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武 董辉 +2 位作者 刘刚 陈贺 陈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手术夹闭治疗组,观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及死亡率。结果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 目的观察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手术夹闭治疗组,观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及死亡率。结果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与手术夹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存活率、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术夹闭治疗,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特别是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结合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手术夹闭
下载PDF
LEO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2例报道
2
作者 张剑平 徐永康 +1 位作者 姜除寒 王慧晓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6期556-557,共2页
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问题,但随着Remodeling技术又称载瘤动脉球囊再塑型技术和各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颅内宽颌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项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应用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 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问题,但随着Remodeling技术又称载瘤动脉球囊再塑型技术和各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颅内宽颌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项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应用新型可伸缩的自膨式支架(LEO)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宽颈动脉瘤的初步体会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自膨式支架 栓塞治疗 弹簧圈 球囊再塑型技术 血管内治疗 栓塞技术 载瘤动脉
下载PDF
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晓华 聂艳良 +1 位作者 熊叶 钟富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行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30例,行支架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长,手术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术后Raymon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血清sICAM-1、S100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sICAM-1、S100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微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可调节sICAM-1、S100β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管精准立体塑形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峰 孟杰 朱青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对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栓塞策略(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大小及朝向... 目的:探讨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对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栓塞策略(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材料选择、手术要点及栓塞效果进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3例分叶状动脉瘤中宽颈67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38.81%,26/67),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2例宽颈多分叶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时微导管脱出,给于补救性微导管穿支架网眼再次进入瘤囊技术完成栓塞。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为97.6%,完全栓塞75例(90.36%),次全栓塞8例(9.64%),术中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状。结论:只要能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的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且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动脉瘤 栓塞 单根导管分区成蓝栓塞技术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支架半释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洪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50-450,共1页
在宽颈的颅内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在某些瘤颈较宽的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支架完全释放后再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能遇到支架移位、微弹簧圈填塞不全等问题。我们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 在宽颈的颅内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在某些瘤颈较宽的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支架完全释放后再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能遇到支架移位、微弹簧圈填塞不全等问题。我们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支架移位 释放技术 应用 夹层动脉瘤 治疗效果 弹簧圈 栓塞动脉瘤
下载PDF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大忠 刘海日 +1 位作者 殷建林 张富强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栓塞宽颈动脉瘤过程中,弹簧圈容易移位或逃逸出瘤腔,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技术,目前释放支架和微导管...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栓塞宽颈动脉瘤过程中,弹簧圈容易移位或逃逸出瘤腔,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技术,目前释放支架和微导管到位次序一般有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支架 技术辅助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 应用 患者
原文传递
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7
作者 杨云飞 李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创伤较小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显外科术 神经内镜辅助显外科夹闭术 外科血管架桥术 球囊辅助弹簧圈 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被引量:26
8
作者 吴中学 姜除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技术 新材料 球囊再塑型技术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
原文传递
球囊或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文群 张金霞 +2 位作者 赵曙虹 宋国智 李利敏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9期948-95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人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人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 辅助栓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