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孙桐对《清史稿》撰述经过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昌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夏孙桐为为《清史稿》出力最多之人,也是最早的《清史稿》研究者之一。而夏氏的这些贡献,至今未能被后世研究《清史稿》的学者们重视。文章试图梳理夏孙桐对《清史稿》成书过程的记述和研究,以期了解夏孙桐在《清史稿》修纂过程中的作... 夏孙桐为为《清史稿》出力最多之人,也是最早的《清史稿》研究者之一。而夏氏的这些贡献,至今未能被后世研究《清史稿》的学者们重视。文章试图梳理夏孙桐对《清史稿》成书过程的记述和研究,以期了解夏孙桐在《清史稿》修纂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孙桐 《清史稿》 撰述经过
下载PDF
明代边防史地撰述的勃兴 被引量:6
2
作者 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明代从中期开始, 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 立国以来一直困扰统治集团的“北虏南倭”问题更加突出出来。在边防危机的刺激下,出现了大批有关边防史地的撰述。这些作品在思想上具有批判现实弊政, 要求改革的色彩, 在编纂方法上亦表现出... 明代从中期开始, 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 立国以来一直困扰统治集团的“北虏南倭”问题更加突出出来。在边防危机的刺激下,出现了大批有关边防史地的撰述。这些作品在思想上具有批判现实弊政, 要求改革的色彩, 在编纂方法上亦表现出丰富、生动、注重文献考实的特点, 与同时兴起的“实学”思潮有一定的联系。而因海防危机引发的海防海权问题的讨论, 意义尤其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边防 史地撰述 边防危机 史学特点
下载PDF
中国电影:历史撰述的开端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3,共7页
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影业从萌芽走向初兴,中国电影人也开始了针对中国电影的历史撰述。深入分析这一时期专业性电影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字,以及1927年出版印行的《中华影业年鉴》与《中国影戏大观》,可以看出:在开放的心态与比较的视野... 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影业从萌芽走向初兴,中国电影人也开始了针对中国电影的历史撰述。深入分析这一时期专业性电影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字,以及1927年出版印行的《中华影业年鉴》与《中国影戏大观》,可以看出:在开放的心态与比较的视野中,通过影戏溯源考、影业发展论与电影进化史等撰述形式,在把电影当作一种集社会改良、民众娱乐、艺术追求与商业竞争于一体的新兴实业的前提下,秉持着一种民族主义立场与历史进化观念,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撰述,拥有一个不同凡响的起点与较高水平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历史撰述 新兴实业 历史进化观念
下载PDF
略论明代水利撰述的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鞠明库 李秋芳 《殷都学刊》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天下财赋仰给于江南,而江南财赋全资水利,因此水利之于明王朝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明代水利撰述呈现出突出发展的态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代水利撰述具有数量多、注重实用、批判...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天下财赋仰给于江南,而江南财赋全资水利,因此水利之于明王朝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明代水利撰述呈现出突出发展的态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代水利撰述具有数量多、注重实用、批判性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和明代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水利撰述 数量 实用 批判性 水利建设 水利专著
下载PDF
民间社会历史文献与现当代史学撰述 被引量:5
5
作者 乔福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以传世典籍、官方档案为基本文献依据的传统史学撰述,并未将民间社会历史文献放置应有的位置上。民间文献正式进入学术视域,是现代新史学产生以后的事。民间社会历史文献的使用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不仅改写了现当代史学的历史,也为史学... 以传世典籍、官方档案为基本文献依据的传统史学撰述,并未将民间社会历史文献放置应有的位置上。民间文献正式进入学术视域,是现代新史学产生以后的事。民间社会历史文献的使用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不仅改写了现当代史学的历史,也为史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生机,为学术史续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民间社会历史文献与现当代史学撰述之间关联进行回顾与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史学撰述 学术反思
下载PDF
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被引量:4
6
作者 汪高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正史的创立时期。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这两部正史的民族史撰述,明显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特点。从历史编纂而言,两书都重视将民族史撰述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整体...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正史的创立时期。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这两部正史的民族史撰述,明显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时代特点。从历史编纂而言,两书都重视将民族史撰述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整体来加以把握,肯定少数民族对维护大一统政治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大一统视野;从民族观念而言,两书的民族认同思想不尽相同,《史记》不斤斤于夷夏之别,肯定华夷各族同源共祖的思想尤为进步,而《汉书》的"异内外"和"德化四夷"的思想则较为正统,却都有助于人们对汉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和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巩固
下载PDF
王鹗与元代金史撰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梅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元代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颇为学者所赞赏,这与元初名臣王鹗的艰辛努力密切相关。王鹗不但是元代金史纂修的倡导者与开启者,而且所撰写的《汝南遗事》一书与所辑集的金代史事,为金史的撰述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的史学活动为... 在元代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颇为学者所赞赏,这与元初名臣王鹗的艰辛努力密切相关。王鹗不但是元代金史纂修的倡导者与开启者,而且所撰写的《汝南遗事》一书与所辑集的金代史事,为金史的撰述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的史学活动为元末《金史》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鹗 元代 金史撰述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史撰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阮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17,共18页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史 撰述 篇章内容 作家作品 散文流派 辞赋骈文
下载PDF
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凤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宋所处的多民族多政权的格局赋予其民族史撰述更加务实,在民族观上受此疆彼界的影响较大。元朝多民族统一的实现,各民族一体观念的增强,造就了元代正史民族史撰述较少政治影响,更追求历史真实,极具恢弘的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
下载PDF
明清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 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少的民族歧视和偏见;第三,重视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第四,重视总结边疆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而这又能够对明清时期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民族认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统治者制定边疆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定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定型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整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殿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史记述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正史的民族史记述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民族史记述成为各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是民族史记述范围扩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史记述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正史的民族史记述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民族史记述成为各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是民族史记述范围扩展;三是记述方式有所改进、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在分争的表象下,史学有着加强民族联系、实现民族统一的内在要求。隋唐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基本成为人们共识,对巩固统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接触的增多和联系的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理论认识有了深化。民族关系的思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宣讲以夏变夷的责任及意义,二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整合
下载PDF
怎样提高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以古代历史撰述为借鉴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桂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学习、借鉴和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对提高当今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首先应提高史学修养,发扬古之良史据事直书的求真精神,学习传统史学注重史识的优良传统,吸收古代史书史论的丰富遗产... 学习、借鉴和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对提高当今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首先应提高史学修养,发扬古之良史据事直书的求真精神,学习传统史学注重史识的优良传统,吸收古代史书史论的丰富遗产,学习和发展古代历史撰述在遣词造句和编次组织上的优良文风和叙事技巧,做到真实、正确、恰当地表述历史,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确切;同时注重使用传统史学"尚简"笔法,如剪除重复、去掉浮词的做法和"寓论断于序事"的表述方式,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凝练;在确切和凝练基础之上还要重视和借鉴古代历史撰述文史结合的传统,学习历史著作重视有意义细节描写、采用"互见法"组织材料、叙述通俗等写作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材 语言表述 古代历史撰述 史学修养 尚简 文史结合
下载PDF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桂英 卢光山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吕思勉的影响,尤其是书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我们教益匪浅。... 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吕思勉的影响,尤其是书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我们教益匪浅。通过研究《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通史撰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吕著中国通史》 撰述特点
下载PDF
明代宋史撰述兴起的学术因缘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漫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明代近三百年历史中,不论官方还是私家均注重对宋代历史的研究。明代的宋史研究始自明初,延至明末而热情不减,在同期旧史研究中,是一种突显的史学现象。探寻其学术背景,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由正统观而引发的旧史重修活动是中国传... 明代近三百年历史中,不论官方还是私家均注重对宋代历史的研究。明代的宋史研究始自明初,延至明末而热情不减,在同期旧史研究中,是一种突显的史学现象。探寻其学术背景,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由正统观而引发的旧史重修活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色,明人为明正统而重修《宋史》;其次,明人不满元修《宋史》之芜杂讹缺,为求真求实而进行宋史研究;第三,时代思潮的演进促使明代的宋史研究,由秉承程朱道统致力于考述程朱理学世系而走向经世致用,使宋史研究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迎来了宋史研究的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宋史撰述 学术因缘
下载PDF
北朝民族史撰述的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刚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撰述 大一统民族史观 北朝史学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吕思勉通史撰述对其断代史著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桂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5,共4页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因其新颖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广博的思想而名震一时,自从出版后就备受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在通史撰述领域中地位很高。晚年时期的吕思勉又以通史的精神撰述了四部断代史,深刻阐释了历史发展的实...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因其新颖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广博的思想而名震一时,自从出版后就备受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在通史撰述领域中地位很高。晚年时期的吕思勉又以通史的精神撰述了四部断代史,深刻阐释了历史发展的实质。本文试从吕思勉通史撰述对其断代史著作的影响着眼,理解其四部断代史的通贯精神,从而体会出吕思勉是"通贯的断代史家"这一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通史撰述 断代史
下载PDF
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增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1,124,共7页
佛教对北朝史家历史撰述有很大影响。首先,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意识到官修史书记载佛教的必要性。其次,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撰述了一些专门的佛教史籍。最后,佛教影响了北朝一些史家历史撰述的体例和体裁。
关键词 佛教 北朝史家 历史撰述 佛教史籍 汇集文献自注法
下载PDF
从亦子亦史到亦经亦史——《史》《汉》之际历史撰述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铁浩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1期95-103,114,共9页
从《史记》到《汉书》,两汉史学发生了重要转向。《史记》上承战国遗风,亦子亦史;《汉书》下启后世正史,亦经亦史。史学从诸子化转向经学化,可以从《史》、《汉》之间的历史撰述中探察其脉络。司马迁之后,褚少孙、冯商、刘向、刘歆、班... 从《史记》到《汉书》,两汉史学发生了重要转向。《史记》上承战国遗风,亦子亦史;《汉书》下启后世正史,亦经亦史。史学从诸子化转向经学化,可以从《史》、《汉》之间的历史撰述中探察其脉络。司马迁之后,褚少孙、冯商、刘向、刘歆、班彪等对《史记》的续补构成了史学发展的主流,同时起居注、编年、职官、目录、地理、谱牒等史学门类也蓬勃发展,它们共同彰显了这一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汉》之际 历史撰述 经学化
下载PDF
周密的家世与交游对其笔记撰述之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波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笔记撰述大家,他的笔记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各层面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文学、历史价值。周密的家学传统影响着其笔记撰述的原则和理念,父祖辈岁编日记的"家乘"、"日录",为周密本人的笔记撰述提供了资...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笔记撰述大家,他的笔记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各层面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文学、历史价值。周密的家学传统影响着其笔记撰述的原则和理念,父祖辈岁编日记的"家乘"、"日录",为周密本人的笔记撰述提供了资料来源与撰述典范。而周密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交游,对其笔记撰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识养成和资料积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密 家世 交游 笔记撰述
下载PDF
历史撰述与史料汇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评《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征引》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清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由山西省档案馆编著的《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征引》(以下简称《残留》)一书,已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该书的编著被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列为“十五”期间研究项目。以孔繁... 由山西省档案馆编著的《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征引》(以下简称《残留》)一书,已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该书的编著被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列为“十五”期间研究项目。以孔繁芝为组长的课题组,通过对1000余卷原始档案爬梳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撰述 史料汇编 “山西残留”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