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冬季除雪防滑融雪材料撒布量分析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国彪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影响高速公路冬季除雪防滑融雪材料撒布量的研究,关系到除雪防滑工作时效性的要求,关系到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的需要。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融雪材料 撒布量
下载PDF
一种可合理控制融雪剂撒布量的自动化装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涛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9年第5期94-96,共3页
本文以中联重科研制的除雪车为例,分析现状,再从本自动化装置的功能、原理结构三方面,阐述如何合理地控制融雪剂的撒布量,并介绍了达到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融雪剂 撒布量 精度 闭环控制
下载PDF
某沥青路面薄层罩面乳化沥青最佳撒布量分析
3
作者 张敏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第33期22-24,共3页
为更加科学地确定黏层油最佳撒布量,通过原材料试验分析,测定某乳化沥青材料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对该沥青材料作为黏层油的试件进行室内层间剪切试验,分析得出试件层间抗剪强度与该沥青材料用量变化的关系;通过层间拉拔试验,分析得出层间... 为更加科学地确定黏层油最佳撒布量,通过原材料试验分析,测定某乳化沥青材料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对该沥青材料作为黏层油的试件进行室内层间剪切试验,分析得出试件层间抗剪强度与该沥青材料用量变化的关系;通过层间拉拔试验,分析得出层间拉拔强度与该改性沥青用量变化的关系。结合工程实践,最终确定最佳撒布量为1.2L/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乳化沥青 最佳撒布量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粘层油用量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玲丽 《西部交通科技》 2010年第4期25-27,共3页
粘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粘层的抗剪强度与粘层油的用量和面层级配有密切的关系。文章选用了4种面层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面层级配类型以及粘层油撒布量对粘层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级配面层间的粘层油存在最佳撒布量,... 粘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粘层的抗剪强度与粘层油的用量和面层级配有密切的关系。文章选用了4种面层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面层级配类型以及粘层油撒布量对粘层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级配面层间的粘层油存在最佳撒布量,在最佳撒布量时粘层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粘层 最佳撒布量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沥青路面粘层油用量研究
5
作者 农丽艳 《科技促进发展》 2010年第6期58-58,62,共2页
粘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粘层的抗剪强度与粘层油的用量和面层级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选用了四种面层材料,研究不同面层级配类型以及粘层油撒布量对粘层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级配面层间的粘层油存在最佳撒布量,当最佳撒布量... 粘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粘层的抗剪强度与粘层油的用量和面层级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选用了四种面层材料,研究不同面层级配类型以及粘层油撒布量对粘层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级配面层间的粘层油存在最佳撒布量,当最佳撒布量时粘层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粘层 最佳撒布量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沥青路面雾封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珲 《四川建筑》 2022年第3期281-284,287,共5页
针对现有雾封层材料性能评价研究的不足,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根据固化时间、黏度和溶液是否分层等因素来选择材料最佳配比为切入点;通过抗滑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渗水试验来确定最佳撒布量;最终对材料本身性能进行黏附性能测试、耐磨性能... 针对现有雾封层材料性能评价研究的不足,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根据固化时间、黏度和溶液是否分层等因素来选择材料最佳配比为切入点;通过抗滑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渗水试验来确定最佳撒布量;最终对材料本身性能进行黏附性能测试、耐磨性能测试和抗水损性能测试,旨在对雾封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水性环氧固化剂:水的最佳配比为1∶1.5∶3.75;不粘轮乳化沥青中不粘轮乳液最佳掺量为10%;(2)水性环氧材料的最佳撒布量为0.5 kg/m~2;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最佳撒布量为0.6 kg/m~2;(3)通过对两种材料进行黏附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抗水损性能试验可以看出两种材料的各项性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粘轮乳化沥青材料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水性环氧材料,并且水性环氧材料的各项性能优于不粘轮乳化沥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预养护 水性环氧树脂 不粘轮乳化沥青 材料配比 撒布量 材料性能
下载PDF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尚同羊 张苛 +1 位作者 高涛涛 张争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了完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方法,在分析应力吸收层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容易出现层间粘结不牢和层间滑移等问题,提出基于层间抗剪强度的应力吸收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了沥青种类、沥青洒布量及碎石撒布... 为了完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方法,在分析应力吸收层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容易出现层间粘结不牢和层间滑移等问题,提出基于层间抗剪强度的应力吸收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了沥青种类、沥青洒布量及碎石撒布量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层间抗剪强度随碎石撒布量和沥青洒布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碎石撒布量为14 kg/m2,沥青洒布量为2.2 kg/m2时达到最大抗剪强度.推荐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最佳橡胶沥青洒布量为2.2~2.4 kg/m2,最佳碎石用量为13.5~14.5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层间抗剪强度 沥青洒布 碎石撒布量
下载PDF
TS2100型撒盐机技术研究
8
作者 董昱 李延华 谢立扬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撒盐机的构造和原理,推导了计算撒布量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影响撒布量的多种因素,建立了实际计算撒布量的经验公式,确定了修正系数α值的取值范围。
关键词 撒盐机 计算 撒布量 公路养护 TS2100型
下载PDF
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强度试验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康健 《交通科技》 201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结合青银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文中研究了超薄磨耗层路面层间粘结性能,明确了超薄磨耗层路面层间粘结强度的最佳试验温度。通过直剪试验、斜剪试验及拉拔试验,系统分析了SBS改性沥青用量、碎石用量及试验温度对SBS粘结防水层强度的... 结合青银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文中研究了超薄磨耗层路面层间粘结性能,明确了超薄磨耗层路面层间粘结强度的最佳试验温度。通过直剪试验、斜剪试验及拉拔试验,系统分析了SBS改性沥青用量、碎石用量及试验温度对SBS粘结防水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洒布量为1.4~1.6kg/m2、单粒径碎石撒布量为55%时,粘结防水层的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粘结防水层 抗剪强度 拉拔强度 SBS改性沥青洒布 碎石撒布量
下载PDF
沥青表面处治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书文 《科技与创新》 2014年第1期39-40,共2页
沥青表面处治是以沥青为结合料,铺撒适量矿料以处治原有碎石而构成的一种磨耗层或保护层。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被处治层的强度、平整度、稳定性和沥青、矿料的性质、用量,特别是沥青胶结料用量。结合埃塞俄比亚公路的表面处治设计和施工... 沥青表面处治是以沥青为结合料,铺撒适量矿料以处治原有碎石而构成的一种磨耗层或保护层。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被处治层的强度、平整度、稳定性和沥青、矿料的性质、用量,特别是沥青胶结料用量。结合埃塞俄比亚公路的表面处治设计和施工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胶结料用 集料用 撒布量调整
下载PDF
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对沥青路面降温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继法 赖峰 闫伟 《上海公路》 2020年第2期85-90,M0005,共7页
为降低沥青路表面的温度,本文研制出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首先,以聚酯树脂和熟石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三种浅色系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并测试反射率;然后,通过降温、抗滑、耐磨和粘附等试验分析涂料颜色、撒布量对降温效果和路用性能... 为降低沥青路表面的温度,本文研制出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首先,以聚酯树脂和熟石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三种浅色系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并测试反射率;然后,通过降温、抗滑、耐磨和粘附等试验分析涂料颜色、撒布量对降温效果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至2 000nm波段内,聚酯浅灰色和聚酯浅橘色的反射率较高,可达到76%。随着撒布量增多,降温效果和粘附性增加,而抗滑和耐磨耗性能降低。再者,聚酯浅灰色比聚酯海灰色的降温幅度高44.45%,说明粉末涂料的降温效果与颜色有关。综合考虑降温效果和路用性能,最佳撒布量为100-15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热固性熟石灰粉末涂料 反射率 撒布量 降温性能
下载PDF
热带雨林地区公路沥青表面处治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刚 《建筑技术开发》 2016年第5期59-60,77,共3页
通过近三年在热带雨林国家进行公路施工,重点论述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对于材料的要求,如何确定沥青喷洒量和石子撒布量,通过对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的技术参数分析,施工注意事项的总结,阐述如何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公路沥青表面处治施工。
关键词 热带雨林 沥青表面处治 材料要求 沥青喷洒和石子撒布量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纤维碎石同步封层在S307线上的应用
13
作者 金辉 周晏英 《新疆交通科技》 2013年第5期6-10,共5页
SBS改性沥青纤维碎石同步封层具有粘结力好,表面粗糙、不透水,已在公路上广泛应用,结合在新疆S307线上公路施工情况,对其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纤维碎石同步封层 撒布量试验 施工质控制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下瓯江北口大桥聚氨酯铺装体系碎石优化
14
作者 钱振东 谢宇欣 +4 位作者 南航 王晗 薛永超 闵一桐 汤文杰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保证瓯江北口大桥下层桥钢桥面铺装具备良好的服役性能,依托瓯江北口大桥下层桥钢桥面铺装项目,以碎石撒布量和碎石粒径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对多种碎石方案下的组合试件进行层间拉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与低温弯曲试验,研究性能指标分... 为保证瓯江北口大桥下层桥钢桥面铺装具备良好的服役性能,依托瓯江北口大桥下层桥钢桥面铺装项目,以碎石撒布量和碎石粒径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对多种碎石方案下的组合试件进行层间拉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与低温弯曲试验,研究性能指标分别与碎石撒布量、碎石粒径间的变化趋势,并以试验指标为基础建立模型数据集;综合熵权法与TOPSIS优化法,建立以层间黏结性能、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为评价指标的熵权-TOPSIS碎石优化模型;将数据集导入优化模型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撒布量与碎石粒径对聚氨酯铺装体系3种性能的影响趋势存在差异性;当碎石撒布量为6.5 kg/m^(2)且碎石粒径处于(2,3]mm时,聚氨酯铺装体系兼具较好的黏结性能、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证明按提出方案施工成型的铺装层服役效果优良,印证了该碎石方案的优异性与熵权-TOPSIS碎石优化模型良好的现实适用性,可为聚氨酯铺装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铺装体系的碎石优化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氨酯铺装体系 熵权法 TOPSIS优化法 碎石粒径 碎石撒布量
原文传递
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控制参数的试验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晚清 游宏 陆阳 《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5,共6页
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特殊,目前国内研究极少。采用室内试验模拟手段,以压实度、构造深度和黏结强度为主要测试分析指标,研究碎石撒布量、碾压温度和压实功这3个施工关键控制参数。首先,通过不同撒布量试验确定碎石撒布量这一... 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特殊,目前国内研究极少。采用室内试验模拟手段,以压实度、构造深度和黏结强度为主要测试分析指标,研究碎石撒布量、碾压温度和压实功这3个施工关键控制参数。首先,通过不同撒布量试验确定碎石撒布量这一参数的施工控制目标值为12kg/m^2;然后在确定的碎石撒布量下进行碾压温度和压实次数两因素三水平的组合试验,通过测试分析压实度、构造深度和黏结强度随碾压温度和压实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确定碾压温度和压实功这两个关键参数的施工控制目标值分别为110~120℃和旋转压实85次。这3个关键控制参数目标值的确定,为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施工关键控制参数 室内试验模拟 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碎石撒布量 碾压温度 压实功
原文传递
水泥稳定碎石连铺延时扰动的层间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栗培龙 高朋 +1 位作者 王玉果 蒋修明 《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了分析分层连续施工时二次扰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间结合特性的影响,采取室内模拟成型工艺制备水稳碎石混合料试件,观察试件层间结合状态,分析不同延迟时间和层间水泥浆撒布量对层间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沉降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分层连续施工时二次扰动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间结合特性的影响,采取室内模拟成型工艺制备水稳碎石混合料试件,观察试件层间结合状态,分析不同延迟时间和层间水泥浆撒布量对层间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沉降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延迟时间12h内,试件上下层色差较小,随着延迟时间增加,试件上下层分界面痕迹愈加清晰,界面逐渐有微裂纹产生;在延迟时间12h内施加二次扰动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影响较小,超过该延迟时间后水稳碎石试件的强度衰减明显、沉降变形减小;6h延迟时间内,试件抗剪强度受层间水泥浆撒布量影响较小,超过6h后层间水泥浆的撒布量对抗剪强度的改善作用显著。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层连续施工中,推荐从下层拌和开始的12h内完成上层结构的施工。层间水泥浆撒布量建议为1.0kg/m^2~1.5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连铺施工 延迟时间 水泥撒布量 层间结合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