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京市日最高气温对支气管和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影响
1
作者
单婵
王子昕
+3 位作者
王雁君
桑小卓
姚阮
艾文文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93-602,共10页
融合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Mon-linear Model,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新冠疫情影响、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长期趋势以及大气污染因子等因素基础上,探究了2018—2020年南京市...
融合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Mon-linear Model,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新冠疫情影响、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长期趋势以及大气污染因子等因素基础上,探究了2018—2020年南京市日最高气温与当地支气管类、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支气管类疾病,冬季为高风险期,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中短期累积作用下,气温越低危险性越大;长期累积作用下,10℃左右的危险性最大;高温累积效应不显著,30℃左右滞后效应显著。对于心血管类疾病,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11~12℃左右影响的累积效应和持续性最强;高温的滞后效应显著,温度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患病风险会快速增加,日最高气温32℃左右的暴露累积风险最大。针对这两类疾病,当日最高气温在22~24℃范围内,属于人体最舒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高气温
心血管
类
疾病
支气管类疾病
滞后效应
累积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市日最高气温对支气管和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影响
1
作者
单婵
王子昕
王雁君
桑小卓
姚阮
艾文文
机构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出处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93-602,共10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创新基金项目(M2023007)。
文摘
融合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Mon-linear Model,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控制新冠疫情影响、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长期趋势以及大气污染因子等因素基础上,探究了2018—2020年南京市日最高气温与当地支气管类、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支气管类疾病,冬季为高风险期,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中短期累积作用下,气温越低危险性越大;长期累积作用下,10℃左右的危险性最大;高温累积效应不显著,30℃左右滞后效应显著。对于心血管类疾病,低温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显著,11~12℃左右影响的累积效应和持续性最强;高温的滞后效应显著,温度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患病风险会快速增加,日最高气温32℃左右的暴露累积风险最大。针对这两类疾病,当日最高气温在22~24℃范围内,属于人体最舒适温度。
关键词
日最高气温
心血管
类
疾病
支气管类疾病
滞后效应
累积效应
Keyword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ronchial diseases
hysteresis effect
cumulative effect
分类号
R122.26 [医药卫生—环境卫生学]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京市日最高气温对支气管和心血管类疾病就诊人数的影响
单婵
王子昕
王雁君
桑小卓
姚阮
艾文文
《气象科学》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