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维持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成林 梁上男 +1 位作者 吴炎宇 邓汉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维持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组(n=127,持续3个月)、中期组(n=174,持续6个月)、长期组(n=115,持续≥9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3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Log-rank法进行组间对比。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416例患者中15例(3.61%,15/416)出现迟发性脑缺血,其中短期组8例、中期组7例,均发生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个月后。短期组、中期组迟发性脑缺血累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组(P<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瘤颈宽>4 mm、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是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为迟发性脑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延长至≥9个月,有助于降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Raymond栓塞效果分级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迟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莫仡 曹洁 +4 位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邵华明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且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335例,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抗组(89例)和替罗非班组(24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Hunt-Hess分级、入院改良Fisher量表评分、动脉瘤直径(>5 mm、≤5 mm)、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术后急性脑积水或脑室积血、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情况。所有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入院后急诊头部CT平扫确认。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栓塞效果:Ⅰ级指完全不显影(完全栓塞),Ⅱ级指仅瘤颈显影(不完全栓塞),Ⅲ级指瘤体显影,其中Raymond分级Ⅰ~Ⅱ级为有效栓塞。替罗非班组:在动脉瘤瘤腔内填入弹簧圈后、支架释放时,给予4.2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后以0.07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6~8 h,并在停止静脉滴注2 h前予序贯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双抗组:至少于支架置入前2 h给予顿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第2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持续口服6个月阿司匹林(100 mg/d)和术后持续口服3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有效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72 h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早期(术后48 h以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晚期(术后48 h及以后)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症状性、无症状性)发生率,不良事件为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指延迟性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80 d临床预后,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后180 d良好预后[75.2%(185/246)比74.2%(66/89),P=0.845]及死亡[10.2%(25/246)比12.4%(11/89),P=0.566]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有效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中[0.8%(2/246)比4.5%(4/89),P=0.075]、术后72 h血栓事件[11.0%(27/246)比13.5%(12/89),P=0.527]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抗血小板聚集方案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早期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双抗组[2.8%(7/246)比10.1%(9/89),P=0.014],接受脑室外引流术发生症状性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2/15,P=0.050)。两组术中颅内出血事件(1.6%比3.4%,P=0.580)、术后晚期颅内出血事件(3.3%比4.5%,P=0.836)、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0.4%比1.1%,P=0.461)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方案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急性破裂动脉瘤在预防血栓事件方面与双抗效果类似,且不增加早期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替罗非班 低剂量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罗轶 朱春伟 +2 位作者 陈圣攀 舒航 谢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50,脑动脉瘤夹闭...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50,脑动脉瘤夹闭术)与观察组(n=50,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A患者采用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的夹闭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夹闭 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期指标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苗统 周国平 +2 位作者 王飞 翟书鹏 魏康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脑血管痉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差异性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詹世钦 赵万里 覃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 研究对比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差异性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203例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11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2.18岁;病灶部位,... 目的 研究对比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差异性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时间对迟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203例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11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2.18岁;病灶部位,大脑前动脉9例,颈内动脉163例,后循环23例,大脑中动脉8例;病灶直径2~20 mm,平均病灶直径13.21 mm;动脉瘤数量,单发72例,多发13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开展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将其按照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时间的差异分作短期组(治疗持续时间3个月)68例,中期组(治疗持续时间6个月)75例,长期组(治疗持续时间9个月)60例。分析3组各项手术情况(主要涵盖支架长度、Raymond分级、术中并发症),迟发性脑缺血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涵盖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在支架长度、Raymond分级和术中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短期组中TIA 2例,脑梗死4例,迟发性脑缺血总发生率8.82%(6/68);中期组中TIA 3例,脑梗死2例,迟发性脑缺血总发生率6.67%(5/75);长期组中TIA 0例,脑梗死0例,迟发性脑缺血总发生率0.00%。长期组迟发性脑缺血总发生率低于短期组和中期组(均P <0.05)。3组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过敏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进行9个月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 双联抗血小板 迟发性脑缺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
6
作者 郭广涛 祝晓川 张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0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各41例。早期组患病24~7...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各41例。早期组患病24~72 h内进行治疗,超早期组患病24 h内进行治疗,两组均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髓鞘碱性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低于早期组,IL–10水平高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病24 h内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方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加以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时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斌 赖丹 +1 位作者 李洛 毛云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29-2331,共3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26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给予Solitaire AB...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26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给予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栓塞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好,且未引起明显并发症,患者复发率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支架 弹簧圈栓塞 急性期颅内破裂 宽颈动脉瘤
下载PDF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进行性脑血管闭塞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肃 李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不完全性闭塞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经术中即刻血管造影提示为不完全性闭塞的92例脑动脉瘤患者,并依据术后6个月全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分为进行性闭塞组(59例)与未闭塞组(33例)。利用双平面造影系统和三维旋转造影系统采集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多维度血管造影图像,并通过Raymond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级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预测因素。结果进行性闭塞组患者脑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6.6±2.9) mm]和平均颈部直径[(4.9±1.0) mm]均小于未闭塞组患者[分别为(8.5±2.4)、(6.2±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5.561,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瘤的颈部直径是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影响因素(OR=0.44,95%CI:0.18~0.79,P=0.030);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部直径预测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截断值为5.8 mm(特异度为82.1%,敏感度为75.8%),曲线下面积为0.847 (P <0.01)。结论脑动脉瘤颈部直径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颈部直径<5.8 mm的脑动脉瘤患者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后6个月内更易自发性出现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颈部直径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进行性脑血管闭塞
下载PDF
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鹏程 罗有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将使用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治疗和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n=95)和联合组(n=... 目的:观察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将使用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治疗和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n=95)和联合组(n=1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支架植入成功率,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不同评分。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62%和3.1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对照组支架置入成功率95.79%,两组患者之间置入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81%)显著低于对照组(14.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联合组患者mRS评分和BI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神经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显著,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自膨式支架系统 弹簧圈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治疗 近期疗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比较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平 苏龙 +4 位作者 马改平 马刘佳 魏健强 罗帅 李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2-15,69,共5页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发率、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术后3、5、7 d,研究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白介素-8(IL-8)、白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残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的CD3^(+)、CD4^(+)及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应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中的效果良好,对颅内压的降低及炎症反应的减轻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与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 后出血事件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培华 王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0期31-33,共3页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2-03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32例。结果 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动脉瘤,26例完全栓塞,6例大部...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2-03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32例。结果 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动脉瘤,26例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其中2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但须术前充分评估支架植入后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对血管走形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支架辅助颅内宽颈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手术配合
12
作者 崔霞 万正坤 +2 位作者 曹德燕 丁璇 张纪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66-66,共1页
2004年4月~2007年5月,我们对3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介入栓塞 配合 弹簧圈 支架 疗效满意 配合体会
下载PDF
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远期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胜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177-180,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远期安全性。方法将自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进行分组(研究组15例,对照组15例),并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远期安全性。方法将自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进行分组(研究组15例,对照组15例),并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优于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的81.25%(P<0.05);2年后回访,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1.7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1.25%(P<0.05)。结论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远期安全性较为理想,可作为优选方式而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复杂动脉瘤 疗效 远期安全性
下载PDF
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联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 目的研究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联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预后状态;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MMSE、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复发率为6.67%(2/30),与对照组的13.79%(4/29)、21.74%(5/2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复杂动脉瘤采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预后,控制并发症及预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颅内支架植入 弹簧圈栓塞 颅内复杂动脉瘤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慧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做好特殊化验、体位指导、饮食护理...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做好特殊化验、体位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观察、一般护理,做好动脉瘤已破裂患者的护理。术中全麻的配合、患者体位的安置、生命体征观察、各种导管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位、穿刺点、饮食、心理护理,仔细观察用药反应,各种神经功能症状。结果24例患者中,术中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给药后缓解;3例患者术后3d内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给予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术后1例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症状,救治无效死亡。2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围手期护理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6期23-24,82,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观察组(28例,...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观察组(2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栓塞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32±2.10)ml少于对照组的(18.25±7.52)ml,手术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1±16.56)min、(12.34±2.12)d,均较对照组的(100.23±24.21)min、(18.42±3.24)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栓塞率75.00%略高于对照组的67.86%,并发症总发生率7.14%略低于对照组的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且支架的应用不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小曦 左乔 +5 位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许奕 赵瑞 杨鹏飞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考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两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133例(支架组... 目的考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两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133例(支架组)和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289例(单纯栓塞组)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2组各104例。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2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与血管的关系、动脉瘤最大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组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7%(7/104)、3.8%(4/104)和1.9%(2/104),单纯栓塞组分别为1.9%(2/104)、1.9%(2/104)、1.0%(1/10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58、0.172、0.000,P=0.173、0.679、1.000)。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均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支架的应用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支架 弹簧圈栓塞 并发症 倾向评分匹配
下载PDF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和顺 刘会生 +2 位作者 周增超 刘铁艳 赵林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214-1215,共2页
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于窄颈动脉瘤而言,单纯弹簧圈栓塞即可取得满意结果;而对于微小、宽颈和复杂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仍有诸多局限,例如无法填充弹簧圈、不能做到致密栓塞以及... 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对于窄颈动脉瘤而言,单纯弹簧圈栓塞即可取得满意结果;而对于微小、宽颈和复杂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仍有诸多局限,例如无法填充弹簧圈、不能做到致密栓塞以及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支架结合弹簧圈
下载PDF
法舒地尔用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治疗脑动脉瘤对患者的恢复效果及血清Caspase-3、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芳英 高军 +1 位作者 陈笛 康梅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 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结合术后法舒地尔治疗老年脑动脉瘤对患者恢复效果及血清Caspase-3、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动脉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配1∶1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 目的 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结合术后法舒地尔治疗老年脑动脉瘤对患者恢复效果及血清Caspase-3、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动脉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匹配1∶1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结合术后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意识状态、日常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损伤、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Caspase-3、ET-1水平、预后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程度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Barthel均显著上升,NFI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GC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F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spase-3、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低血压、呕吐以及颜面潮红等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脑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及时使用法舒地尔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Caspase-3、ET-1水平,延缓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法舒地尔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内皮素-1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海泉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51-553,558,共4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ICA)破裂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ICA破裂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史、疾病史、生化指标、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Hunt-Hes...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ICA)破裂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ICA破裂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史、疾病史、生化指标、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动脉瘤数量、是否留置胃管、穿刺次数等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发生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ICA破裂围术期的感染发生率为19.05%(32/16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留置胃管、白蛋白<35 mmol/L、穿刺次数>2次均为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ICA破裂围术期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长期留置胃管、白蛋白水平低、穿刺次数频繁是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ICA破裂围术期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弹簧圈 辅助治疗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