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先单肺通气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1
作者 卞清明 王丽君 +1 位作者 宋正环 谭婧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OLV)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bb)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在左侧肺叶切除术后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肺隔离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万磊 高学 +6 位作者 丁冠男 张晔 洪方晓 李文静 宋比佳 李佳仪 常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左侧肺叶切除术后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隔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行左侧肺叶切除术后再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评估患者胸部CT除外... 目的:探讨左侧肺叶切除术后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隔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行左侧肺叶切除术后再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评估患者胸部CT除外下呼吸道解剖异常,全麻诱导后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行肺隔离,采用短暂停通气结合术侧肺阻塞技术行单肺通气。术中均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观察肺隔离成功、单肺通气时高气道峰压、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5例患者均无右肺上叶开口解剖变异,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行肺隔离完成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右肺隔离,2例患者行选择性右肺上叶隔离,1例患者行选择性右肺中下叶隔离。2例行选择性右肺上叶隔离患者中,1例患者需降低单肺通气时潮气量以利于右肺上叶的显露。另1例单肺通气后出现高气道峰压,调整呼吸模式后未见好转且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在窒息氧合下完成肿物切除。5例患者单肺通气时均未发生低氧血症,术后随访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封堵器可安全用于左侧肺叶切除术后再次行右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肺隔离,但术前应仔细评估右肺上叶开口位置是否存在变异,选择合理的肺隔离方案,并有相应处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肺叶切除术 肺部分切除术 肺隔离 胸腔镜外科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3
作者 钱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5,共3页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组患者术中定位用时、插管用时均明显少于DLTs组,但BBs组肺萎陷时间长于DLTs组,p<0.05。BBs组OLV pp值显著低于DLTs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PaO2/FiO2明显高于DLTs组;A-aDO2低于DLTs组,p<0.05。BBs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8%明显少于DLTs组11.11%,p<0.05。结论 应用DLTs和BBs均能在胸外手术中起到很好的肺隔离作用,但BBs相较于DLT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氧合指数 定位时间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肺塌陷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每组20例,BB组和DLT组中分别有2、1例发生低氧血症,改为双肺通气,剔除研究,最终BB组18例、DLT组19例完成研究。BB组将BB用于OLV肺塌陷,DLT组将DLT用于OLV肺塌陷。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肺塌陷评分(L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即刻(T_(1))~开胸后5 min(T_(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和DLT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SpO_(2)下降,但均未出现低氧血症。BB组和DLT组开胸时肺塌陷均较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结论BB可有效完成开胸前肺塌陷,对开胸前肺塌陷的影响及OLV效果与DLT相当,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塌陷 单肺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5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在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对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的影响
6
作者 陈海生 杨长刚 吴斌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在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对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支气管封堵器,n=42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在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对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及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支气管封堵器,n=42例)和对照组(人工气胸,n=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即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麻醉诱导后5 min(T_(1)),肺通气后(T_(2))和术毕(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胸腔操作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T_(2)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T_(1)、T_(2)时刻动脉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人工气胸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全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够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氧分压,减少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胸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食管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
下载PDF
胸科手术中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赵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69-0072,共4页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法,探讨应用支气管阻塞器治疗胸部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40名需接受单肺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腔支气管法,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法,通过...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法,探讨应用支气管阻塞器治疗胸部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40名需接受单肺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腔支气管法,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与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使用结果,结果 ,两组插管后MAP、HR均较插管前改变,且插管后双腔气管导管的MAP、HR均较封堵器组高。经干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经干预,患者主观感受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最后得出支气管封堵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单肺通气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儿童单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肖亮灿 叶升 +1 位作者 许静红 荣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75.1)vs(95.6±30.2)s,P<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5.76)vs(21.57±4.02)cmH2O,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0.03 vs 7.42±0.06,P<0.05;PaCO2较高,平均(43.01±7.25)vs(35.79±3.17)mmHg,P<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vs 50%,P<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vs 64%,P<0.05。【结论】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儿童 单肺通气
下载PDF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在支气管瘘封堵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强 姚小鹏 +7 位作者 顾红军 季洪健 董宇超 吴俊杰 孙沁莹 赵立军 黄海东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腔内 ;留置导丝撤出支气管镜 ;沿导丝将封堵器外鞘管送至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 ,撤出导丝 ;通过外鞘管将携有封堵器的推送装置送至靶位支气管 ;在支气管镜以及 X线透视下释放封堵器 ,将靶位支气管完全封堵。术后 1周内每天观察咳嗽、咯痰等症状及体温变化 ,术后 1、7、30 d分别复查支气管镜及 X线胸片。术前及术后 3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当天咯出胆汁样痰量明显减少 ,术后 7d咯胆汁样痰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 1、7、30 d X线胸片显示封堵器均位于靶位 ,且逐渐膨胀完全 ;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术后 1 d封堵区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术后 7d可见封堵器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明显 ;术后 30 d时肉芽及上皮组织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2例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至今 (分别为 1 0、1 4个月 ) ,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结论 :本组病例中所采用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及其推送装置是一种置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
下载PDF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强 杨晓明 +5 位作者 龚善石 高习文 王琴 聂小蒙 汪军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镍钛合金丝为原料按预先的设计编织成圆柱状、蘑菇状、哑铃状和朝鲜鼓状 4种形状的封堵器 ,尾部装有用于连接推送杆的螺帽 ;取健康犬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n=6 ) ...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镍钛合金丝为原料按预先的设计编织成圆柱状、蘑菇状、哑铃状和朝鲜鼓状 4种形状的封堵器 ,尾部装有用于连接推送杆的螺帽 ;取健康犬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n=6 ) ,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分别置入金属气管套管 ;经气管套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 ,在确定封堵靶位后将 4种形状的封堵器分别置入各组动物靶支气管腔内 ,每只犬置入 2枚同形状的封堵器。分别于术后第 1、3、5及 8周时 ,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封堵器周围的支气管组织结构、远端肺组织、全身重要器官及封堵器本身的变化。 结果 :4 8只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成功置入。在为期 8周的观察中 ,4 8只不同形状的封堵器有 1 4只 (2 9.2 % )先后发生移位或脱落 ,其中圆柱状 2只、蘑菇状 7只、哑铃状 5只 ,而朝鲜鼓状封堵器无一发生移位或脱落。封堵器置入后 1周 ,局部呈急性炎症反应 ;3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减弱 ,支气管黏膜上皮开始增殖 ;5周时 ,增殖的支气管上皮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远端肺组织明显萎陷 ;8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消失 ,远端肺组织完全萎陷。期间未出现明显封堵远端的阻塞性炎症。8周观察期结束 ,对取出的封堵器进行观察 ,未见明显变形、腐蚀和断裂。 结论 :自制镍钛合金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支气管 封堵器
下载PDF
应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轶 尹雯 +5 位作者 张卫明 肖阳 许销销 赵苏 胡曼曼 倪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大小采用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治疗。观测患者处置前后瘘口闭合情况、咳嗽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1、4、12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3例BPF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岁(43~81岁),均为外科手术后BPFs形成,8例为全肺切除术,5例为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其中,右主支气管瘘6例,右上肺支气管瘘1例,右下肺支气管瘘3例,左主支气管瘘2例,左下肺支气管瘘1例。瘘口平均直径为(10.48±2.31)mm(5~18 mm)。13例患者在全麻或者局麻+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共计置入封堵器14枚,其中ASD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4枚。封堵器置入后患者瘘口封闭,咳嗽及感染明显改善,活动耐受力明显提高,近期(4周)有效率为92.3%,随访中仅1例患者在8周时因瘘口扩大行再次手术。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SD/VSD封堵器治疗BPFs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下载PDF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侯涛 李娟 +4 位作者 王松 唐朝亮 耿擎天 殷国兵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T2、T4时I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I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I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l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仇艳华 钟泰迪 廖丽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205-4208,共4页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声带损伤 声音嘶哑 咽喉痛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铁鹰 杨艳超 +2 位作者 王虹 张玉强 刘志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的重症肌无力Ⅰ型或ⅡA型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和喉罩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各8...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的重症肌无力Ⅰ型或ⅡA型患者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和喉罩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各8例。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异丙酚1~2mg/kg,顺阿曲库铵0.1mg/kg,T组插入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L组先置入喉罩再放置支气管封堵器,并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记录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计算变化差值(△BP、△HR),于单肺通气10min时采集动脉血样1mL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值压力,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术后6h随访,记录患者有无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L组气管插管时△BP、△HR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单肺通气时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值压力、肺动态顺应性、肺萎陷评分、咽喉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较好的单肺通气方法,可以在胸腔镜下重症肌无力手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腔镜检查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志奇 颜如玉 +2 位作者 杨艳超 马晓静 宋铁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胸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和喉罩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各1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胸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和喉罩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各1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mg/kg,肌肉松弛完全后,T组插入7.5号加强型气管导管,L组插入3.0~5.0号喉罩,然后2组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封堵器至术侧支气管,手术时支气管封堵器套囊充气,封闭术侧支气管,健侧肺单肺通气。记录2组插管前、插管即刻有创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乳酸水平和皮质醇浓度,比较2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丙泊酚用药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术后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T组插管即刻MAP、HR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插管即刻除了HR较插管前略有升高外,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插管即刻L组MAP、HR和皮质醇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和肺萎陷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丙泊酚用量和拔管时间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较好的单肺通气方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科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胸外科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 喉罩
下载PDF
自制气道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立强 吴昌归 +1 位作者 邓莉明 王高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胸部CT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评价BLVR的疗效。结果置入的封堵器无一脱落或移位;局部黏膜仅见轻度肉芽组织增生;被封堵的靶位肺组织出现不张或膨胀不全。术前和术后7个月,病例1、2的静态肺容积(VC)分别从3.08L上升至3.57L,2.19L上升至2.58L;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从2.87L上升至3.57L,2.60L上升至2.58L;SGRQ调查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分值分别从62降低至26,48降低至23;但动脉氧分压提高均不明显。2例患者均未发生阻塞性肺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封堵器在两例重度COPD患者中初步应用已显示出其置入简便、稳定性好、封堵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够达到肺减容及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封堵器
下载PDF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与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齐正 刘洋 +3 位作者 艾艳秋 杨建军 金峰 张春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5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组(AP...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5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组(AP组,n=50)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组(BB组,n=47)。记录拔管时间和胸腔操作开始后15 min肺萎陷评分。记录胸腔操作前双肺通气时(T0)、胸腔操作开始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胸腔操作结束后10 min(T4)的MAP、CVP、气道峰压(Ppeak)、PaO2、PaCO2,计算死腔率(VD/VT)和分流率(Qs/Qt),同时记录甲氧明推注例数和去甲肾上腺素泵注例数和新发心律失常例数。术中提取食管肌层组织RNA后检测一氧化氮合酶3基因(NOS3)的转录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P组(P<0.05),肺萎陷评分明显低于AP组(P<0.05)。T1-T3时AP组MAP明显低于BB组(P<0.05),CVP明显高于BB组(P<0.05)。T2-T4时AP组PaCO2明显高于BB组(P<0.05)。T1-T3时AP组VD/VT明显高于BB组(P<0.05)。AP组甲氧明推注例数、去甲肾上腺素泵注例数明显多于BB组,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B组(P<0.05)。BB组NOS3的转录水平是AP组的3.48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比较,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更有利于早期拔管和术野暴露,不失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更好的术中气道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单肺通气 支气管封堵器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
下载PDF
可视单腔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飞 郑诗 +3 位作者 李俊 肖晓山 文立红 林建国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评价可视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胸外科手术需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组(A组)和可视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A组借助纤维支气... 目的评价可视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胸外科手术需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组(A组)和可视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A组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定位,B组连接视频成像定位。观察两组插管定位时间、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重新调整支气管封堵器位置的次数、术中总对位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支气管黏膜的损伤程度、气道峰压升高情况。结果 B组在插管定位时间以及术中总对位时间明显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气道峰压升高发生率和气道黏膜损伤程度也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位或手术操作引起套囊移位例数和肺萎陷满意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单腔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具有明显优势,可缩短插管对位时间以及术中再次对位时间和次数;及时发现套囊移位;无需使用纤支镜对位,也避免了因使用纤支镜对位所带来的气道感染和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单腔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单肺通气 插管对位
下载PDF
左侧卧位下右支气管封堵器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梅 李元海 宗志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2-1414,共3页
选取电视胸腔镜下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平卧位组(S组)和左侧卧位组(L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右侧支气管封堵器。S组患者处于平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并... 选取电视胸腔镜下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平卧位组(S组)和左侧卧位组(L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右侧支气管封堵器。S组患者处于平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并定位,L组患者在左侧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并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封堵器移位情况、纤维支气管镜使用次数以及肺萎陷满意率。S组侧卧位封堵器移位次数以及平卧位时需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次数较L组明显增多,而肺萎陷满意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右侧主支气管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其具有减少侧卧位移位发生和减少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次数等优点,值得推荐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 支气管封堵器 食管癌根治术 单肺通气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定位在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帮健 韩清涛 +1 位作者 刘义鑫 杨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BB)定位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OLV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P_(peak))差值变化定位]81例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85例,比较2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BB)定位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OLV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P_(peak))差值变化定位]81例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85例,比较2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成功率、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双肺通气(T_(1))、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OLV(T_(2))、套囊插入到支气管深处呈置管过深状态行OLV(T_(3))、套囊退回到支气管开口处呈置管偏浅状态行OLV(T_(4))时,观察组P_(peak)、平台压(P_(plat))低于对照组,肺顺应性(C_(dy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纤维支气管定位比较,BB定位应用于OLV手术患者能够使定位更快、安全性更高,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峰压差值变化 支气管封堵器 定位 单肺通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