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材料与晶状体前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崔秀成 马英会 付笑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4875-4878,共4页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5/2006-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48眼),其中男73例(80眼),女62例(68眼);年龄52~81(71.44±6.83)岁。方法: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机分3组:疏水材料组43例(49眼)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材料组42例(46眼)植入亲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50例(53眼)植入亲水疏水一体式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年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疏水材料组、亲水材料组、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术后1年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8.3%,26.7%,1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前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及撕囊收缩量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对前囊膜混浊及撕囊收缩量均无影响,但影响后囊混浊的形成,其中疏水丙烯酸材料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光学材料 混浊 混浊 撕囊收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