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铀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DMSO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黄波 陈锋 +4 位作者 杨陟华 曹珍山 李友 李平 朱茂祥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贫铀(DU)引起的细胞DNA损伤及二甲基亚砜(DMSO)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贫铀设置0、1.5,2.0mg/mL3个剂量,以0.5%的DMSO为保护剂,过氧化氢为阳性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细胞产... 目的观察贫铀(DU)引起的细胞DNA损伤及二甲基亚砜(DMSO)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贫铀设置0、1.5,2.0mg/mL3个剂量,以0.5%的DMSO为保护剂,过氧化氢为阳性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细胞产生的DNA损伤作用。结果BEAS-2B细胞经贫铀染毒后,可引起DNA链断裂,彗星尾部面积、尾长、尾部DNA含量、尾距随贫铀浓度增加而增加;0.5%的DMSO对贫铀诱发BEAS-2B细胞产生的DNA链断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贫铀染毒能造成细胞的DNA损伤.DMSO对贫铀所致细胞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BEAS-2B细胞 彗星试验 二甲基亚砜 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PM2.5对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冰玉 郑凯 +3 位作者 徐新云 谢红卫 于军晖 龙鼎新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19年第6期469-473,497,共6页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染毒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用8、20、50μg/mL的PM2.5水溶液染毒HBE细胞24 h后,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GE)检测DNA损伤情况。10和50μg/L的PM2.5水溶液染毒HBE细胞,以未染毒细胞...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染毒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用8、20、50μg/mL的PM2.5水溶液染毒HBE细胞24 h后,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GE)检测DNA损伤情况。10和50μg/L的PM2.5水溶液染毒HBE细胞,以未染毒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10μmol/L的Cr6+水溶液为阳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hMTH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OGG1、hMTH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8、20和50μg/mL PM2.5水溶液染毒组HBE细胞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尾距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BE细胞hOGG1 mRNA表达水平在10和50μg/mL PM2.5水溶液染毒以及阳性对照Cr6+水溶液染毒后分别升高75.0%、132.0%、214.0%;hMTH1 mRNA分别升高61.0%、144.0%、75.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 BE细胞hOGG1蛋白表达水平在10和50μg/mL PM2.5水溶液染毒以及Cr6+水溶液染毒后分别升高47.6%、64.0%、47.0%;hMTH1蛋白分别升高20.5%、49.8%、20.9%。结论:PM2.5水溶液染毒对HBE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并引起HBE细胞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hMTH1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损伤 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下载PDF
PM_(2.5)有机提取物经由铁死亡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3
作者 王盟盟 龙玥含 +5 位作者 陈圆圆 顾雯 王超 石莹 唐宋 段链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3-311,361,共10页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有机提取物能否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PM_(2.5)中有机物作为受试物,使用BEAS-2B细胞,以0.1%DMSO溶液作为溶剂对照,染毒于不同剂量(2.5、5、10和20μg/mL)的PM_(2.5)有机提取物...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_(2.5))有机提取物能否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PM_(2.5)中有机物作为受试物,使用BEAS-2B细胞,以0.1%DMSO溶液作为溶剂对照,染毒于不同剂量(2.5、5、10和20μg/mL)的PM_(2.5)有机提取物构建细胞染毒模型;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构建铁死亡干预模型。通过吸光度法检测PM_(2.5)有机提取物染毒后BEAS-2B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通过荧光法检测细胞内Fe2+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含量;通过qRT-PCR方法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如GPX4、SLC7A11、ACSL4、FTL和TFRC等)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有机提取物染毒24 h后,当染毒剂量为10μg/mL时,细胞内Fe2+含量、ROS含量、LPO含量和MDA浓度均出现显著上升;而GSH浓度出现显著下降;qRT-PCR结果显示,细胞暴露于20μg/mL PM_(2.5)有机提取物时,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GPX4显著下调,SLC7A11、ACSL4、FTL和TFRC出现显著性上调。干预实验中,使用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1干预后上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M_(2.5)有机提取物可能通过诱导细胞铁死亡导致呼吸系统细胞损伤,进而对肺组织产生潜在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有机提取物 铁死亡 支气管上皮细胞 损伤
下载PDF
活性氧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高氧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杨坤 吴越 +3 位作者 章容 雷小平 康兰 董文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2-860,共9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高氧致BEAS-2B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1)细胞分为高氧0 h(H0)组、H6组、H12组、H24组、H48组。(2)细...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高氧致BEAS-2B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1)细胞分为高氧0 h(H0)组、H6组、H12组、H24组、H48组。(2)细胞分为对照组、H48组、高氧48 h+SIRT1抑制剂(H48+EX 527)组和高氧48 h+SIRT1激动剂(H48+SRT1720)组。(3)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氧48 h+乙酰半胱氨酸(H48+NAC)组和H48组。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和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结果(1)与H0组相比,H6组、H12组、H24组和H48组ROS荧光强度增加(P<0.05),H48组SIRT1和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H24组和H48组线粒体相关蛋白荧光强度降低(P<0.05)。(2)与H48组相比,H48+SRT1720组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线粒体平均长宽比增加(P<0.05);H48+EX 527组线粒体平均面积减少(P<0.05)。(3)与H48组相比,H48+NAC组ROS荧光强度降低,SIRT1和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线粒体平均面积和平均长宽比增加(P<0.05)。结论ROS/SIRT1轴参与了高氧诱导的BEAS-2B细胞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高氧 活性氧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DVC1在氮芥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5
作者 程晋 余文珮 +4 位作者 叶枫 董训虎 赵远鹏 但国蓉 邹仲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4-2221,共8页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t检测DNA与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共价交联;免疫沉淀检测MGMT泛素化水平。构建GST-DVC1融合蛋白,GST下拉实验检测DVC1与MGMT、泛素的结合。结果si-DVC1干预后,DNA-蛋白交联总量升高。氮芥降低交联蛋白MGMT原型的水平,但增强其泛素化水平;DVC1可结合泛素,si-DVC1可进一步增强MGMT的泛素化及DNA-MGMT的交联量,与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引起的交联结果类似。si-DVC1引起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表达降低、Ku70表达升高。结论DNA-蛋白交联的清除依赖于交联蛋白的泛素化;DVC1通过与泛素相互作用,促进氮芥诱导的DNA-蛋白交联的清除,并维持DNA以同源重组方式修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VC1 dna蛋白交联 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大气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覃辉艳 彭晓武 +5 位作者 蒙智娟 黄炯丽 李琴 杨晓波 韦小敏 邹云锋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研究大气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的损伤效应。方法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μg/ml的广州大气PM2.5 24、48、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24、4... 目的研究大气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的损伤效应。方法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别暴露于8、16、32、64、128μg/ml的广州大气PM2.5 24、48、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24、48、72 h后,64、128μg/ml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细胞Olive尾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24 h相应处理组(P<0.05),48、72 h各剂量组细胞Olive尾矩与24 h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Olive尾矩(y)与染毒剂量(d)和染毒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6.481+0.162 d+0.210t(R^2=0.842,P<0.05)。结论大气PM2.5可导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时间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PM2.5 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损伤
原文传递
苯并(a)芘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志武 贾利娜 +1 位作者 牛侨 杨瑾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8,14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途径,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用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16HBE细胞,采用2μmol/L B[a]P染毒不同时间(0、1、2、4、8、12、24、4...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途径,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用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16HBE细胞,采用2μmol/L B[a]P染毒不同时间(0、1、2、4、8、12、24、48h)进行实验,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并以Olive尾矩值(olivetail moments,OTM)评价DNA损伤程度;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2μmol/L B[a]P染毒不同时间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损伤程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2μmol/L B[a]P染毒不同时间时,与对照组相比,组蛋白H2A的单泛素化水平增高,且在染毒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单泛素化H2A的表达水平与DNA损伤程度存在高度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10,P<0.01。[结论]B[a]P染毒致16HBE细胞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组蛋白H2A 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损伤
原文传递
PARP-1在甲醛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效伟 张夏男 +1 位作者 贾强 郑玉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蛋白在不同浓度甲醛诱导的支气管上皮(HBE)细胞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探索甲醛致癌的机制。方法用免疫印记(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用免...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蛋白在不同浓度甲醛诱导的支气管上皮(HBE)细胞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探索甲醛致癌的机制。方法用免疫印记(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不同蛋白间的相互结合;采用化学抑制剂验证PARP-1蛋白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结果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HBE细胞经不同浓度甲醛染毒4h后,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染毒24h后,80和160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10μmol/L甲醛可诱导PARP-1和XRCC-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80μmol/L甲醛可诱导124KD分子量的PARP-1蛋白水平显著减少,而89KD分子量的PARP-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XRCC-1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10μmol/L甲醛可引起PARP-1和XRCC-1蛋白结合增加,而80μmol/L甲醛染毒后PARP-1和XRCC-1蛋白结合没有明显改变。彗星试验结果显示10μmol/L甲醛染毒4h可以诱导HBE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显著增高,撤除甲醛2h后HBE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抑制PARP-1后,与HBE组相比,甲醛诱导的尾部DNA百分含量显著增高,DNA修复能力明显减低。结论PARP—1通过招募XRCC-1蛋白到DNA损伤点来介导低浓度甲醛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并可能参与调控高浓度甲醛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支气管上皮细胞 PARP-1 dna损伤
原文传递
氢醌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沙焱 庄志雄 +1 位作者 杨震宇 朱晓玲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HBE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320μmo/lL)的氢醌作用24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16HBE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 目的探讨氢醌(HQ)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HBE细胞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320μmo/lL)的氢醌作用24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16HBE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在0~40μmo/lL范围内HQ作用24 h后,16HBE细胞的存活率未见明显变化(P>0.05);当染毒剂量超过8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SCGE显示随着HQ浓度的升高,16HBE细胞的DNA断裂程度加重。HQ作用浓度在10~320μmo/lL范围内,16HBE细胞的细胞周期表现为G2期阻滞,G1期比例下降。结论 HQ会对16HBE细胞的DNA产生损害,并且引起G2期细胞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损伤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蜀坤 王玲 +1 位作者 陈晨 张遵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评价氧化损伤效应在香烟烟雾致肺癌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以DMSO作为吸收液采集香烟主流烟雾,MTT比色法测量香烟烟雾对HBE细胞的毒性,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分...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评价氧化损伤效应在香烟烟雾致肺癌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以DMSO作为吸收液采集香烟主流烟雾,MTT比色法测量香烟烟雾对HBE细胞的毒性,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分别检测细胞DNA链断裂和细胞染色体损伤,同时使用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随着香烟烟雾浓度的增加,HBE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香烟烟雾对HBE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逐渐降低,显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香烟烟雾可以诱导HBE细胞DNA链断裂,表现为细胞拖尾率增加,同时尾长、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距均随香烟烟雾浓度增加而增大。香烟烟雾亦可诱导HBE细胞染色体损伤,当香烟烟雾浓度≥1支/L时,实验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HBE细胞ROS生成量与香烟烟雾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香烟烟雾可以直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ROS增加,从而造成细胞毒性增加、染色体损伤和DNA链断裂,提示氧化损伤是香烟烟雾致肺癌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烟雾 支气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dna损伤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长青 秦晓群 +2 位作者 管茶香 向阳 孙秀泓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和方法 :为验证整合素分子激活对支气管上皮细胞 (BEC)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 ,本实验用臭氧 (O3 )攻击培养的兔BEC ,测定细胞的3 H释放率、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 ,反映细胞损伤程度 ;观察纤维连... 目的和方法 :为验证整合素分子激活对支气管上皮细胞 (BEC)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 ,本实验用臭氧 (O3 )攻击培养的兔BEC ,测定细胞的3 H释放率、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 ,反映细胞损伤程度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 (Fn)及人工合成的精 甘 天冬氨酸片段 (RGD肽 )的保护效应。结果 :①臭氧攻击使BEC的3 H释放率增高 ,Fn处理可减少臭氧所致的3 H释放 ,钙调素抑制剂W7能抑制Fn的这一作用 ,RGD处理也可减轻臭氧所致的3 H释放 ;②臭氧攻击后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增多 ,Fn或RGD处理均能降低LDH释放 ,W7阻断Fn的这一效应 ;③臭氧作用后明显提高细胞内MDA含量 ,Fn或RGD可降低MDA含量 ;④臭氧攻击使细胞内GSH含量下降 ,Fn或RGD可增加BEC内GSH的含量 ;⑤Fn可增强BEC内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 ,但可被W7阻断 ,RGD则显示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结论 :Fn及其特异识别片段与BEC的整合素分子结合后 ,可减轻臭氧对BEC细胞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上皮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 臭氧 细胞保护 抗氧化损伤
下载PDF
鹅不食草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CD5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覃仁安 师晶丽 +3 位作者 宛蕾 梅璇 姚丽君 沈映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6-468,452,共3页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油酸合并脂多糖“两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鹅不食草挥发油能显著抑制急性肺损伤所致大鼠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油酸合并脂多糖“两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鹅不食草挥发油能显著抑制急性肺损伤所致大鼠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抑制肺损伤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D54的表达。结论:鹅不食草挥发油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少支气管上皮细胞CD54的表达是其抗吸呼道炎症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挥发油 抗炎机理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实验研究 急性肺损伤模型 支气管上皮细胞 CD54表达 鹅不食草 挥发油 大鼠
下载PDF
1,4-萘醌老化黑碳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氧和DNA链断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晓 尚静 +6 位作者 郜鑫 栾先国 李苹 王天晶 胡贵平 朱彤 贾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696,共7页
目的:研究1,4-萘醌老化黑碳(1,4-naphthoquinone aged black carbon,BC/1,4-NQ)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水平和DNA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C/1,4-NQ及相对应质量浓度的BC和1,4-NQ(BC/1,4-NQ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2、20.0/... 目的:研究1,4-萘醌老化黑碳(1,4-naphthoquinone aged black carbon,BC/1,4-NQ)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水平和DNA链断裂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C/1,4-NQ及相对应质量浓度的BC和1,4-NQ(BC/1,4-NQ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2、20.0/0.4、40.0/0.8、80.0/1.6、160.0/3.2 mg/L,B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160.0 mg/L,1,4-NQ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0.4、0.8、1.6、3.2 mg/L)染毒16HBE细胞24、48、72 h,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再以不同剂量的BC/1,4-NQ(20.0/0.4、40.0/0.8、80.0/1.6 mg/L)、BC(20.0、40.0、80.0 mg/L)、1,4-NQ(0.4、0.8、1.6 mg/L)染毒16HBE细胞24 h,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以Olive尾距为指标,评价DNA链断裂遗传毒性。结果:除10.0/0.2 mg/L剂量染毒24 h后BC/1,4-NQ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在各染毒时间点、各剂量BC/1,4-NQ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当BC/1,4-NQ≥80.0/1.6 mg/L时,BC/1,4-NQ的细胞存活率要低于BC单独处理组、高于1,4-NQ处理组(P<0.05)。此外,各剂量BC/1,4-NQ均可引起16HBE胞内ROS含量及Olive尾距增加,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当BC/1,4-NQ为80.0/1.6 mg/L时,BC/1,4-NQ的胞内ROS含量和Olive尾距显著大于BC单独处理组、小于1,4-NQ处理组(P<0.05)。结论:以BC/1,4-NQ处理16HBE细胞,可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并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且在较高剂量下,BC/1,4-NQ的细胞毒性、胞内ROS水平和遗传毒性要高于BC单独处理组,低于1,4-NQ单独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烟 1 4-萘醌 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断裂 活性氧
下载PDF
苯并(a)芘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瑾 陈文涛 +1 位作者 范燕峰 张慧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的情况,探讨DNA损伤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BaP(0、1、2、4、8、16、32μmol/L)染毒16HBE细胞24h,用16μmol...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的情况,探讨DNA损伤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BaP(0、1、2、4、8、16、32μmol/L)染毒16HBE细胞24h,用16μmol/LBaP染毒16HBE细胞不同时间(0、1、2、4、8、12、24h)以检测BaP染毒16HBE细胞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再根据上述结果选择16μmol/LBaP染毒16HBE细胞4h后,恢复不同时间(0、1、2、4、8、12、24h),处理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BaP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均增加(P〈0.05或P〈0.01)。16μmol/LBaP染毒16HBE细胞4h后,恢复早期(4~12h)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恢复0h相比明显增加(P〈0.05),恢复24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24.52%)与恢复0h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2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16HBE细胞内BPDE—DNA加合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恢复1h时BPDE—DNA加合物含量与恢复0h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而后随恢复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BaP染毒后细胞S期所占比例与BPDE—DNA加合物含量符合Cubic方程(R2=0.386,P=0.01)。结论:BaP染毒所致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与S期阻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细胞周期 BPDE—dna加合物 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D组分对细颗粒物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茹琴 熊琪 +3 位作者 田香 陈琳 徐丛玥 李超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灰树花多糖D组分(D-fraction)对细颗粒物(SRM 2786)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RM 2786或D-fraction对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给药浓度;将16HBE细胞分7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灰树花多糖D组分(D-fraction)对细颗粒物(SRM 2786)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SRM 2786或D-fraction对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给药浓度;将16HBE细胞分7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125μg/m L SRM 2786)和不同浓度D-fraction给药组(分别给予12.5、25、50、100、200μg/m L D-fraction,同时给予125μg/m L SRM 2786),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 31.25~500μg/m L SRM 2786处理使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125μg/m L的SRM 2786刺激使16HBE细胞IL-1β、IL-6、TNF-α和GM-CSF释放显著升高(P〈0.05),D-fraction(≥100μg/m L)显著抑制SRM 2786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P〈0.01),且能显著提高损伤细胞存活率。结论细颗粒物能抑制16HBE细胞增殖、诱导炎症因子释放,D-fraction对细颗粒物造成的细胞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炎性损伤 灰树花多糖D组分 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DNA修复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瑛 王全凯 +2 位作者 王安娜 胡洁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检测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相关DNA修复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以探讨GMA致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组稳定和DNA修复基因芯片"分析检测GMA诱导16HBE细胞... 目的:检测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相关DNA修复基因表达改变的情况,以探讨GMA致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组稳定和DNA修复基因芯片"分析检测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经鉴定具备恶性细胞表型特征的第30代转化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GMA转化第30代细胞与同代龄对照细胞比较,在113个基因中有8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7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2),分别是NBN、RAD50、RAD51、OGG1、XAB2、TOP3A、TNKS;NEIL2基因表达下调(0<ratio<0.5)。结论:GMA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是一个多基因参与涉及多通路的复杂过程,DNA修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该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恶性转化 dna修复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Fn和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翔 任翔 +1 位作者 邢秀梅 张坚松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9,97,共4页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精-甘-天冬氨酸肽(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C)损伤修复的影响,用永生化人BEC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7组:1.对照组;2.臭氧(O3)应激组;3.O3+EGF组;4.O3+Fn组;5.O3+RGD组;6.O3+Fn+钙调素抑制剂W7组;7.O3+Fn+蛋...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精-甘-天冬氨酸肽(RGD)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C)损伤修复的影响,用永生化人BEC进行培养,将培养细胞分为7组:1.对照组;2.臭氧(O3)应激组;3.O3+EGF组;4.O3+Fn组;5.O3+RGD组;6.O3+Fn+钙调素抑制剂W7组;7.O3+Fn+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estin组,分别测定各组的损伤修复指数(RI),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结果发现O3应激组的损伤修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3+EGF组、O3+Fn组和O3+RGD组损伤修复指数则显著高于O3应激组(P<0.01),Fn的促损伤修复效应可被W7和Genestin阻断(P<0.01).该实验表明EGF,Fn和RGD对BEC的损伤后修复有保护作用,F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酪氨酸磷酸化途径和钙调素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精-甘-天冬氨酸肽 支气管上皮细胞 损伤修复指数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刀豆素A及机械损伤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292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照升 钟南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受到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刀豆素A(ConA)及机械损伤刺激时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金属蛋白酶功能测定法(gelatinzymograhpy) ,观察肿瘤... 目的 :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受到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刀豆素A(ConA)及机械损伤刺激时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金属蛋白酶功能测定法(gelatinzymograhpy)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刀豆素A(ConA)及机械损伤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2 92后 4个时点 (2、6、12h及 2 4h)MMP - 9表达和分泌的动态变化。结果 :TNF -α、ConA及机械损伤刺激均可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2 92表达和分泌MMP - 9,无刺激时则不表达 ;单纯机械刺激后 2h ,MMP - 9mRNA开始表达 ,12h达高峰 ,2 4h仍有表达 ,但有所降低 ;ConA与机械损伤联合刺激时 ,MMP - 9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同时显示 ,仅在刺激后 2 4h表达MMP - 9活性 ,且以ConA与机械损伤联合刺激组MMP - 9活性为最高。结论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受到TNF -α、ConA及机械损伤刺激时 ,可表达分泌MMP -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支气管 上皮细胞 刀豆球蛋白A 机械损伤 明胶酶B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凯峰 常加松 +2 位作者 张梅勇 张庆宏 潘云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细气管粘膜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天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细气管粘膜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天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采集图像,分析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的平均灰度。结果: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抑制肺细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I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升降散可通过抑制肺细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肺组织造成的急性损伤,对急性肺损伤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急性肺损伤 肺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ICAM-1
下载PDF
烟草悬凝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急性毒性损伤的研究
20
作者 张诚 吴庆琛 +4 位作者 朱茂祥 杨陟华 潘秀颉 李强 谢俊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烟草悬凝物(CS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 cells)急性毒性损伤生物学作用,探讨烟草烟气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机制,为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某品牌香烟烟气并溶解于LHC-8培养液制备成CSC;... 目的通过研究烟草悬凝物(CS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 cells)急性毒性损伤生物学作用,探讨烟草烟气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机制,为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某品牌香烟烟气并溶解于LHC-8培养液制备成CSC;采用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BEP-2D cells)和实验组(BEP-2DCSC cells)。观察烟草悬凝物染毒后的细胞存活率、膜通透性损伤、细胞凋亡率和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HPRT gene)突变率。结果在急性毒性损伤过程中,随着CSC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步下降、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逐渐且明显增多、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大、HPRT基因突变率逐渐增大,均与染毒剂量具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CSC作为一种复杂的香烟烟气混合物具有较为典型的急性细胞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凋亡及HPRT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悬凝物 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急性毒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