(专利号ZL202121129341.0)辅助术中复位。对比手术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骨折...目的探讨自主研发撑开器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设计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撑开器(专利号ZL202121129341.0)辅助术中复位。对比手术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使用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score,MMW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良好随访,随访时间5~18月,平均12.2个月。患者术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7.75±1.23)mm、(12.19±3.25)°、(5.38±2.16)°,术后分别为(11.83±1.52)mm、(22.37±2.42)°、(8.55±2.72)°;术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患者术前腕关节活动时VAS评分平均(3.31±0.98)分,术后腕关节活动时平均VAS评分(0.67±0.75)分,术后腕关节活动时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对生活无影响。根据MMWS腕部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使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撑开器对移位骨折端进行撑开复位提高了矫正复位的稳定性,降低了术者的劳动强度,能有效保证复位效果,并实现持续性支撑定位,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撑开,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和新型融合器组(置入自行研制的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每组5具标本。利用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在实验标本上施加400N预载荷,同时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等方向依次施加8Nm载荷,测试各方向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另外选择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其中10具进行融合器的沉陷实验,10具进行融合器的拔出实验,每种实验均分为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融合器,采用Bose Electroforce动态力学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结果:不稳定组和传统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后伸、左弯、左旋和右旋工况下RO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与不稳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在屈伸、左右弯、左旋工况下的ROM值较传统融合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陷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最大压缩载荷(2265.67±13.01N)明显高于PEEK融合器(1665.67±10.8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拔出强度(759.87±15.17N)高于传统PEEK融合器(93.37±3.1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置入自行研制的新型双向可撑开融合器在屈伸、侧弯、左侧旋转方向上比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在抗移位能力和抗沉陷能力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在力学性能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文摘目的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省中医院运动损伤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63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6.29±3.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8±1.77)kg/m~2;按照上下1/2~2/3的近似比例在矢状面楔形撑开截骨间隙。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9~59岁,平均(55.66±2.66)岁;BMI(27.13±2.39)kg/m~2;常规撑开间隙。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评分、PT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之内首次拍片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2个月,平均(26.81±2.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评分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且通过矢状面楔形撑开可有效避免PTS的增加。
文摘目的探讨自主研发撑开器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自行设计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撑开器(专利号ZL202121129341.0)辅助术中复位。对比手术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变化、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使用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score,MMW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良好随访,随访时间5~18月,平均12.2个月。患者术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7.75±1.23)mm、(12.19±3.25)°、(5.38±2.16)°,术后分别为(11.83±1.52)mm、(22.37±2.42)°、(8.55±2.72)°;术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患者术前腕关节活动时VAS评分平均(3.31±0.98)分,术后腕关节活动时平均VAS评分(0.67±0.75)分,术后腕关节活动时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对生活无影响。根据MMWS腕部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使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撑开器对移位骨折端进行撑开复位提高了矫正复位的稳定性,降低了术者的劳动强度,能有效保证复位效果,并实现持续性支撑定位,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撑开,近期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