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1
作者 李玉 翟玉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适应症 禁忌症
下载PDF
探讨经腹部超声引导宫腔管置入在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云 鲁亮 +4 位作者 李勇 罗素 陈玲 刘麒麟 韦泫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TAUS)引导宫腔管置入在ⅠB1~ⅣB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3D-ICB)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宫腔管置入方法分为常规置入组(24例...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TAUS)引导宫腔管置入在ⅠB1~ⅣB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3D-ICB)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宫腔管置入方法分为常规置入组(24例)和TAUS组(24例),每组均进行120次近距离放射治疗,经CT定位扫描验证两组患者的子宫隐匿穿孔率。结果:TAUS组与常规置入组比较,操作时长缩短(18.71 min vs 13.09 min,P=0.001),术中出血比例下降(19.16%vs 15.83%,P=0.611),CT扫描次数减少(121次vs 132次),隐匿性穿孔率下降(0.83%vs 5.83%,P=0.031),其中TAUS组与常规置入组各个分期穿孔率比较:ⅠB1~ⅡA2期(0.00%vs 0.00%);ⅡB~ⅢB期(0.00%vs 2.20%,P=0.343);ⅢC~ⅣB期(1.54%vs 10.00%,P=0.040)。结论:TAUS引导可以减少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在3D-ICB宫腔管置入术中的时长,同时降低ⅢC~ⅣB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隐匿性穿孔率,为宫颈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3D-ICB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腔内距离放射治疗 经腹超声引导 子宫穿孔
下载PDF
基于个体化模具辅助晚期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优势及并发症分析
3
作者 徐庆涛 任江平 +1 位作者 娄鹏荣 李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最新癌症诊疗指南,外照射治疗+同步化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方式。早期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常使用乌德勒支三管施源器,但是由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肿块巨大、偏中心或... 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最新癌症诊疗指南,外照射治疗+同步化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方式。早期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常使用乌德勒支三管施源器,但是由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肿块巨大、偏中心或者宫旁侵犯、阴道狭窄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个体化模具 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初始治疗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或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徐耀宗 丁雪飞 +2 位作者 朱良勇 章俊 施国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患者5年和10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同时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5-2020年诊断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53例,其中接受RP者153例,接受BT者100例,采用K-M分析比较患者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PFS)和5年CSS。结果基于SEER数据库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HR=1.319,95%CI:1.256~1.386,P<0.001);年龄、婚姻状况和TNM分期也均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调整相关变量后结果显示:与RP比较,BT并不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HR=0.964,95%CI:0.924~0.996,P=0.808)。从O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RP的OS越优于BT(P<0.001);但CS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BT的CSS优势要大于RP(P<0.001)。单中心数据分析得出BT相较于RP在5年bPFS(P=0.263)和5年CSS(P=0.9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没有控制年龄、婚姻状况、TNM分期等因素,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存在区别,初始治疗RP疗效优于BT,特别是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但控制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应当多角度衡量,充分告知后尊重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距离放射治疗 SEER数据库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总生存率 无生化复发生存期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
5
作者 于晓 成慧君 +2 位作者 田淑贞 肖艳 杨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时超声联合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比较两组植入特点、疗效及放疗后90%高危临床靶区的受照射剂量(HR-CTVD90)、危及器官累积生物学剂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单根针插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放疗后3、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肿瘤直径5~<6 cm、6~<7 cm者HR-CTVD9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乙状结肠、直肠累积生物学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结论: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单根针插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具有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技术 宫颈癌 徒手插植 距离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对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的隔离防护作用
6
作者 刘建建 张燕 +5 位作者 崔志伟 王东方 刘旭 杨盛林 柴谦 刘凤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06,共7页
背景: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与降解性,可作为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隔离防护材料,用于保护危及器官免受多余辐照剂量的损伤。目的:探究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减少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方面的安全性... 背景: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与降解性,可作为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隔离防护材料,用于保护危及器官免受多余辐照剂量的损伤。目的:探究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减少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取周龄相同、体质量相近的无特定病原体级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共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在实验组小鼠背部皮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随后环绕放射性粒子周边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对照组小鼠背部皮下仅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注射完成后,采用螺旋CT扫描测量放射性粒子与表皮的距离,采用辐射剂量仪检测体表辐射剂量;注射后10周内,观察小鼠生长状态及存活率、皮肤放射损伤情况及凝胶存留量。结果与结论:①螺旋CT扫描显示植入的凝胶相对集中,并且使放射性粒子与表皮之间产生有效的间隔距离。实验组小鼠体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在实验观察期内,两组小鼠均存活,对照组小鼠在实验观察后期出现明显烦躁等不稳定表现,部分实验组小鼠出现类似行为;两组小鼠日摄食量无明显变化,体质量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植入放射性粒子后两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自注射后第23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实验组小鼠皮肤放射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植入后第10周,实验组6只小鼠皮下无明显凝胶残留,2只小鼠皮下存在极少量散在的凝胶状样品。③结果表明,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通过物理占位作用增加125Ⅰ放射性粒子放射靶区和靶外危及器官的间隔空间,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对危及器官起到隔离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125I粒子 危及器官 隔离防护 动物实验 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气管及支气管癌2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小玲 吴卫辉 +3 位作者 任思群 余元书 饶清萍 沈正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放射疗法 距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在支气管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肖建 曹秀峰 于力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2030-2032,共3页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已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综合治疗,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有多种植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方法正逐步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125)I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植入 距离治疗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治疗支气管肺癌24例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捷忠 潘建基 孔祥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肿瘤 距离放射治疗 肺不张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在支气管肺癌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阳红 张景明 周乃康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465-467,共3页
自1901年Pierre Curiee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术语,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包括短暂性植入治疗和永久性植入治疗。短暂性植入治疗常用放射性核素,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支气管肺癌 距离治疗
下载PDF
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肿瘤引起气道阻塞31例
11
作者 戴宏宇 陈文萍 丁以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86-587,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方法 采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对 31例临床确诊肿瘤引起气道阻塞的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治疗 2 .2次 ,总有效率 93.5 4 %。结论 运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 ,对于气...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方法 采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对 31例临床确诊肿瘤引起气道阻塞的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治疗 2 .2次 ,总有效率 93.5 4 %。结论 运用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 ,对于气道肿瘤患者可以清除腔内及其周围肿瘤 ,尽快打通气道 ,安全性高、患者易于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腔内 肿瘤患者 距离放疗 支气管 气道阻塞 总有效率
下载PDF
老年宫颈癌患者全麻下核磁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丽敏 武宁 李菲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采用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8月~2019年3... 目的构建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采用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8月~2019年3月间未采用该模式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近距离中核磁扫描伪影及施源器位移的发生率、患者报告疼痛感觉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核磁伪影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施源器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能够减少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核磁扫描伪影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距离放射治疗 医护协作 无缝隙护理
下载PDF
阴道填塞溻渍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齐子威 袁香坤 刘琼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近距离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阴道溻渍填塞治疗,每日1次,每次3 h。对照组予以三乙醇胺乳膏...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近距离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阴道溻渍填塞治疗,每日1次,每次3 h。对照组予以三乙醇胺乳膏阴道涂抹,每次3 mg,每日1次,均14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疼痛评分及阴道组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阴道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创面完全疗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在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方面有效果,且在改善患者阴道疼痛评分、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阴道炎 中医溻渍疗法 三乙醇胺 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研究
14
作者 陈佳俊 胡广漠 +1 位作者 徐昕煜 薛波新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208-215,共8页
目的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LDR-BT)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52例接受RP以及108例接受LDR-BT的局限性前列... 目的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LDR-BT)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52例接受RP以及108例接受LDR-BT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RP组生化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过程中连续2次PSA>0.2 ng/ml;LDR-BT组生化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过程中PSA下降至最低点后升高2.0 ng/ml。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分析两组生存曲线;再经倾向评分匹配调整后,选取198例(每组99例)患者,使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5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1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RP组有58例患者生化复发,术后3年和5年BRFS分别为88.3%和85.7%;LDR-BT组有8例患者生化复发,术后3年和5年BRFS分别为94.1%和92.6%;两组间的B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于倾向评分匹配后的19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LDR-BT组和RP组5年总生存期(OS)分别为90.3%和92.8%,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LDR-BT组和RP组5年总BRFS分别为93.9%和82.8%,LDR-BT组BRFS高于RP组(P=0.017)。首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1.67 ng/ml(P=0.026)、前列腺体积≤38.4 ml(P=0.036)、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0.695 ng/ml 2(P=0.009)、BMI≤22.49 kg/m 2(P=0.008)、临床分期为T 1c~T 2b(P<0.05)的患者中,LDR-BT组BRFS显著高于RP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下,选择LDR-BT治疗(HR=2.887;95%CI:1.107~7.528;P=0.030)与BRFS升高显著相关。结论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而言,LDR-BT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RP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更适合选择LD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低剂量率距离放射治疗 生化复发
下载PDF
三维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妇科肿瘤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灵 王钇力 +2 位作者 宋艳芳 翟聪聪 衷敬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9-0013,共5页
由于妇科肿瘤的解剖特性,位于盆腔且有自然腔道连接,不论是根治性放疗还是术后辅助放疗,近距离放射治疗都是妇科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式。妇科肿瘤患者的个体特性也为三维打印个体化模板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支持。随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 由于妇科肿瘤的解剖特性,位于盆腔且有自然腔道连接,不论是根治性放疗还是术后辅助放疗,近距离放射治疗都是妇科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式。妇科肿瘤患者的个体特性也为三维打印个体化模板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支持。随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三维打印个体化模板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优化了靶区的适形,剂量的分布以及危机器官的剂量限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制作妇科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的近距离治疗的个体化模板的研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个体化模板 腔内距离治疗 妇科肿瘤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18例口腔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蒲德利 廖江荣 彭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和外周0.5 cm,粒子间距0.5~1 cm,粒子活度0.60~0.80 mCi(2.22×107~2.96×107Bq)。术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2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TPS进行质量验证。其中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用同法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疗后溃疡病灶逐渐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疼痛逐渐减轻;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近期疗效CR为50.0%,PR为38.9%,有效率为88.9%。转移颈部淋巴结近期疗效CR为70.0%,PR为20.0%,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随访9~24个月,其中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2.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距离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幼华 张可领 肖作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 食管癌腔内近距离放疗 (ILBT)是将放射源放在食管腔内进行放射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作为表浅性食管癌或复发性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局限性中晚期食管癌外照射后追加剂量照射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肿瘤控制... 目的 食管癌腔内近距离放疗 (ILBT)是将放射源放在食管腔内进行放射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作为表浅性食管癌或复发性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局限性中晚期食管癌外照射后追加剂量照射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对病变长度小于 5cm或肿瘤局限于肌层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只要降低单次剂量、控制总剂量 ,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早期反应可以耐受 ,后期并发症也可得到控制。外照射结合ILBT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复发率 ,早期反应中等 ,患者可以耐受 ,但增加了后期重度并发症。应避免化疗和ILBT同时进行。过高的照射剂量不一定能提高局限期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反而明显地增加了放射损伤 ,最好的办法是术前进行一定剂量和疗程的放疗和化疗 ,如果外照射 4 0~ 5 0Gy后食管病灶消退或基本消退的患者可考虑继续外照射或ILBT ,而食管病灶消退不明显的患者 ,则应尽量争取手术治疗 ,然而 ,此方案是否是最佳方法有待临床试验的验证。总之 ,大多数情况下 ,ILBT不能成为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但可以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疗法 腔内距离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瑶 李杰慧(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施源器对部分术后残端复发或偏心性或大体积宫颈癌患者存在置入困难、不能适应个体化的局部病灶、剂量分布不理想等问题,继而影响疗效及预后。3D打印技术可以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施源器。3D打印技术与近距离放射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目前3D打印技术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构建宫颈癌模型,进行术前规划,显示肿瘤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同时还包括制作个性化施源器,减少空气间隙发生,以实现精确剂量分布。此外还包括设计平行/斜行插植针道施源器,优化针道和靶区剂量分布。综述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3D打印技术在上述领域的应用现状,讨论开发3D打印所需材料、系统建立及图像引导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打印 三维 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剂量 施源器
下载PDF
血管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源与设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文江 王俊杰 +1 位作者 霍勇 陈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再狭窄 血管腔内距离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源
下载PDF
不可切除胆管癌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加内置支架与单用内置支架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欣 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评价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ILBT)对延长胆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7~2007.5)、CNKI和CBMdisk(1979~2007.5),收集所有近距离腔内放射加内置支架与单用内置支架比较... 目的评价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ILBT)对延长胆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7~2007.5)、CNKI和CBMdisk(1979~2007.5),收集所有近距离腔内放射加内置支架与单用内置支架比较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仅纳入1个RCT,包括42例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ILBT组加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387.9天[95%CI(125,613)],远长于单用内置支架组298天[95%CI(72,5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LBT加支架组支架未闭时间378.4天[95%CI(60,613)],也远长于单用内置支架组245.4762天[95%C(I50,4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纳入对象均使用8F导管做经皮引流,平均放置时间为10天。ILBT加支架组治疗前胆红素值为219.3±40.5,治疗后为23.1±37.1,而单用支架组治疗前胆红素值为227.3±39.8,治疗后为22.5±44.2,治疗后两组胆红素值均未降至正常范围(<20.0mol/L)。ILBT加支架组治疗前碱性磷酸酶值为10.33±5.1,治疗后为3.57±2.93;单用支架组治疗前碱性磷酸酶值为11.69±5.8,治疗后为3.73±2.87,治疗后两组碱性磷酸酶值均降至正常范围(<1.80kat/L)。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不可切除的胆管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增加患者无症状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望,降低治疗负担;但可能增加对局部正常组织的毒性。对于后者,可通过调整放射剂量来控制,余无其它严重毒副作用。只要熟练掌控内镜技术即可实施此疗法。鉴于本次评价仅基于1个小样本量RCT,因此尚需开展更多的大样本RCT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腔内放射疗法 不可切除胆管癌 疗效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