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被引量:6
1
作者 渠涛 谢勇 +1 位作者 王宝玺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9-610,共2页
关键词 胶原 酸性细胞 抗体 抗心磷脂 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
下载PDF
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冰 左亚刚 +3 位作者 刘跃华 方凯 铁.杜尔娜 孙秋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7-489,共3页
报告1例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患者女,53岁。全身泛发暗褐色斑,干燥、皲裂伴瘙痒14个月,无肌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CT示肺部多发斑片条索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 报告1例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患者女,53岁。全身泛发暗褐色斑,干燥、皲裂伴瘙痒14个月,无肌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CT示肺部多发斑片条索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符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酸性细胞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下载PDF
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播散性念珠菌病一例
3
作者 徐莉莉 张艺 黄先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054-1056,共3页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细菌和感染部门的数据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30%~50%[1]。本文报道1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播散性念珠菌病,希望以此引起临床医师对儿童播散性真菌感染的重视,现介绍如下。1病...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细菌和感染部门的数据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30%~50%[1]。本文报道1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播散性念珠菌病,希望以此引起临床医师对儿童播散性真菌感染的重视,现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因“发现右侧耳后淋巴结肿大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被家长发现右侧耳后数枚淋巴结肿大,无触痛、无皮肤红肿,无其他不适,来我院就诊,查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明显,以“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收入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酸性粒细胞 念珠菌
下载PDF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胶原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黎志刚 曾仁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8年第1期38-38,共1页
患者女,45岁,3个月前出现双小腿红斑、丘疹伴瘙痒,在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效果不明显。10天前出现低热,体温约38℃,伴乏力,关节痛,肌痛,腹痛,胃纳差。于1997年3月31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疾病及过敏史。检查:慢性病容,体温37.9℃,皮肤科情况... 患者女,45岁,3个月前出现双小腿红斑、丘疹伴瘙痒,在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效果不明显。10天前出现低热,体温约38℃,伴乏力,关节痛,肌痛,腹痛,胃纳差。于1997年3月31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疾病及过敏史。检查:慢性病容,体温37.9℃,皮肤科情况:双足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胶原 例报告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播散性隐球菌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一例
5
作者 邓绍阳 贺湘玲 曾敏慧 《亚洲儿科病例研究》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隐球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诊断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发热半月余住院,血培养、骨髓培养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予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规律治疗4周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 目的:探讨隐球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诊断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发热半月余住院,血培养、骨髓培养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予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规律治疗4周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较前显著下降,肺部影像好转。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氟康唑不敏感)治疗6月,患儿病情稳定,未再发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部影像恢复正常。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无基础疾病患儿有反复发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表现,且使用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仍无效时,需警惕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高 隐球菌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理改变 ALHE 少见
下载PDF
红皮病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晓文 赵广 +1 位作者 王海林 李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334,共1页
报告 1例老年男性患者 ,因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病治疗不当致红皮病 。
关键词 红皮 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下载PDF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宇 谷梅 +3 位作者 裴小平 吉苏云 林尔艺 顾有守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细胞胶原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颌下肿块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震 唐政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0-584,共5页
关键词 KIMURA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1例报告
10
作者 徐平 何勤 +2 位作者 王威 余德厚 龙义国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200-1201,共2页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DECD)是少见的皮肤病,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一种类型,1956年由Engfeldt和Zetterstrom从临床及病理特征首先提出,此后有散在病例报告。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可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应性皮炎、哮喘...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DECD)是少见的皮肤病,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一种类型,1956年由Engfeldt和Zetterstrom从临床及病理特征首先提出,此后有散在病例报告。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可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应性皮炎、哮喘、IgE增高,另外有关节痛、肌痛、血管炎等表现,多数学者认为发病机理与第Ⅰ、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细胞 胶原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佩 谢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6期451-453,共3页
关键词 特发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诊断 鉴别诊断 播散性嗜酸性粒细胞病 治疗
下载PDF
以红皮病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贝贝 闵仲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25-428,共4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全身红斑、脱屑、瘙痒9年,泛发性红斑反复发作4年”于2018年6月8日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躯干红斑,伴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经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随后病情反复,偶起新...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全身红斑、脱屑、瘙痒9年,泛发性红斑反复发作4年”于2018年6月8日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躯干红斑,伴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经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随后病情反复,偶起新疹,未予重视。4年前无明显诱因皮疹突然增多,并融合成片,局部脱屑,瘙痒症状加重,外院诊断“红皮病”,查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0.3%,嗜酸粒细胞计数 2.60 ×10^9/L,予甲泼尼龙40 mg/d输液治疗三天,病情有所好转,停药后皮疹复起。当地医院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各阶段嗜酸性细胞核比例增高,杆状核比例减低,各阶段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提示嗜酸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炎 红皮 临床表现 粒细胞计数 骨髓细胞形态学 细胞增多症 情反复 输液治疗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病样Wolf’s同位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凯 张明 +1 位作者 汪奕 杨先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1-573,共3页
患者女,49岁。右侧上肢和胸背部红斑、丘疹和水疱3 d。患者27 d前曾疾患带状疱疹,皮损愈合15 d后,于原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皮肤科检查:右侧上肢、腋下、胸部及肩胛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无... 患者女,49岁。右侧上肢和胸背部红斑、丘疹和水疱3 d。患者27 d前曾疾患带状疱疹,皮损愈合15 d后,于原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皮肤科检查:右侧上肢、腋下、胸部及肩胛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无异常,真皮全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浸润,浸润区水肿明显。诊断:带状疱疹后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病样Wolf’s同位反应。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皮损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酸性粒细胞 同位反应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剑虹 朱榆红 +5 位作者 吉维忠 李燕 严勇 殷梅 熊静 刘豫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I0002-I0003,共2页
对2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食生螺肉史,潜伏期2~20d;以剧烈头痛、躯体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周围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头... 对2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食生螺肉史,潜伏期2~20d;以剧烈头痛、躯体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周围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头颅CT正常,脑电图α波变慢;用阿苯哒唑、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男性乳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颜廷凯 陈晓红 +2 位作者 曹碧兰 黄洋 袁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 患者男,42岁。右侧乳头出现红色结节伴瘙痒3个月,无明显症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突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木村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芹 徐学刚 丛宪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0-981,共2页
关键词 特发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脑梗死患者 少见 腔隙
下载PDF
以反复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涛 刘荣荣 +3 位作者 朱红 李波 何春涤 李久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lne,HES)是一类与嗜酸粒细胞相关并具有共同临床特点的病谱性疾病,该病除了有皮肤损害外,尚可累及内脏器官。现将我们所见1例以反复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lne,HES)是一类与嗜酸粒细胞相关并具有共同临床特点的病谱性疾病,该病除了有皮肤损害外,尚可累及内脏器官。现将我们所见1例以反复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浆膜腔积液 主要表现 反复 粒细胞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煜 刘风林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0期3746-3748,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病理改变表现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上皮细胞。诊断有赖于临床、组织学的结合,其与胃食管反流病间存...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病理改变表现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上皮细胞。诊断有赖于临床、组织学的结合,其与胃食管反流病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作为该病的第一线用药,而对于食管功能性狭窄明显的患者,食管扩张可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 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粪便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对炎性肠病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张慎听 雍和礼 马进永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fECP)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复发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UC和97例CD缓解期患者,按4个月内有无复发分为UC复发组、UC未复发组、CD复发组、CD未复发组。采用荧光酶免法... 目的探讨粪便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fECP)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复发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UC和97例CD缓解期患者,按4个月内有无复发分为UC复发组、UC未复发组、CD复发组、CD未复发组。采用荧光酶免法定量检测患者粪便ECP水平,计算入组后1个月fECP变化值ΔfECP。采用Logistic回归对UC和CD患者3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复发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UC复发组血红蛋白低于UC未复发组,粪隐血(+)例数、纳入时fECP、ΔfECP均高于UC未复发组(均P<0.05);CD复发组发病年龄、血红蛋白低于CD未复发组,C反应蛋白、ΔfECP高于CD未复发组(均P<0.05);ΔfECP(OR=707.448,P<0.05)为UC患者3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28,P<0.05)为保护因素;C反应蛋白(OR=1.105,P<0.05)和ΔfECP(OR=54437、341.050,P<0.05)为CD患者3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ΔfECP预测3个月内UC复发的最佳截点为2.39,此时AUC、诊断敏感性分别为0.941、83.30%,显著优于血红蛋白(Z=3.511,P<0.05);ΔfECP预测3个月内CD复发的最佳截点为0.71,此时AUC、诊断敏感性分别为0.949、91.20%,显著优于C反应蛋白(Z=2.205,P<0.05)。结论UC和CD入组后1个月fECP变化值对预测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对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预测效能 溃疡结肠炎 克罗恩
下载PDF
9因素可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20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7期3-3,共1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粒细胞 食管炎 酸性 鉴别 GERD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