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裕固族传统擀毡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研究
1
作者 汪威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2期95-97,共3页
擀毡是一项古老的、流传于我国游牧民族地区的生产技能,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毛毡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裕固族人在擀毡这一生产活动中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如擀毡仪式祝词、擀毡数字歌、擀毡的... 擀毡是一项古老的、流传于我国游牧民族地区的生产技能,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毛毡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裕固族人在擀毡这一生产活动中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如擀毡仪式祝词、擀毡数字歌、擀毡的风俗习惯与禁忌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擀毡技能及其民俗文化事项在裕固族地区濒临失传的危险。对此,政府和民众应该齐心协力,加强对擀毡技艺及其所承载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擀毡技艺 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贵州威宁蔡家人擀毡手工技艺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舒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6年第Z1期182-186,共5页
擀毡手工技艺不仅是贵州威宁蔡家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长期以来构成了当地人建构蔡家人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符号。此观念至今仍然存留于威宁地区。据笔者调查,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擀毡在威宁部分区域得以存活、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一系... 擀毡手工技艺不仅是贵州威宁蔡家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长期以来构成了当地人建构蔡家人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符号。此观念至今仍然存留于威宁地区。据笔者调查,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擀毡在威宁部分区域得以存活、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阶段。此变迁过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观念等社会文化机制的操控。本研究结合地方知识对建构威宁蔡家人民族身份重要标志的擀毡手工技艺变迁进行阐释,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家人 擀毡
下载PDF
民勤擀毡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3
作者 高立鑫 周晓涛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3期179-180,共2页
民勤擀毡技艺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独特的生产生活技能,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活价值。它是游牧文化在农耕文明中的残存,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交流融合的见证。但是,在最近几年中,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加上后... 民勤擀毡技艺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独特的生产生活技能,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活价值。它是游牧文化在农耕文明中的残存,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交流融合的见证。但是,在最近几年中,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加上后人对传统艺术又鲜有兴趣,擀毡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危险。此外,新出现的一些擀毡机器也对传统擀毡技艺造成了冲击。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保护和传承民勤擀毡技艺,主要包括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扩大养殖规模,拓宽原料产地;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丰富产品种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擀毡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在寂寞中坚守的擀毡匠人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伏兆娥 秦改梅 《科学之友》 2018年第12期24-25,共2页
王玉成今年66岁了,影视城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王。老王来自宁夏固原,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不善言谈。老王读书不多,几乎不识字,操着一口固原方言,有些话记者听不太明白,老王就憨厚地笑一笑,然后重复给记者解释着,尽力配合着记者的采访... 王玉成今年66岁了,影视城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王。老王来自宁夏固原,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不善言谈。老王读书不多,几乎不识字,操着一口固原方言,有些话记者听不太明白,老王就憨厚地笑一笑,然后重复给记者解释着,尽力配合着记者的采访和拍摄。采访老王时正值酷暑,6月的大西北太阳强烈地烘烤着大地,快被烤化的记者走进老王的毡坊,顿感清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擀毡 记者 大西北 固原 采访 烘烤 点缀
下载PDF
传统技法擀毡 工序缺一不可——王玉成擀毡基本流程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伏兆娥 秦改梅 《科学之友》 2018年第12期26-27,共2页
擀毡四十余年,如今王玉成还是坚守擀毡的传统技法,擀毡的主要原料是纯羊毛。据影城的工作人员说,每年夏天,他们都要下到宁夏农村去给王玉成收集品质纯正的羊毛。擀毡的主要工序分别是:拣羊毛、弹羊毛(把羊毛打蓬松)、铺帘子、压毛、喷... 擀毡四十余年,如今王玉成还是坚守擀毡的传统技法,擀毡的主要原料是纯羊毛。据影城的工作人员说,每年夏天,他们都要下到宁夏农村去给王玉成收集品质纯正的羊毛。擀毡的主要工序分别是:拣羊毛、弹羊毛(把羊毛打蓬松)、铺帘子、压毛、喷水、卷帘子、滚帘子、推茬、揉毡(也就是成毡坯)、洗毡坯、卷边、修整、晒毡等13道工序,每道工序缺一不可,以下是王玉成擀毡的部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法 擀毡 工序 工作人员 羊毛 帘子 毡坯 夏天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彝族擀毡竞争力影响研究
6
作者 杜景雅 黄梦灵 谭蔚 《大众文摘》 2022年第41期0115-0117,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擀毡作为一项传统少数民族手工艺,不仅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彝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经济和社会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擀毡作为一项传统少数民族手工艺,不仅是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彝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擀毡工艺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开发和开发对当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扶贫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搭建“电商+非遗+小康”有效一体化平台,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魅力,推动非遗产品的转型和大众审美价值的提升,已成为非遗发展的新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擀毡 非遗 电子商务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下载PDF
东乡族的擀毡技艺
7
作者 张秀梅 《才智》 2012年第18期144-144,共1页
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擀毡技艺的传入恰似中国历史长河中自西北向东南漂浮而来的一叶小舟,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断交融吸收的见证。如今它是游牧文化在农耕地区的残存,是濒于消亡的传统技艺。本文介绍了擀毡技艺的历史及工序,目前的生存... 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擀毡技艺的传入恰似中国历史长河中自西北向东南漂浮而来的一叶小舟,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断交融吸收的见证。如今它是游牧文化在农耕地区的残存,是濒于消亡的传统技艺。本文介绍了擀毡技艺的历史及工序,目前的生存状况。分析了擀毡技艺生存危机的原因,对擀毡技艺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保护擀毡技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擀毡技艺 一线单传 擀毡技艺的保护
原文传递
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技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要谨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擀毡是指以羊毛、驼毛或牦牛毛等长毛动物纤维作为原料,利用毛纤维结构相互摩擦粘合制成毛毡的工艺过程,在蒙古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擀毡是蒙古族重要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乌拉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 擀毡是指以羊毛、驼毛或牦牛毛等长毛动物纤维作为原料,利用毛纤维结构相互摩擦粘合制成毛毡的工艺过程,在蒙古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擀毡是蒙古族重要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乌拉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擀毡工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深入了解其技艺流程,文章对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田野考察进行梳理,深入了解这一古老技艺,并记录下完整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蒙古族 擀毡
原文传递
千年非遗走出创新先锋
9
作者 冯昭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第10期53-54,共2页
中国民间保留着大量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擀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擀毡”,是一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手工制作技艺,需要13道工序,每个细节都是用简单的工具完成,而毡的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要求毛丝纤长、豆面和麻... 中国民间保留着大量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擀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擀毡”,是一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手工制作技艺,需要13道工序,每个细节都是用简单的工具完成,而毡的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为主,要求毛丝纤长、豆面和麻油纯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羊毛毡产业工序烦琐、成本上涨,年轻人不愿学,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其他材质的床垫。在这种背景下,宁夏同心县人马小兵“反其道而行之”,以传统羊毛毡产品为主导、以擀毡技艺为基础,在2014年他创办了宁夏大斌家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斌家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床垫 手工制作 擀毡 牛毛 羊毛毡 宁夏同心县
下载PDF
新疆民间制毡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红 赛娜娃尔 玛依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54,共4页
民间毡制品可以选用品质质量不高、可纺性较差的羊毛织造,符合环保、纯天然要求。介绍了新疆民间制毡发展史,毡制品的生产工序及现代民间毡制品的种类,其中详尽介绍了素毡和花毡的特点、种类、用途等。
关键词 羊毛 擀毡 花毡
下载PDF
新疆花毡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鑫 徐红 玛依拉.土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99-502,共4页
新疆花毡以其制作精美,色彩绚丽,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本文主要对新疆花毡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花毡的制作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羊毛 擀毡 花毡
下载PDF
“起氈”詞義考
12
作者 楊玉薈 《神州》 2013年第30期155-155,共1页
氈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常見,由此和它有關的一些辭彙也隨之逐漸退出了社會,本文中提到的“起氈”一詞便是一個例子。本文就結合西北地區的民俗對起氈這一詞進行了解釋,由此也使吐蕃佔領敦煌時期的一些文獻中的記載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 擀氈 起氈 量詞
下载PDF
羊毛里擀出的岁月味道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伏兆娥 秦改梅 《科学之友》 2018年第12期28-29,共2页
相比影视城内其他剪纸、刺绣、活字印刷等非遗工作室的热闹,王玉成的“老王毡坊”显得冷清了一些,大多游客走到跟前也只是在门口向里看一眼,进来询问了解或者购买毡制品的人寥寥无几。毡房内除了擀毡用的一些常用工具就是王玉成平日里... 相比影视城内其他剪纸、刺绣、活字印刷等非遗工作室的热闹,王玉成的“老王毡坊”显得冷清了一些,大多游客走到跟前也只是在门口向里看一眼,进来询问了解或者购买毡制品的人寥寥无几。毡房内除了擀毡用的一些常用工具就是王玉成平日里做的毡制品,可以看得出王玉成干起活来是个细致人,毡衣、毡毯以及各种造型的毡帽等毡制品洁白无暇且平整结实。他告诉记者,“毕竟这些东西现在失去了实用性,也不易保存,长时间不使用会生虫。买的人不多,所以做的也不多。”王玉成文化不高,对于擀毡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他不太懂,但是对于擀了40多年毡的他来而言,擀毡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记者觉得或许在王玉成心里,如今他擀的不是毡,而是岁月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毛 文化意义 活字印刷 工作室 制品 擀毡
下载PDF
转译的神灵:大理白族金圭寺村“六月六”祖师节研究
14
作者 张桥贵 杨东霞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擀毡祖师苏武在大理白族金圭寺村是一个转译的神灵。面对村内全面衰败的擀毡业,金圭寺村不同行动体合力推动“六月六”祖师节在村落中的影响,重构节日意义与内涵,扩展和转译了擀毡祖师苏武的神力。研究擀毡祖师苏武崇拜以节日形式在当... 擀毡祖师苏武在大理白族金圭寺村是一个转译的神灵。面对村内全面衰败的擀毡业,金圭寺村不同行动体合力推动“六月六”祖师节在村落中的影响,重构节日意义与内涵,扩展和转译了擀毡祖师苏武的神力。研究擀毡祖师苏武崇拜以节日形式在当下的复兴与意义重构,有助于探析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村落共同体建构的多元实践,从而为汉文化在边疆地区的在地化重构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实践提供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擀毡祖师 祖师节 转译 村落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世姆恩哈:让逝者安灵
15
作者 尔古阿木 《凉山文学》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彝族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必将由儿童成长为青年、壮年,最后衰老而死亡。有生就有死,生死是人生的连续反映。即使人的躯体死了,灵魂也可以由亲友后代祭送上天,逝者只是“跟祖擀毡去,随母织布去”了而己。居住在甘洛一带的彝... 彝族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必将由儿童成长为青年、壮年,最后衰老而死亡。有生就有死,生死是人生的连续反映。即使人的躯体死了,灵魂也可以由亲友后代祭送上天,逝者只是“跟祖擀毡去,随母织布去”了而己。居住在甘洛一带的彝族认为,人死后,灵魂就回到一个叫“世姆恩哈”的地方。世姆恩哈为彝语,就是指地球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逝者 躯体 擀毡 灵魂 亲友 随母
原文传递
春日除毛大作战 毛球请走开!
16
作者 蛋蛋 小溪 《宠物世界(猫迷)》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饮食开始的先行部队 和毛球战斗,当然要从护毛、梳毛的工作开始?这么想,你就延误战机了!事实上,猫咪体表出现打结擀毡的被毛只是毛球的烦人之处之一,毛球更可怕的威胁在于,它会在猫咪的肠胃中“越滚越大”,成为消化系统的健... 从饮食开始的先行部队 和毛球战斗,当然要从护毛、梳毛的工作开始?这么想,你就延误战机了!事实上,猫咪体表出现打结擀毡的被毛只是毛球的烦人之处之一,毛球更可怕的威胁在于,它会在猫咪的肠胃中“越滚越大”,成为消化系统的健康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球 健康隐患 消化系统 饮食 护毛 梳毛 擀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