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浆前期低温胁迫对籼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荣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68,共6页
低温冷害是我国攀西高原稻区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子。以3种籼稻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灌浆前期低温胁迫对籼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低温胁迫,稻谷产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主要是通过影响水... 低温冷害是我国攀西高原稻区生产中的一大限制因子。以3种籼稻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灌浆前期低温胁迫对籼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低温胁迫,稻谷产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结实率,尤其是降低二次枝梗结实率,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且籼稻结实率下降幅度高于粳稻,秕粒增加幅度大于粳稻。灌浆前期适当的低温胁迫且天数较短时,有利于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有助于常规籼稻和粳稻的蛋白质积累,但严重低温胁迫不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低温胁迫 耐冷性 产量 品质 攀西高原
下载PDF
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萍 戴红燕 蔡光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04-3205,共2页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种植中表现出胚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攀西高原地区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为60~75 kg/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补施穗粒肥,科学灌水,注意病、虫、草、鸟害防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西巨胚1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巨胚稻 西巨胚1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攀西高原稻区
下载PDF
攀西地区不同轮作制度对土壤phoD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张瀚月 辜运富 +4 位作者 陈玉蓝 王勇 罗琳 梁锦鹏 陈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19,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攀西高原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phoD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深入认识该生境下土壤磷素循环机制,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方法】以攀西高原五种不同轮作制度下的休闲期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通过分析攀西高原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phoD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深入认识该生境下土壤磷素循环机制,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方法】以攀西高原五种不同轮作制度下的休闲期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phoD基因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轮作制度处理下,相较于撂荒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全氮、碱解氮、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Acid phosphatase,ACP)显著高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中性磷酸酶(Neutral phosphatase,NP),且在大麦-烤烟轮作制度中最高(13358 U g^(−1))。就phoD基因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而言,在大麦-烤烟轮作制度下最高,而在苦荞-烤烟轮作下最低。不同轮作制度下phoD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不同轮作模式的主要门类,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为主要优势属。冗余分析显示,有机碳、pH是该生境下驱动phoD基因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理化因子。【结论】与撂荒相比,轮作明显改变了土壤肥力和磷酸酶活性,形成了不同的土壤phoD基因群落结构。五种轮作制度中以苦荞-烤烟轮作对phoD基因多样性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大麦-烤烟轮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高原 轮作制度 phoD 基因多样性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