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Post-flare coronal arch)的加热机制和稳定性
1
作者 唐玉华 G. Polett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快撕裂模加热是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长达10多小时的有效加热机制。作者计算了撕裂模所提供的能量和相应的增长率,并讨论了该冕拱的MHD平衡和稳定性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对5月21日冕拱,当密度取1.6×10~9cm^(-3)... 本文提出了快撕裂模加热是1980年5月21日—22日耀斑后冕拱长达10多小时的有效加热机制。作者计算了撕裂模所提供的能量和相应的增长率,并讨论了该冕拱的MHD平衡和稳定性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对5月21日冕拱,当密度取1.6×10~9cm^(-3)(实测值)时,剪切宽度α_α=1.8×10~8cm(冕拱小半径的十分之一)剪切磁场为18—32×10^(-4)T,所对应的增长率为1.79×10^(-5)s^(-1)—2.66×10^(-5)s^(-1),不稳定的增长时间为15.5h—10.4h,这组解与观测到的冕拱存在10多小时相符。所以,撕裂模是冕拱合理的有效加热机制。2.该冕拱之所以维持10多小时之久,除撕裂模加热与辐射损失平衡外,在力学上必须处于平衡态,其平衡条件为B_φ(冕拱轴向磁场)=2B_θ(冕拱的环向场),和气压梯度dp/dr大于零。若冕拱满足该力学平衡条件,则利用能量原理可得到该系统对腊肠扰动、扭曲扰动、螺旋扰动均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拱 撕裂模加热 稳定性 耀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