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星和土星冰卫星上的撞击坑分布:探寻外太阳系撞击体来源的钥匙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璐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62-2677,共16页
充分认识外太阳系撞击体的来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对认识外太阳系固态天体上撞击过程,明确外太阳系天体上的撞击坑生成率和撞击坑定年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得益于海量高质量探测数据的获取,如今我们对内太阳系主要天体表面的撞击分... 充分认识外太阳系撞击体的来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对认识外太阳系固态天体上撞击过程,明确外太阳系天体上的撞击坑生成率和撞击坑定年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得益于海量高质量探测数据的获取,如今我们对内太阳系主要天体表面的撞击分布和来源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对外太阳系天体的撞击分布和来源还知之甚少。不同大小频率的撞击体会在外太阳系冰卫星表面形成不同大小频率分布的撞击坑,不同飞行速度的撞击体也会在同步自转的冰卫星上留下程度不同的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分布的撞击坑,因此,对外太阳系冰卫星上撞击坑的大小频率分布和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性分布的观测,可以用于反推外太阳系的主要撞击来源。木星系统中大坑(D>10~30 km)的主要撞击来源是日心小天体(环绕太阳),但目前在木卫三和木卫四上观测到的前导-后随半球不对称性程度与黄道彗星引起的不对称性程度并不相符,更接近于近各向同性彗星(NICs)引起的不对称性,这与目前的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不一致;木卫二上的大坑稀少,小坑(D<1 km)则主要受一次坑的溅射物影响。对土星系统,土卫五和土卫八的大坑(D>20~30 km)分布更符合日心小天体来源;而土卫一、土卫四、土卫三上的分布则与行心碎屑物(以行星为中心)一致,尤其是小坑更可能来自以土星为中心的撞击体影响,例如大型盆地的溅射物或卫星碎片残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星 土星 冰卫星 撞击 外太阳系 撞击体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