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
作者 丁建 宋蕊楠 +2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的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不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mTICI评分为2b级和3级者共2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55.0%(22/40);观察组患者的mTICI评分2b级和3级者共35例,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87.5%(35/40);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13,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13例,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32.5%(13/40);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9,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8例(45.0%)、脑疝5例(12.5%)、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12例(30.0%);观察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0例(25.0%)、脑疝4例(10.0%)、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5.0%),死亡8例(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0.721,P>0.05);观察组患者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6、3.954,P<0.05)。结论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能更好地提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术
下载PDF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导管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韦韬 高文 覃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分别评价患者手术再通成功与否及临床预后。结果 共有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6例患者首选导管抽吸取栓治疗,29例首选支架栓治疗。导管抽吸取栓组完全再通成功率(mTICI 3级)略高于支架取栓组(73.91%vs. 6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和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2分)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患者脑出血、血管夹层形成及血栓逃逸的发生略低于支架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均有助于疏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急性后循环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4 位作者 李静伟 闫峰 向思诗 陈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导管插入术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抽吸导管直接取栓与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疗效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莫庆国 郝智东 +3 位作者 李彪 刘琳 李战 李闯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抽吸导管直接取栓和利用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的诊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抽吸导管直接取栓和利用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的诊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取栓支架加中间导管取栓完成,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抽吸导管直接取栓完成,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4 d的NIHSS评分为(7.71±3.51)分,显著低于手术后7 d的(9.78±2.19)分,手术后14 d的MRS评分为(1.09±0.69)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管再通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术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堵塞血管的再通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抽吸导管 支架加中间导管 取栓方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atalyst6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童贵 范进 +1 位作者 汪子琪 张松格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7期2913-2918,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及Catalyst6颅内支撑导管负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两种取栓手术的疗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西区医院和西部战区总...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及Catalyst6颅内支撑导管负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两种取栓手术的疗效,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成都西区医院和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3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采用Catalyst6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67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65例)。比较2种不同手术操作流程及方法在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取栓1次责任血管成功开通率[79.1%(53/67)]、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49.3%(33/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5%(40/65)、30.8%(20/65)],术后90 d内死亡率[10.4%(7/67)]、血栓远端逃逸率[1.5%(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2%(19/65)、10.8%(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90.60±24.94)min]、术后24 h内颅内出血率[2.9%(2/67)]、术后24 h内脑疝形成率[2.9%(2/67)]、术后24 h内病死率[1.5%(1/67)]与对照组[分别为(88.67±22.93)min、6.2%(4/65)、4.6%(3/65)、3.1%(2/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S中从手术操作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分析联合取栓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脑疝、术后24 h内病死率等安全性指标方面无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提高了靶血管1次开通率,减少了术中血栓逃逸,具有更好的短期内及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治疗结果 联合取栓 支架取栓 Catalyst6颅内支撑导管
下载PDF
取栓支架引导中间导管通过技术治疗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合并近端不稳定血栓病变
7
作者 徐志鹏 李莉 李新妍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取栓支架引导中间导管通过技术(stent/solitaire leading intermediate catheter passing,SLIP)在治疗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合并近端不稳定血栓病变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无棣县人民医院1例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 目的研究取栓支架引导中间导管通过技术(stent/solitaire leading intermediate catheter passing,SLIP)在治疗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合并近端不稳定血栓病变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无棣县人民医院1例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技术优势。结果运用该技术快速成功实现闭塞动脉再通,mTICI分级3级;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0分。结论SLIP/滑行技术在处理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合并近端不稳定血栓病变时,操作更为简洁快速、血栓逃逸概率更低、手术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急性串联闭塞 取栓支架 中间导管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51例
8
作者 李捷 李杰 李光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FOGARTY导管取栓术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联合抗凝 溶栓治疗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惠琼 傅懋林 +1 位作者 洪丽燕 戴为正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51-552,共2页
神经介入作为目前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也是我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而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恢复脑血流灌注能够有效地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2012年9月~2013年7... 神经介入作为目前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手段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也是我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而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恢复脑血流灌注能够有效地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2012年9月~2013年7月,解放军180医院神经内科对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SOLITAIRE AB支架 动脉取栓术联合支架置入术 护理 并发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刘华 牛彦龙 +4 位作者 万栋栋 郑金平 李东 吴涛 田龙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使用支架取栓与新型颅内支持导管直接抽吸取栓(ADAPT)疗效差异。方法选择48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支架取栓组(n=25)和抽吸取栓组(n=23),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使用支架取栓与新型颅内支持导管直接抽吸取栓(ADAPT)疗效差异。方法选择48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支架取栓组(n=25)和抽吸取栓组(n=23),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PRT)、一次成功再通率、总体成功再通率、术前及术后24 h、7 d 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0 d mR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抽吸组穿刺至成功再通时间、术后7 d NIHSS评分均低于支架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2组间一次成功再通率、总体成功再通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重残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吸取栓组较支架取栓组具有血管再通时间短,术后7d NIHSS评分低及术后功能预后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闭塞 支架取栓 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下载PDF
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学文 赫利寒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3.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 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华向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验组(n=20,采取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短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0天良好预后率高于比对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0.05)。研究发现,临床上针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患者的预后较好,神经功能损伤较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急性颈内动脉 末端T形闭塞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抽吸取栓以及支架取栓对比研究
13
作者 叶明炎 叶啸宇 郑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4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支架取栓术和抽吸导管取栓术对急性脑大动脉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研究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卒中中心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介入取栓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支架取... 目的对比研究支架取栓术和抽吸导管取栓术对急性脑大动脉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研究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卒中中心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介入取栓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支架取栓组34例,血栓抽吸组32例。对比研究两组的成功血流再通率、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puncture to recanalization time,PRT)、手术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90 d良好预后等指标。结果血栓抽吸组成功血流再通率、PRT优于支架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相对于支架取栓术是有效和安全的,有着更好的血流再通率和更短的血管再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导管抽吸术 血管再通时间 NIHSS评分 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35-36,4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或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8例(39肢)在DSA下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7例(3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或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8例(39肢)在DSA下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7例(3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12个月再阻塞1例。结论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本方法效果满意,多数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取栓术:球囊:支架植入 介入 双腔动脉取栓导管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伟 杨华 +3 位作者 高岩 杨章超 张泰民 马文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496-25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41例)和导管配合组(41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取栓治疗,导管配合组采用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防止血管再闭塞。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出血转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导管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靶血管开通率(90.24%)、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4.88%)与单支架组(80.49%、78.05%、1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平均取栓次数、远端栓塞发生率、出血转化发生率均低于单支架组,开通时间短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 d血清S100β、Hcy水平均低于单支架组,血清SDF-1水平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2周NIHSS评分低于单支架组,ASPECT评分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个月SS-QOL、BI评分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取栓、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均为治疗AIS-LVO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开通率,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转化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Solitaire支架 中间导管 出血转化
下载PDF
Navien导管辅助SolitaireAB支架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正涛 王磊 +2 位作者 涂国龙 陈焕雄 夏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Navien导引导管辅助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Navien导引导管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3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支架取栓24例... 目的探讨在Navien导引导管辅助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Navien导引导管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3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支架取栓24例,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桥接+支架取栓12例;取栓次数1次10例,2次18例,≥3次8例。血管成功再通33例(91.7%),未通3例(8.3%);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257.6±35.43)min。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7±4.31)分]较术前[(28.8±5.7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2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58.3%),预后不良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41.7%,其中死亡4例)。结论 Navien导引导管辅助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率高,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术 Navien导管 SolitaireAB支架 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肾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绍显 刘圣 +4 位作者 贾振宇 刘兴龙 王斌 周春高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导管接触溶栓(CDT)、支架取栓等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肾动脉闭塞(ARAO)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8例确诊为ARAO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种技术血管...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导管接触溶栓(CDT)、支架取栓等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肾动脉闭塞(ARAO)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8例确诊为ARAO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种技术血管内再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血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8例ARAO患者均实现了肾动脉血运完全或部分重建,其中3例肾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中2例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CDT治疗,1例接受血栓抽吸术联合CDT治疗;2例肾动脉主干闭塞伴肾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患者接受支架取栓联合CDT治疗;3例接受单纯CDT治疗。治疗后40 h内所有患者腹痛缓解,收缩压由(142.0±20.8)mm Hg(1 mmHg=0.133 k Pa)降至(126.9±7.5)mm Hg(P=0.052),实验室检查显示肾功能改善。随访增强CT表明受累的肾动脉及肾皮质灌注部分恢复。结论在一定时间窗内联合应用多模式个体化血管内治疗方案对ARAO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增强CT扫描强化肾实质可能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动脉闭塞 血栓抽吸术 导管接触溶栓 支架取栓 增强CT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梦宇 王兵 +1 位作者 吴斐 许恒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采用CT灌注成像检测)评价术后效果。术后3、6、12、24个月,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颈内动脉通畅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残障程度。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围手术期无新发脑梗死或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升高,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缩短(t分别为13.86、3.96、11.98,P均<O.05)。16例(76.19%)获得影像学随访的患者中,13例(81.25%)管腔通畅,1例出现靶血管支架内闭塞,2例出现靶血管狭窄。术后3个月mRS评分2分者3例,1分者5例,0分者13例,提示总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有效手段,短期随访结果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腔内技术 FOGARTY导管取栓术 闭塞段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颈内动脉长段闭塞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球囊导引导管或常规导引导管辅助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19
作者 陈正文 李沛城 +4 位作者 陈珑 刘一之 李波 袁晨 侯凯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比较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时, 采用球囊导引导管(BGC)或常规导引导管(CGC)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介入科收治的198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比较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时, 采用球囊导引导管(BGC)或常规导引导管(CGC)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介入科收治的198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BGC组和CGC组, 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获取均衡性更好的样本后, 比较匹配分组后两组患者的首次完全再通、最终再通、手术时间、栓子逃逸、出血转化、90 d临床预后良好、90 d全因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98例患者中, BGC组46例, CGC组152例;匹配后共纳入86例患者, 每组各43例。BGC组和CGC组在闭塞血管首次完全再通率[32.6%(14/43)对比32.6%(14/43);RR=1.00, 95%CI:0.64~1.57]、最终再通率[90.7%(39/43)对比90.7%(39/43);RR=1.00, 95%CI:0.48~2.07]、手术时间[(100.3±3.4)min对比(100.5±6.9)min]、栓子逃逸率[9.3%(4/43)对比7.0%(3/43);RR=1.18, 95%CI:0.49~2.86]、出血转化率[18.6%(8/43)对比16.3%(7/43);RR=1.09, 95%CI:0.60~1.96]、90 d临床预后良好率[55.8%(24/43)对比41.9%(18/43);RR=1.48, 95%CI:0.93~2.34]、90 d全因死亡率[20.9%(9/43)对比9.3%(4/43);RR=1.74, 95%CI:0.75~4.03]、并发症发生率[7.0%(3/43)对比4.7%(2/43);RR=1.27, 95%CI:0.42~3.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当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技术作为一线治疗方式时, 应用BGC与CGC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支架取栓 球囊导引导管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主动脉壁血栓致腹主动脉-髂动脉骑跨栓杂交手术一例
20
作者 周广法 赵福成 +2 位作者 张文涵 孟波军 洪星禹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194-1195,共2页
病人,男性,54岁。因双下肢发凉、麻木伴疼痛6小时,于2021年2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双下肢皮肤苍白,皮温低,疼痛,未触及双侧股动脉、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均减退。2年前患右下肢动脉血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 病人,男性,54岁。因双下肢发凉、麻木伴疼痛6小时,于2021年2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双下肢皮肤苍白,皮温低,疼痛,未触及双侧股动脉、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均减退。2年前患右下肢动脉血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年前患左下肢动脉血栓,均行置管溶栓术。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检查提示:(1)左锁骨下动脉以远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中下段管腔内见条状,斑片状低密度充盈缺损,管腔轻度狭窄;(2)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局部管腔未见造影剂充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血栓形成 FOGARTY导管取栓术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医源性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