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杰 刘兴勇 +1 位作者 郝世雄 张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3-568,共6页
根据撞击流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溶液浓缩设备——撞击流浓缩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运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浓缩器内气、液温度和速度及液滴浓度和累... 根据撞击流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溶液浓缩设备——撞击流浓缩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运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浓缩器内气、液温度和速度及液滴浓度和累积蒸发量等沿轴向位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 撞击流浓缩器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同轴撞击流浓缩器的浓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兴勇 刘钟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4-669,共6页
从实验和理论上对撞击流浓缩器(ISC)进行了研究。实验主要研究了空气进口温度、空气进口流量、液滴加速管的长度对ISC容积蒸发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SC的容积蒸发系数随空气进口流量的增加、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证明,宜使... 从实验和理论上对撞击流浓缩器(ISC)进行了研究。实验主要研究了空气进口温度、空气进口流量、液滴加速管的长度对ISC容积蒸发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SC的容积蒸发系数随空气进口流量的增加、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证明,宜使用较短的加速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ISC浓缩溶液的理论模型,借助基于该模型的数值计算,模拟了ISC内液滴的蒸发过程,通过与实验值的比较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 浓缩 撞击流浓缩器 模型
下载PDF
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
3
作者 刘兴勇 张利 +1 位作者 梁宏 林海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得到了浓缩器内气、液温度和速度及液滴浓度和累积蒸发量沿轴向位移的变化。
关键词 撞击 撞击流浓缩器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撞击流浓缩器蒸发能力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兴勇 张利 +1 位作者 梁宏 林海波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蔗糖水溶液作为试验溶液,通过改变空气进口温度、液气质量流量之比、液滴加速管的长度等对撞击流浓缩器(ISC)的蒸发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SC的蒸发能力随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液气比的减小而提高;在ISC中宜使用较短的加速管。
关键词 撞击 浓缩 撞击流浓缩器 蒸发能力
下载PDF
稀硫酸浓缩新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兴勇 张利 黄斌 《四川化工》 CAS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探索了运用撞击流技术浓缩稀硫酸的工艺,该工艺主要由硫酸雾化装置、撞击流浓缩器、硫酸回收装置等几部分构成。实验以20%的稀硫酸作为待浓缩液,研究改变空气进口流量(35.1~49.1kg/h)、空气进口温度(300-360℃)、稀硫酸进口... 探索了运用撞击流技术浓缩稀硫酸的工艺,该工艺主要由硫酸雾化装置、撞击流浓缩器、硫酸回收装置等几部分构成。实验以20%的稀硫酸作为待浓缩液,研究改变空气进口流量(35.1~49.1kg/h)、空气进口温度(300-360℃)、稀硫酸进口流量(5.59~9.79kg/h)等因素对稀硫酸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浓缩效果(最大浓度达70%以上),浓缩后硫酸的浓度随空气进口流量的增大、空气进口温度的升高、稀硫酸进口流量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 撞击流浓缩器 稀硫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