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图式与文本的修辞建构——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三则比喻的修辞设计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潘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本的修辞建构和读者的认知有着密切关系,文本的语言选择、修辞形态受到读者认知图式的左右,而文本的修辞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读者的认知图式。就翻译而言,社会文化语境、诗学传统的差异使隐含于源文本和译本之间的认知图式差异... 文本的修辞建构和读者的认知有着密切关系,文本的语言选择、修辞形态受到读者认知图式的左右,而文本的修辞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读者的认知图式。就翻译而言,社会文化语境、诗学传统的差异使隐含于源文本和译本之间的认知图式差异显得更为突出,对翻译文本修辞建构的观察更能反映出认知图式和文本建构的关系。本文运用认知理论,以林译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三则比喻的修辞设计为语料,探讨认知图式和文本修辞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修辞建构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下载PDF
林译小说对中国叙事文体的影响——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文本视角特点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以叙事文本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和观念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林纾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和其原著——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e进行对勘,解读林译小说的叙事文本特点,从中管窥林译小说对中国传统叙... 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以叙事文本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和观念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林纾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和其原著——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e进行对勘,解读林译小说的叙事文本特点,从中管窥林译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文体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IVANHOE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文本视角 叙事文体特点
下载PDF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洪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3-27,共5页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司各特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文学价值 影响
下载PDF
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语言特点及文体得失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52-57,69,共7页
从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e以及林纾的译本《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语言特点进行对勘,并将林译本的文体特征置于林纾所处的特定时代来进行观察,以林译小说的文体得失来揭示林译小说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IVANHOE 林译小说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文体特点
下载PDF
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对原著的改造和保留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建忠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32期225-225,共1页
瓦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1771-1832)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本文对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对原著的改造和保留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原著的改造含传递信息细节以供有兴趣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林纾 改建 保留
下载PDF
林译本《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国内研究综述
6
作者 宋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59-61,共3页
林纾在清末民初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通过研究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个案,探讨了其翻译对传播新文学事业带来的特殊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林纾仿效西方文学的尝... 林纾在清末民初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通过研究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个案,探讨了其翻译对传播新文学事业带来的特殊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林纾仿效西方文学的尝试,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翻译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文章学视野下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翻译研究
7
作者 倪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被郑振铎称为"四十种最完美的翻译之一"的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因其炉火纯青的译笔,深受读者青睐,但却一直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迄今为止,对该书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忽略了译者的诗学主... 被郑振铎称为"四十种最完美的翻译之一"的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因其炉火纯青的译笔,深受读者青睐,但却一直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迄今为止,对该书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忽略了译者的诗学主张及其精湛的翻译笔法对其传播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译文与原文的诗学差异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传统文章学写作原则与该书译本之间的关系。以林纾在该译本序言中提出的"八妙"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写作理论,探讨中国传统文章学写作原则对林纾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中国传统文章学 翻译规范
下载PDF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林纾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8
作者 薛丽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原作相比,林纾的译作中出现了许多"增减改",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但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来看,林纾的这种翻译方法背后有着对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权衡以及目的语读者意识的种种考虑,并非信...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原作相比,林纾的译作中出现了许多"增减改",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但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来看,林纾的这种翻译方法背后有着对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权衡以及目的语读者意识的种种考虑,并非信手而为。文章以林纾译作《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为例,阐述了林纾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揭示林纾独特翻译方式的文本内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译者主体性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翻译目的 翻译策
下载PDF
林译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对原著的延伸
9
作者 叶艳萍 杨林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解构主义认为,译文与原文之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复制关系,修改和转换使得原文最终得以再生。不乏"增删改译"的"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个案。经常遭遇译界诟病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林译本,在"... 解构主义认为,译文与原文之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复制关系,修改和转换使得原文最终得以再生。不乏"增删改译"的"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个案。经常遭遇译界诟病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林译本,在"不忠实"的背后深藏着译者对原著的一种延伸——林译使原著得以生存,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翻译 延伸
下载PDF
论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的文化改写
10
作者 罗秀英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林纾是近代中国翻译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传奇人物,因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而备受瞩目,同时也因大量"讹"译而倍受指责;此处无意评价林译的功过得失,而只对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的数个译例进行微观分析,以小见大,探讨林译... 林纾是近代中国翻译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传奇人物,因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而备受瞩目,同时也因大量"讹"译而倍受指责;此处无意评价林译的功过得失,而只对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的数个译例进行微观分析,以小见大,探讨林译的改写策略及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文化改写
下载PDF
从规范理论视角看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本土化
11
作者 周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翻译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约束,林纾的翻译亦是如此。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旨在运用图里的规范理论来分析《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翻译过程中的本土化倾向,阐述译文中女性外...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翻译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约束,林纾的翻译亦是如此。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旨在运用图里的规范理论来分析《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翻译过程中的本土化倾向,阐述译文中女性外貌、景物、名词的本土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林纾 本土化
下载PDF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反问句研究
12
作者 倪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反问句在小说、对话、翻译中的频繁出现是林纾《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一大特色。反问句所含括的埋怨责骂、拒绝否定、申辩反驳、贬斥嘲讽、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能引起激烈的矛盾交锋。翻译中将其穿插于... 反问句在小说、对话、翻译中的频繁出现是林纾《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一大特色。反问句所含括的埋怨责骂、拒绝否定、申辩反驳、贬斥嘲讽、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能引起激烈的矛盾交锋。翻译中将其穿插于译本的人物对话中,能更深入地揭示其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从而更好的从对话中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抒发译者的强烈感情,也证实了反问句在小说翻译中的叙事功能和情感呼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小说翻译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下载PDF
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民族主义”索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0-213,共14页
1905年,林译长篇历史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出版。这部译著是为响应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的号召,它在多个修辞层面上呼应了晚清政治变革的巨浪中复杂的民族主义话语,用意曲折,颇多暗示。从思想、文体、译笔等方面,以特定的修辞将... 1905年,林译长篇历史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出版。这部译著是为响应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的号召,它在多个修辞层面上呼应了晚清政治变革的巨浪中复杂的民族主义话语,用意曲折,颇多暗示。从思想、文体、译笔等方面,以特定的修辞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民族主义观念曲折地纳入译本,并曾给予周氏兄弟以所谓“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司各特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林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的民族主义
14
作者 刘小刚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2-167,共6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动力,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从其广度、韧性、变化来说,民族现象主宰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虽然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备受关注,但什...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动力,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从其广度、韧性、变化来说,民族现象主宰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虽然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备受关注,但什么是民族,如何给民族一个确切的定义却仍旧未有定论。盖尔纳提出了民族的两个定义,其一是“共享同一种文化,而文化又意味着一种思想、符号、联系体系以及行为和交流方式”,其二是“根据共同的成员资格而坚定地承认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后者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民族主义 人类历史 政治含义 现代社会 20世纪 19世纪 民族问题
原文传递
《艾凡赫》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1905-1937)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建忠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司各特的《艾凡赫》由林纾译介传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推动作家创新和进步的有力杠杆。《艾凡赫》最早的中译本是林纾、魏易合译,1905年10月出版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而林纾较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看出《艾凡赫》和《史》、《汉》的共通... 司各特的《艾凡赫》由林纾译介传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推动作家创新和进步的有力杠杆。《艾凡赫》最早的中译本是林纾、魏易合译,1905年10月出版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而林纾较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看出《艾凡赫》和《史》、《汉》的共通之处,推动了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五四时期的文坛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接收西方小说,《艾凡赫》以其史诗般的厚重内涵和宏大气势,从根本上打破了中国旧小说流水帐式的格局,这在当时是极富新鲜感的。事实证明,《艾凡赫》对郭沫若、茅盾、鲁迅、曾朴、李劼人等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艾凡赫》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林纾 五四作家
下载PDF
中国司各特研究的百年流变
16
作者 张和龙 李翼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对司各特的研究作历时性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司各特研究的兴衰起伏、重要特征以及批评模式的变迁。本文认为,在20世纪上半叶、建国早期、新时期以及新世纪四个不同时期,国内的司各特研究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学... 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对司各特的研究作历时性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司各特研究的兴衰起伏、重要特征以及批评模式的变迁。本文认为,在20世纪上半叶、建国早期、新时期以及新世纪四个不同时期,国内的司各特研究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学术特征,其主导批评模式经历了从"古文评"、"评传式"、"政治批判"向之后的多元化方向转变,而回顾司各特在中国的学术演变历程对未来的司各特研究不乏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历史小说 批评模式
下载PDF
林纾译笔下的吕贝珈与《红楼梦》中尤三姐之形象解读
17
作者 罗奕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61-63,共3页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林纾翻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人物吕贝珈和尤三姐,认为这两位女性人物在外貌、性格、爱情以及敢于与男权社会抗争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吕贝珈 曹雪芹 《红楼梦》 尤三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