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
被引量:
2
1
作者
肖雨
《五台山研究》
2007年第1期21-29,共9页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早传译大乘经典的一代译师,也是汉地最先传译大乘般若性空思想的著名高僧,还是汉地传译文殊般若信仰的先驱。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大乘经典
般若思想
文殊信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以支娄迦谶及支谦的译经对比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辛嶋静志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225-237,共13页
东汉支娄迦识译《道行般若经》有吴支谦、前秦竺佛念、后秦鸠摩罗什等所译的"异译"。支娄迦识不精通传统文言,因此在翻译佛经时,无意中使用了当时的口语及俗语词汇;支谦出生在中国,精通汉语文言,在很大程度上把支娄迦识译经...
东汉支娄迦识译《道行般若经》有吴支谦、前秦竺佛念、后秦鸠摩罗什等所译的"异译"。支娄迦识不精通传统文言,因此在翻译佛经时,无意中使用了当时的口语及俗语词汇;支谦出生在中国,精通汉语文言,在很大程度上把支娄迦识译经进行了中国化;竺佛念基本上袭用《道行般若经》的读法,仅更换了一些难词及较老的用语。如果我们著眼于支谦、竺佛念等译者是如何对支娄迦识译进行的修改,那么我们就能够追溯从东汉到晋代语言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汉语
支娄迦
谶
支
谦
道行般若经
慈
原文传递
丝路上的早期译经人 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3
作者
清扬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之后,陆续有西域高僧不辞迢迢之苦,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传经弘法。东汉桓帝年间,有两位高僧先后来到京都洛阳,传译大小乘佛教经典,使中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学。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安世高
译经
早期
丝绸之路
佛教经典
高僧
传译
原文传递
简评佛经文学翻译之“三支”
4
作者
张伟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家支娄迦谶、支亮和支谦,因为在佛经翻译方面不懈努力、成就显著,在当时就被尊称为“三支”。文章通过简述他们的佛经翻译生涯及其各自的翻译风格特色,评述其对佛经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支娄迦
斌
支
亮
支
谦
文质之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体慧支谦译经研究述评
5
作者
李周渊
《汉语佛学评论》
2021年第1期251-281,共31页
一、引言支谦是三国时的佛经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经典内容广博,涉及净土、密教、般若乃至佛陀传记等。支谦的译经上承支娄迦谶、康孟详,下启康僧会、鸠摩罗什,在译经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学者那体慧(Jan Nattier)是研究支谦译经的主要学...
一、引言支谦是三国时的佛经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经典内容广博,涉及净土、密教、般若乃至佛陀传记等。支谦的译经上承支娄迦谶、康孟详,下启康僧会、鸠摩罗什,在译经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学者那体慧(Jan Nattier)是研究支谦译经的主要学者,不仅作品数量多,学术水平也高,是一座无法回避的高峰。因此,在研究支谦译经的时候,只有充分理解那体慧的学术成果,才能在她的基础上为学界做出更多贡献。二、现有的评价新加坡佛学院的纪赟为华语学界介绍了多篇那体慧的文章,不仅有翻译,也有评价与反思。[1]纪赟翻译了那体慧的几篇文章,并结集成书,题为《汉文佛教文献研究》(那体慧2018)。纪赟在此书前撰写了一篇序言,介绍那体慧的学习经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康僧会
佛经翻译
佛学院
支
谦
鸠摩罗什
译经
密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支谶译经看佛像金身的宗教功能
6
作者
马宗洁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9年第2期39-46,共8页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阐明佛像金身具有弘扬佛教和辅助修行的宗教功能,是大乘佛教徒传播教义和吸引信众的重要方式,与得福报、证三昧等大乘佛教信仰内容密切相关,反映大乘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阐明佛像金身具有弘扬佛教和辅助修行的宗教功能,是大乘佛教徒传播教义和吸引信众的重要方式,与得福报、证三昧等大乘佛教信仰内容密切相关,反映大乘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心追求,满足大乘佛教徒多方面的宗教需求,揭示2世纪晚期有关佛像金身之宗教功能的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佛像金身进入中国佛教徒的宗教生活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佛像金身的宗教内涵及文化价值,促进相关历史文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像金身
宗教功能
支娄迦
谶
《道行般若经》
《般舟三昧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发现丝绸之路,构建亚洲精神共同体——徐兆寿对话朱大可
被引量:
2
7
作者
徐兆寿
朱大可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一、引子:西部的意义徐兆寿:朱老师好!在今年8月进行的上海书展上,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感谢您对我的新书《荒原问道》的肯定。当然我有一个演讲稿,名为《西部的意义》,1000多字。大致的内容是中国的西部是古代中国求法之地,可以上...
一、引子:西部的意义徐兆寿:朱老师好!在今年8月进行的上海书展上,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感谢您对我的新书《荒原问道》的肯定。当然我有一个演讲稿,名为《西部的意义》,1000多字。大致的内容是中国的西部是古代中国求法之地,可以上溯至周穆王,那时开启的玉石之路,但事实上那时已经有了黄帝向西方世界的广成子等问道的精神之路;汉武帝开启的是丝绸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土人士向西求法之路,这一次是向佛教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兆寿
上海书展
广成子
玉石之路
朱大可
老师好
吠陀经
西域地区
支娄迦
谶
沿海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被引量:
5
8
作者
何亚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汉译佛经和正统文献中的某些词语,孤立地看,有时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较为恰当的解释,或者不足以看清词义的来源。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或许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本文主要从后汉佛经与正统文献相互印...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汉译佛经和正统文献中的某些词语,孤立地看,有时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较为恰当的解释,或者不足以看清词义的来源。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或许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本文主要从后汉佛经与正统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对三条词语的释义或词义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汉词语
支娄迦
谶
《般舟三昧经》
般若
《春秋》
《搜神记》
词义
《论衡》
《太平御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梵汉本《阿阇世王经》初探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文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 卷,将其与汉文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文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 卷,将其与汉文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并讨论了支娄迦谶译经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阿阇世王经》
佛经翻译
梵汉本
异译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显大师与中国律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温金玉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佛教初传中国,多赖中亚及印度高僧来华传译佛典,但其时并非有系统且有计划传人,而是随意性、随机性很大,由此,使得传来典籍或篇章不备,或转译有误,格义佛教的产生既有中土思想家的有意误读,更是当时典籍不全的应急之措。此外许...
佛教初传中国,多赖中亚及印度高僧来华传译佛典,但其时并非有系统且有计划传人,而是随意性、随机性很大,由此,使得传来典籍或篇章不备,或转译有误,格义佛教的产生既有中土思想家的有意误读,更是当时典籍不全的应急之措。此外许多重要典籍“在法显以前经竺法兰、支谦、支娄迦谶、法护等译出的,几乎都是从大月氏传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显
律学
大师
有意误读
支娄迦
谶
随机性
典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
被引量:
2
11
作者
方一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0,共3页
早期翻译佛经中的佛教词语,不同译者及翻译年代,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注意佛经词语的始见(初出)年代,可藉以发现有问题佛经疑点的蛛丝马迹,作出判断。
关键词
佛教词语
翻译佛经
安世高
支娄迦
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有“至”义
12
作者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4,共1页
中古“自”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自”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逾沙越险,达自关...
中古“自”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自”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逾沙越险,达自关中。[智严]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出三藏记集》
同义复词
支娄迦
谶
直接表示
“达”
西域人
博士生
南京大学
举例说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佛宗述要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燕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0-92,共3页
佛说自汉末入中土,初期桓、灵暨后,大系凡二。一为安息僧安世高(一作安清)来洛阳,译《安般守意经》,传汉人严浮调,衍禅法一派,静心思虑。一为大月氏憎支娄迦谶(一作支谶)来洛阳,译《般若道行经》,继大月氏人支谦,随父归化中华,任吴孙权...
佛说自汉末入中土,初期桓、灵暨后,大系凡二。一为安息僧安世高(一作安清)来洛阳,译《安般守意经》,传汉人严浮调,衍禅法一派,静心思虑。一为大月氏憎支娄迦谶(一作支谶)来洛阳,译《般若道行经》,继大月氏人支谦,随父归化中华,任吴孙权博士,承支谶绪,衍般若一派,智慧照达。般若至晋、宋间衍六、七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支
谶
安世高
安般守意经
禅法
大月氏
支
谦
三论宗
十二门论
善无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
被引量:
7
14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67,共1页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王惠民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内发愿文尾署“建弘元年在玄枵三月甘四日造”,此建弘纪年为研究炳灵寺石窟者必述,然多从建弘元年说,因为:“‘元年’二字是清楚的,应以建弘元年为是。”(张宝里《建弘题...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王惠民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内发愿文尾署“建弘元年在玄枵三月甘四日造”,此建弘纪年为研究炳灵寺石窟者必述,然多从建弘元年说,因为:“‘元年’二字是清楚的,应以建弘元年为是。”(张宝里《建弘题记及其有关问题的考述》,《敦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
华严经
石窟雕塑
炳灵寺石窟
《资治通鉴》
“子”
支娄迦
谶
《高僧传》
敦煌研究
《晋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
被引量:
4
15
作者
宋肃瀛
《西域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5-85,共11页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宋肃瀛汉译佛典的产生,相传以《四十二章》为最早。但此说之不足信,前人述之已多,兹不复赘。中国首次汉译佛典,约在东汉桓、灵时期(147-189年),那主要是依靠来华的安息国和大月氏贵霜王...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宋肃瀛汉译佛典的产生,相传以《四十二章》为最早。但此说之不足信,前人述之已多,兹不复赘。中国首次汉译佛典,约在东汉桓、灵时期(147-189年),那主要是依靠来华的安息国和大月氏贵霜王朝的高僧和优婆塞(居士)如安世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汉译佛典
魏晋时期
竺法护
《出三藏记集》
西域各族
佛经翻译
楞严经
支娄迦
谶
《高僧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经中“於”的一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
3
16
作者
梁晓虹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Z1期105-106,90,共3页
“於”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介词,它的用法很多。自从东汉佛教传入汉民族,中国有汉译佛经起,“於”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用法,即用於及物动词与受事宾语之间。例一,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人名曰阿夷扇持,为猕猴师,教於猕猴。(《生经·五十三...
“於”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介词,它的用法很多。自从东汉佛教传入汉民族,中国有汉译佛经起,“於”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用法,即用於及物动词与受事宾语之间。例一,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人名曰阿夷扇持,为猕猴师,教於猕猴。(《生经·五十三·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经》,西晋·竺法护译)例二,但以前世禅三昧行故,自以功德得灭於蛇毒。如是舍利弗,阿(门众)佛昔求菩萨道时,行愿德本如是,乃得佛道,消除於憋魔毒不复娆人。(《阿(门众)佛国经卷下·诸菩萨学成品》,后汉·支娄迦谶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竺法护
菩萨道
佛教传入
清信士
佛道
汉译佛经
译经
古代汉语
德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唐前《维摩诘经》六译之检视
被引量:
2
17
作者
涂艳秋
《长江学术》
2015年第2期39-59,共21页
根据唐窥基(632—682)在《说无垢称经疏》里的说法,《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前后经过七次翻译,其中六次完成于隋唐之前;现存者仅余支谦本、罗什本和玄奘译本,其余均已亡佚。本文主要即考察隋、唐以前《维摩诘经》在中国的汉译实情,尤其侧...
根据唐窥基(632—682)在《说无垢称经疏》里的说法,《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前后经过七次翻译,其中六次完成于隋唐之前;现存者仅余支谦本、罗什本和玄奘译本,其余均已亡佚。本文主要即考察隋、唐以前《维摩诘经》在中国的汉译实情,尤其侧重检视这六个汉译本的存佚状况。关于祇多蜜和严浮调的译本,在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中并未载及,至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纪》中才被提出,这两个版本是否存在过?支谦本因境野黄洋与镰田茂雄的缘故,被认为在僧祐时或道安时已亡佚,但真的如此吗?境野认为凡出现音译的经典都不是支谦所译,这个看法正确吗?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究竟与僧叡的〈毘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中所提到的《毘摩诘所说经》,和《大智度论》中所出现的"毘摩罗诘言"之间的关系为何?均是本论文所要处理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支娄迦
谶
支
谦
竺法护
僧祐
鸠摩罗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考
被引量:
7
18
作者
香川孝雄
《佛教文化》
1990年第2期39-41,共3页
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
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等所有经录皆主白延或帛延译之说。再有一种说法是以《无量寿经》为题,附注“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题为竺法护译。这一说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以下所有经录都有记载。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表达了真正的事实?我想就此予以研究讨论。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竺法护
大唐内典录
开元释教录
出三藏记集
等觉
经录
道安
无量寿经
首楞严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佛经的传译与《百喻经》的价值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淑媛
《晋中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61-69,共9页
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上,佛教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与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并给予科学的阐述,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简单地加以否定,从而绕过这一历史事实,这绝不是实...
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上,佛教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与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并给予科学的阐述,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简单地加以否定,从而绕过这一历史事实,这绝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郑振铎先生说得好:中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便是佛教文学的输入.……假如没有中印的这个文学上的结婚,我们中世纪文学当决不会是现在所见的那个样子的.(引自《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88—18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竺
百喻经
支娄迦
谶
译师
释老志
安世高
佛教文学
文学研究者
文学与艺术
译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文典籍中由汉文所译人名之考释
20
作者
苏鲁格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1-103,106,共4页
随着社会科学的日益发展,藏学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佛教之影响最为深刻,它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对藏区佛教的研究,成为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七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我国汉族地...
随着社会科学的日益发展,藏学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佛教之影响最为深刻,它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对藏区佛教的研究,成为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七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我国汉族地区传入藏区以来,大量的梵文和汉文经典被译成了藏文,而大多数汉文经典亦由梵文所译。在用多种语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中,就会遇到这些经典的原著者和译者的人名,因为这些人亦系佛教历史中之重要人物。所以,弄清楚这些人名,恢复其应处的历史位置,以藏汉两种文字的史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将会促进藏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人
藏族历史
藏族人民
藏学研究
藏汉
原著者
聂道真
入藏
阿地瞿多
支娄迦
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
被引量:
2
1
作者
肖雨
机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五台山研究》
2007年第1期21-2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早传译大乘经典的一代译师,也是汉地最先传译大乘般若性空思想的著名高僧,还是汉地传译文殊般若信仰的先驱。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大乘经典
般若思想
文殊信仰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以支娄迦谶及支谦的译经对比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辛嶋静志
机构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
出处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225-237,共13页
文摘
东汉支娄迦识译《道行般若经》有吴支谦、前秦竺佛念、后秦鸠摩罗什等所译的"异译"。支娄迦识不精通传统文言,因此在翻译佛经时,无意中使用了当时的口语及俗语词汇;支谦出生在中国,精通汉语文言,在很大程度上把支娄迦识译经进行了中国化;竺佛念基本上袭用《道行般若经》的读法,仅更换了一些难词及较老的用语。如果我们著眼于支谦、竺佛念等译者是如何对支娄迦识译进行的修改,那么我们就能够追溯从东汉到晋代语言的变迁。
关键词
佛教汉语
支娄迦
谶
支
谦
道行般若经
慈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丝路上的早期译经人 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3
作者
清扬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文摘
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之后,陆续有西域高僧不辞迢迢之苦,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传经弘法。东汉桓帝年间,有两位高僧先后来到京都洛阳,传译大小乘佛教经典,使中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学。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安世高
译经
早期
丝绸之路
佛教经典
高僧
传译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简评佛经文学翻译之“三支”
4
作者
张伟华
机构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出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文摘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家支娄迦谶、支亮和支谦,因为在佛经翻译方面不懈努力、成就显著,在当时就被尊称为“三支”。文章通过简述他们的佛经翻译生涯及其各自的翻译风格特色,评述其对佛经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支娄迦
斌
支
亮
支
谦
文质之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体慧支谦译经研究述评
5
作者
李周渊
机构
中山大学
出处
《汉语佛学评论》
2021年第1期251-281,共31页
文摘
一、引言支谦是三国时的佛经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经典内容广博,涉及净土、密教、般若乃至佛陀传记等。支谦的译经上承支娄迦谶、康孟详,下启康僧会、鸠摩罗什,在译经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学者那体慧(Jan Nattier)是研究支谦译经的主要学者,不仅作品数量多,学术水平也高,是一座无法回避的高峰。因此,在研究支谦译经的时候,只有充分理解那体慧的学术成果,才能在她的基础上为学界做出更多贡献。二、现有的评价新加坡佛学院的纪赟为华语学界介绍了多篇那体慧的文章,不仅有翻译,也有评价与反思。[1]纪赟翻译了那体慧的几篇文章,并结集成书,题为《汉文佛教文献研究》(那体慧2018)。纪赟在此书前撰写了一篇序言,介绍那体慧的学习经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特色。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康僧会
佛经翻译
佛学院
支
谦
鸠摩罗什
译经
密教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支谶译经看佛像金身的宗教功能
6
作者
马宗洁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
出处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9年第2期39-46,共8页
基金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像金身研究”(批准号14DF44)成果之一。
文摘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阐明佛像金身具有弘扬佛教和辅助修行的宗教功能,是大乘佛教徒传播教义和吸引信众的重要方式,与得福报、证三昧等大乘佛教信仰内容密切相关,反映大乘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心追求,满足大乘佛教徒多方面的宗教需求,揭示2世纪晚期有关佛像金身之宗教功能的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佛像金身进入中国佛教徒的宗教生活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佛像金身的宗教内涵及文化价值,促进相关历史文物的保护。
关键词
佛像金身
宗教功能
支娄迦
谶
《道行般若经》
《般舟三昧经》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发现丝绸之路,构建亚洲精神共同体——徐兆寿对话朱大可
被引量:
2
7
作者
徐兆寿
朱大可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同济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文摘
一、引子:西部的意义徐兆寿:朱老师好!在今年8月进行的上海书展上,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感谢您对我的新书《荒原问道》的肯定。当然我有一个演讲稿,名为《西部的意义》,1000多字。大致的内容是中国的西部是古代中国求法之地,可以上溯至周穆王,那时开启的玉石之路,但事实上那时已经有了黄帝向西方世界的广成子等问道的精神之路;汉武帝开启的是丝绸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土人士向西求法之路,这一次是向佛教学习。
关键词
徐兆寿
上海书展
广成子
玉石之路
朱大可
老师好
吠陀经
西域地区
支娄迦
谶
沿海地区
分类号
F426.4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被引量:
5
8
作者
何亚南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汉译佛经和正统文献中的某些词语,孤立地看,有时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较为恰当的解释,或者不足以看清词义的来源。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或许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本文主要从后汉佛经与正统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对三条词语的释义或词义来...
关键词
汉译佛经
汉词语
支娄迦
谶
《般舟三昧经》
般若
《春秋》
《搜神记》
词义
《论衡》
《太平御览》
分类号
H13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梵汉本《阿阇世王经》初探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明
机构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东方学研究院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译本.语言.思想:中国早期佛经翻译研究>(编号200111)
文摘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文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 卷,将其与汉文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并讨论了支娄迦谶译经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阿阇世王经》
佛经翻译
梵汉本
异译本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显大师与中国律学
被引量:
1
10
作者
温金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处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僧制史研究>阶段成果
项目批准号09BZJ005
文摘
佛教初传中国,多赖中亚及印度高僧来华传译佛典,但其时并非有系统且有计划传人,而是随意性、随机性很大,由此,使得传来典籍或篇章不备,或转译有误,格义佛教的产生既有中土思想家的有意误读,更是当时典籍不全的应急之措。此外许多重要典籍“在法显以前经竺法兰、支谦、支娄迦谶、法护等译出的,几乎都是从大月氏传来。
关键词
中国
法显
律学
大师
有意误读
支娄迦
谶
随机性
典籍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
被引量:
2
11
作者
方一新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0,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
文摘
早期翻译佛经中的佛教词语,不同译者及翻译年代,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注意佛经词语的始见(初出)年代,可藉以发现有问题佛经疑点的蛛丝马迹,作出判断。
关键词
佛教词语
翻译佛经
安世高
支娄迦
谶
Keywords
Buddhist words
Chinese translated Buddhist sutras
An Shigao
Lokaksema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有“至”义
12
作者
储泰松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4,共1页
文摘
中古“自”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自”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自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逾沙越险,达自关中。[智严]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关键词
《高僧传》
《出三藏记集》
同义复词
支娄迦
谶
直接表示
“达”
西域人
博士生
南京大学
举例说明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佛宗述要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燕玉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0-92,共3页
文摘
佛说自汉末入中土,初期桓、灵暨后,大系凡二。一为安息僧安世高(一作安清)来洛阳,译《安般守意经》,传汉人严浮调,衍禅法一派,静心思虑。一为大月氏憎支娄迦谶(一作支谶)来洛阳,译《般若道行经》,继大月氏人支谦,随父归化中华,任吴孙权博士,承支谶绪,衍般若一派,智慧照达。般若至晋、宋间衍六、七家。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支
谶
安世高
安般守意经
禅法
大月氏
支
谦
三论宗
十二门论
善无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
被引量:
7
14
作者
王惠民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67,共1页
文摘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王惠民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内发愿文尾署“建弘元年在玄枵三月甘四日造”,此建弘纪年为研究炳灵寺石窟者必述,然多从建弘元年说,因为:“‘元年’二字是清楚的,应以建弘元年为是。”(张宝里《建弘题记及其有关问题的考述》,《敦煌研究...
关键词
炳灵寺
华严经
石窟雕塑
炳灵寺石窟
《资治通鉴》
“子”
支娄迦
谶
《高僧传》
敦煌研究
《晋书》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
被引量:
4
15
作者
宋肃瀛
机构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5-85,共11页
文摘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宋肃瀛汉译佛典的产生,相传以《四十二章》为最早。但此说之不足信,前人述之已多,兹不复赘。中国首次汉译佛典,约在东汉桓、灵时期(147-189年),那主要是依靠来华的安息国和大月氏贵霜王朝的高僧和优婆塞(居士)如安世高、...
关键词
鸠摩罗什
汉译佛典
魏晋时期
竺法护
《出三藏记集》
西域各族
佛经翻译
楞严经
支娄迦
谶
《高僧传》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经中“於”的一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
3
16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Z1期105-106,90,共3页
文摘
“於”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介词,它的用法很多。自从东汉佛教传入汉民族,中国有汉译佛经起,“於”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用法,即用於及物动词与受事宾语之间。例一,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人名曰阿夷扇持,为猕猴师,教於猕猴。(《生经·五十三·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经》,西晋·竺法护译)例二,但以前世禅三昧行故,自以功德得灭於蛇毒。如是舍利弗,阿(门众)佛昔求菩萨道时,行愿德本如是,乃得佛道,消除於憋魔毒不复娆人。(《阿(门众)佛国经卷下·诸菩萨学成品》,后汉·支娄迦谶译)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竺法护
菩萨道
佛教传入
清信士
佛道
汉译佛经
译经
古代汉语
德本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唐前《维摩诘经》六译之检视
被引量:
2
17
作者
涂艳秋
机构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出处
《长江学术》
2015年第2期39-59,共21页
文摘
根据唐窥基(632—682)在《说无垢称经疏》里的说法,《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前后经过七次翻译,其中六次完成于隋唐之前;现存者仅余支谦本、罗什本和玄奘译本,其余均已亡佚。本文主要即考察隋、唐以前《维摩诘经》在中国的汉译实情,尤其侧重检视这六个汉译本的存佚状况。关于祇多蜜和严浮调的译本,在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中并未载及,至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纪》中才被提出,这两个版本是否存在过?支谦本因境野黄洋与镰田茂雄的缘故,被认为在僧祐时或道安时已亡佚,但真的如此吗?境野认为凡出现音译的经典都不是支谦所译,这个看法正确吗?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究竟与僧叡的〈毘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中所提到的《毘摩诘所说经》,和《大智度论》中所出现的"毘摩罗诘言"之间的关系为何?均是本论文所要处理的对象。
关键词
维摩诘经
支娄迦
谶
支
谦
竺法护
僧祐
鸠摩罗什
Keywords
VimalakirtiNirdesautra
Lokaksema
Chih-chien
Dharmaraksa
Sheng-iou
Kumarajiva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考
被引量:
7
18
作者
香川孝雄
出处
《佛教文化》
1990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摘
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等所有经录皆主白延或帛延译之说。再有一种说法是以《无量寿经》为题,附注“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题为竺法护译。这一说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以下所有经录都有记载。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表达了真正的事实?我想就此予以研究讨论。二。
关键词
支娄迦
谶
竺法护
大唐内典录
开元释教录
出三藏记集
等觉
经录
道安
无量寿经
首楞严经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佛经的传译与《百喻经》的价值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淑媛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61-69,共9页
文摘
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上,佛教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与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并给予科学的阐述,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简单地加以否定,从而绕过这一历史事实,这绝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郑振铎先生说得好:中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便是佛教文学的输入.……假如没有中印的这个文学上的结婚,我们中世纪文学当决不会是现在所见的那个样子的.(引自《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88—189页)
关键词
中天竺
百喻经
支娄迦
谶
译师
释老志
安世高
佛教文学
文学研究者
文学与艺术
译经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文典籍中由汉文所译人名之考释
20
作者
苏鲁格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1-103,106,共4页
文摘
随着社会科学的日益发展,藏学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佛教之影响最为深刻,它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对藏区佛教的研究,成为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七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我国汉族地区传入藏区以来,大量的梵文和汉文经典被译成了藏文,而大多数汉文经典亦由梵文所译。在用多种语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中,就会遇到这些经典的原著者和译者的人名,因为这些人亦系佛教历史中之重要人物。所以,弄清楚这些人名,恢复其应处的历史位置,以藏汉两种文字的史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将会促进藏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译人
藏族历史
藏族人民
藏学研究
藏汉
原著者
聂道真
入藏
阿地瞿多
支娄迦
谶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
肖雨
《五台山研究》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以支娄迦谶及支谦的译经对比为中心
辛嶋静志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0
1
原文传递
3
丝路上的早期译经人 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清扬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4
简评佛经文学翻译之“三支”
张伟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那体慧支谦译经研究述评
李周渊
《汉语佛学评论》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支谶译经看佛像金身的宗教功能
马宗洁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重新发现丝绸之路,构建亚洲精神共同体——徐兆寿对话朱大可
徐兆寿
朱大可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何亚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梵汉本《阿阇世王经》初探
陈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法显大师与中国律学
温金玉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
方一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自”有“至”义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佛宗述要
王燕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魏晋时期西域高僧对汉译佛典的贡献
宋肃瀛
《西域研究》
CSSCI
199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佛经中“於”的一种特殊用法
梁晓虹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隋唐前《维摩诘经》六译之检视
涂艳秋
《长江学术》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考
香川孝雄
《佛教文化》
199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佛经的传译与《百喻经》的价值
王淑媛
《晋中学院学报》
198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藏文典籍中由汉文所译人名之考释
苏鲁格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