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置管中延迟撤除支撑导丝对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海霞 鞠进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1期3220-32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延迟撤离支撑导丝对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ICC的3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例。对照组在导管置入预测长度后撤离支撑导丝,再用超声...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延迟撤离支撑导丝对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ICC的3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例。对照组在导管置入预测长度后撤离支撑导丝,再用超声探头探查颈静脉,确认导管无异位后修剪导管并连接正压接头,如发现导管异位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复位;观察组在导管置入至预测长度后立即用超声探头探查颈静脉,如导管无异位再撤离支撑导丝,修剪导管并连接正压接头,如发现导管异位及时在支撑导丝作用下行复位。对比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复位成功率以及平均复位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30例,其中颈内静脉导管异位29例;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32例,其中颈内静脉导管异位27例。观察组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18.35%)与对照组(17.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成功率(96.55%,28/29)高于对照组(77.78%,21/27),平均复位时间[(5.70±1.22)min]短于对照组[(8.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1,t=6.10,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赛丁格技术行PICC术中,导管送至预测长度后常规探查颈静脉,排除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后撤除支撑导丝,有利于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 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颈静脉 管异位 复位 支撑导丝
下载PDF
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路云青 李益荣 +2 位作者 刘相娟 莫正霞 安春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对导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180例适合并同意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对导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180例适合并同意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过程中,将导管尖端送至近同侧胸锁关节时,撤出支撑导丝2~4cm,再继续送至预测总长度,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区后撤除剩余后段支撑导丝;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方法,导管送至预测量总长度,待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区后撤除全部支撑导丝;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穿刺部位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X线胸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右心房、腋静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送管中部分撤除支撑导丝可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支撑导丝 管异位
下载PDF
超声技术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在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复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郑勇 彭小华 +3 位作者 陈惠容 冯婷 胡小梅 罗艳丽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902-190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多次异位到颈内静脉时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3月-12月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到颈内静脉3次以上的患者17例,对其首先按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仍不能...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多次异位到颈内静脉时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3月-12月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到颈内静脉3次以上的患者17例,对其首先按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仍不能成功复位,则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以利用血液流向和重力作用,将异位的导管调整至正常位置。结果 17例患者先采用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均不成功。改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进行复位,一次复位成功16例,成功率为94.11%;二次复位成功率达100%。结论 PICC置管联合血管超声,能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颈内静脉,采用常规复位方法 3次,均不能成功复位时,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可有效纠正导管头端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送管所致静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术 血管超声 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 管异位 颈内静脉
原文传递
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谷小燕 付雪娇 +1 位作者 胡芬 谢华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 目的探讨利用支撑导丝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位时间,同时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置入PICC的患者35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757例与观察组17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送管完毕后,将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根据导丝再次送入的顺利与否,判断导管在体内部分有无反折。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反折异位发生率、复位次数、复位时间和机械性静脉炎及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反折异位率分别为0、3.47%(6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3,P<0.01)。观察组74例行导管复位患者中,复位≤1次者63例、2次者9例、≥3次者2例,对照组61例行导管复位的患者中,复位≤1次者24例、2次者6例、≥3次者31例,2组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2,P<0.05)。观察组复位时间为(49.66±25.45)s,对照组复位时间为(610.41±206.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6,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1%(23/1756)、3.76%(66/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34%(6/1756)、1.20%(21/1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P<0.05)。结论置管过程中利用支撑导丝部分外撤并再次送入能有效排除PICC导管反折异位,减少导管复位次数和平均复位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支撑导丝 管反折异位 管复位 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探讨导丝进退法对PICC置管时异位复位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汤文英 万光明 潘璐意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利用部分导丝进退法对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56例行PIC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8例。对照组在置管时使用传统的超声探头探查颈内静脉方法;观... 目的:探讨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利用部分导丝进退法对导管异位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56例行PIC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8例。对照组在置管时使用传统的超声探头探查颈内静脉方法;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全程实时引导下,采用部分导丝进退法。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中导管的异位发生率、复位成功率及调整时间、摄片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82例,异位发生率为46.1%,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89例,异位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8.88%,对照组为93.2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5,P<0.05);观察组平均复位调整时间为(6.23±1.58)min,少于的对照组的(11.26±1.58)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001);观察组摄片评估次数为179次,优于对照组的238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7,P<0.05)。结论:在血管超声全程实时引导下,应用赛丁格微插管鞘技术(MST)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过程中可通过利用部分导丝进退法初步排除PICC导管头端异位,有利于导管异位的即刻复位,减少患者重新进行导管复位的调整时间及往返摄片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管置入术 管异位 复位 支撑导丝 进退法
下载PDF
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6
作者 刘昌荣 李秀玉 +1 位作者 丁金龙 郑露露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4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置入胃管的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患者利用导丝作为支持进行胃管置入。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胃管置入... 目的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置入胃管的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患者利用导丝作为支持进行胃管置入。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胃管置入的总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利用导丝作为支持置放胃管的安全性较高,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髓麻痹 胃管置入 支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