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AT1抑制剂BAY-069的合成工艺优化
1
作者 李勇 罗文 +2 位作者 李燕 谢华 赵桂龙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696-704,共9页
BAY-069是目前体外活性最强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抑制剂,但其报道的合成路线存在原料成本较高、总收率极低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不充分等缺点。本研究基于已有合成路线,重点对其合成工艺中的Ullmann偶联反应进行了系统优化。以1-硝基... BAY-069是目前体外活性最强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抑制剂,但其报道的合成路线存在原料成本较高、总收率极低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不充分等缺点。本研究基于已有合成路线,重点对其合成工艺中的Ullmann偶联反应进行了系统优化。以1-硝基萘(1)为起始原料,经过7步反应和手性色谱柱手性拆分合成目标化合物BAY-069。所有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均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表征。以Ullmann偶联反应为主要优化步骤的路线,其优化后的总收率为11.0%(3b→(±)-BAY-069),是原总收率1.6%(3a→(±)-BAY-069)的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069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抑制剂 工艺优化 合成 Ullmann偶联反应 Sandmeyer反应 轴手性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丹 吴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ranched-chain amino-acid transaminase 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EOC癌组织中BCAT1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ranched-chain amino-acid transaminase 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EOC癌组织中BCAT1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为BCAT1高表达组(n=41)及低表达组(n=92),卡方检验分析BCA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对数秩检验比较BCAT1高、低表达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BCAT1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分期(P=0.004)、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与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P=0.538)、组织学类型(P=0.306)、年龄(P=0.524)、肿瘤大小(P=0.632)、腹水(P=0.178)无显著相关性(P>0.05)。BCAT1高表达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低于BCAT1低表达组(P<0.001)。单因素分析示CA125(P<0.001)、肿瘤大小(P=0.003)、组织学类型(P=0.004)、淋巴结转移(P<0.001)、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01)是影响EO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13)是影响EO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22)、BCAT1表达(P=0.004)及淋巴结转移(P=0.046)是影响EOC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25)是影响EO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OC癌组织中BACT1高表达,且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基因沉默对缺血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曹艳 李恒希 +5 位作者 吴抖威 李佳丽 凌腾晗 蒋鸿雁 李坪 郭小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模型组(MCAO)、MCAO+空白质粒脑室注射组(NC-shRNA)、MCAO+BCAT1干扰质粒脑室注射组(BCAT1-shRNA)...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模型组(MCAO)、MCAO+空白质粒脑室注射组(NC-shRNA)、MCAO+BCAT1干扰质粒脑室注射组(BCAT1-shRNA),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脑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脑缺血部位BCA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测定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检测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BCA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梗死灶增大,SOD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而BCAT1基因沉默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降低BCAT1 mRNA表达水平(P<0.05),缩小脑组织梗死灶范围,上调SOD活性(P<0.05),下调MDA含量(P<0.05),减少细胞凋亡(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可导致BCAT1表达上调,BCAT1基因沉默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华蟾素通过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调控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雄图 龚瑾 +2 位作者 练志明 包真 陈元岩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究华蟾素通过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1,BCAT1)调控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SW480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低浓度华蟾素组(22.5μg/L)、中浓度华蟾素组(45μg/L)、高浓度华蟾素组(90... 目的探究华蟾素通过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1,BCAT1)调控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SW480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低浓度华蟾素组(22.5μg/L)、中浓度华蟾素组(45μg/L)、高浓度华蟾素组(90μg/L),分别处理12 h、24 h、48 h。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中BCAT1表达水平。采用siRNA沉默BCAT1后,观察SW480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凋亡率。各组细胞处理后,CCK-8检测华蟾素对细胞的增殖影响;Q-PCR检测各组细胞BCAT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AT1蛋白表达水平。JC-1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SW480细胞中BCAT1高表达。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直肠癌细胞后,低浓度华蟾素处理后就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且在不同时间点,华蟾素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华蟾素处理SW480细胞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华蟾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且随着华蟾素浓度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各组细胞BCAT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低浓度的华蟾素处理48 h后,BCAT1mRNA、蛋白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下降,且随着华蟾素浓度的升高,BCAT1 mRNA。蛋白的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呈浓度依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BCAT1后,细胞较正常的SW480细胞增殖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可以通过抑制BCAT1的活性来抑制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 抑制增殖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利用酶抑制剂固定化磷脂酶A_1(PLA_1)的研究
5
作者 孙万成 宋龄英 +1 位作者 蒋笃孝 罗毅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6,共5页
在固定化磷脂酶A1时,利用酶抑制剂与磷脂酶A1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结合,使戊二醛基与磷脂酶A1的非活性氨基残基缩合,从而起到保护酶活性中心基团,提高固定化酶活力作用。实验证明磷酸盐是磷脂酶A1的竞争性抑制剂,并求出Ki值。
关键词 抑制 固定化 磷脂酶A1 氨基酸残基 酶活性
下载PDF
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肖英琪 李波 +3 位作者 王雨晴 冯帆 郑纳新 李伯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拟验证前期研究发现的bcat1基因表达产物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PDAC患者血清样本作为实验组,收集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 目的 本研究拟验证前期研究发现的bcat1基因表达产物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PDAC患者血清样本作为实验组,收集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BCAT1浓度,验证其作为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ELISA结果显示PDAC组患者血清BCAT1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 206)。PDAC组患者血清BCAT1浓度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3.80);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高于肝癌组和结直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3.80),与胃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33.80)。BCAT1与CA19-9的相关性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0.080 52),与CEA(R^(2)=2.265e-005)、CA125(R^(2)=0.025 88)和CA72-4(R^(2)=0.007 7)相关性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T1诊断PDAC的AUC优于CA72-4,与CA125和CEA相当,劣于CA19-9;BCAT1 cut off值为1.556ng/mL,敏感度为64.1%,特异度为80%。BCAT1在PDAC早中期患者血清浓度中位数为0.283 ng/mL,晚期患者升高为0.48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029);在肿瘤≥40 mm(U=641)、中低分化(U=435)、胰头部位(H=2.767)均表现为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观测的BCAT1浓度在第0天和1~30天(U=44)、31~60天和61~90天(U=36)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CAT1作为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PDAC的鉴别诊断、肿瘤分期、疾病进展判断具有参考价值,是目前现有的PDAC血清标志物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金轩 余乐 +3 位作者 杨玉卓 罗荣华 何严萍 郑永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412,共8页
为提高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酯衍生物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的酰胺替代酯键,设计合成了24个DB02氨基酸酰胺衍生物2a~2x。采用MTT法及合胞体计数评估了其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发现... 为提高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酯衍生物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的酰胺替代酯键,设计合成了24个DB02氨基酸酰胺衍生物2a~2x。采用MTT法及合胞体计数评估了其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HIV-1活性,其中活性最佳的5个化合物2d、2i、2l、2s、2w的抗病毒效果均优于先导化合物DB02,且具有优良的治疗指数(TI>1000.00)。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为DB02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0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 氨基酸酰胺衍生物 抗HIV-1活性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中富 乐胜 +3 位作者 梁艳冰 詹红 唐皓 荆小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致多器官损伤的原因,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 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术前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 0 35 80灌胃。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血清肿瘤... 目的 探讨脓毒症致多器官损伤的原因,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 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术前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 0 35 80灌胃。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以及生化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 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 -MB)浓度的变化。结果 CL P术后大鼠血清TNF-α、IL -1β显著升高,AL T、BU N、Cr、CPK- MB也进行性升高;血清AL T、BU N、Cr、CPK -MB变化与TNFα、IL 1β呈显著正相关。应用SB2 0 35 80后,血清TNF-α、IL- 1浓度显著降低,同时AL T、BUN、Cr、CPK MB也降低。结论 TNF-α、IL- 1β的大量释放是脓毒症致多器官损伤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对脓毒症所致多器官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 多器官损伤 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作用研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SB203580 P38MAPK抑制 MAPK信号转导通路 血清TNF 丙氨酸转氨酶 肌酸磷酸激酶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多肽抗生素apidaecin抑制CHO细胞Aβ1-42的生成
9
作者 杨京 徐恒卫 +1 位作者 彭学贤 刘景生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γ-分泌酶具有分解老年痴呆相关前体蛋白APP从而生成具有生物毒性的Ap的作用。多肽抗生素apidaecin的已知特性显示它拟似γ-分泌酶底物。Apidaecin序列具有和APP分子蛋白中γ-分泌酶剪切位点附近相同的邻近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Ap... 目的:γ-分泌酶具有分解老年痴呆相关前体蛋白APP从而生成具有生物毒性的Ap的作用。多肽抗生素apidaecin的已知特性显示它拟似γ-分泌酶底物。Apidaecin序列具有和APP分子蛋白中γ-分泌酶剪切位点附近相同的邻近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Apidaecin序列所富含的碱性氨基酸残基(R,H)使。pidaeei。具有大量的阳离子基团,可结合γ-分泌酶中的两个保守的天冬氨酸活性基团。并且apidaecin的稳定性和极易穿透细胞膜的特性显示它具有γ-分泌酶抑制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分泌酶抑制 apidaecin 多肽抗生素 1-42 CHO细胞 Apidaecin 前体蛋白 氨基酸残基 生物毒性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Dickkopf-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兰丰 沈思兰 钱方兴 《肝脏》 2018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Dickkopf(DKK)蛋白家族共有DKK-1、DKK-2、DKK-3、DKK4及一个独特的DKK-3相关蛋白(DKKL1/SGY-1)5个成员,且均为分泌性糖蛋白。DKK-1,DKK-2和DKK4的分子量在25kDr和29kDr之间,DKK-3的分子量为38kDr,除SGY-1夕卜,其他家族成员在结构上均... Dickkopf(DKK)蛋白家族共有DKK-1、DKK-2、DKK-3、DKK4及一个独特的DKK-3相关蛋白(DKKL1/SGY-1)5个成员,且均为分泌性糖蛋白。DKK-1,DKK-2和DKK4的分子量在25kDr和29kDr之间,DKK-3的分子量为38kDr,除SGY-1夕卜,其他家族成员在结构上均含有一个N端信号肽和两个保守的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RD),即CyS1和CyS2,但这些成员间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1]。CyS1和CyS2被一个不同长度的连接区域隔开,这一连接区域在DKK-1、DKK-2和DKK4之间较为接近,是有51到56个氨基酸组成,而在DKK-3中仅有13个氨基酸组成,故其他成员间的相似性要高于DKK-3。DKK-1、DKK-2和DKK4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46%到50%,然而DKK-3和其他成员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37%到40%[2]。目前还没有确定SGY-1相关的功能结构,其相关的生物学作用也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抑制 DKK-1 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组成 相关蛋白 家族成员 序列同源性
下载PDF
梨树除草剂药害的发生与预防措施
11
作者 吕润航 李丹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8期37-38,共2页
1药害发生情况。2甲·双氟是由2甲4氯异辛酯和双氟磺草胺按照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一种麦田除草剂。双氟磺草胺是一种磺酰胺类超高效内吸性除草剂,是支链氨基酸的合成抑制剂,施药后,可以传导至杂草全株,通过抑制杂草体内乙酰乳酸合成... 1药害发生情况。2甲·双氟是由2甲4氯异辛酯和双氟磺草胺按照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一种麦田除草剂。双氟磺草胺是一种磺酰胺类超高效内吸性除草剂,是支链氨基酸的合成抑制剂,施药后,可以传导至杂草全株,通过抑制杂草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杀灭杂草,杀草彻底,不会复发。在低温下药效稳定,特别是在2℃时仍能保证药效稳定;2甲4氯异辛酯是一种激素型除草剂,施药后,很容易被根和叶部吸收和传导,破坏植物的新陈代谢,致使植物变型,肿裂霉烂而死亡。二者混合后,除草效果十分明显,对刺儿菜等恶性杂草杀灭效果也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除草效果 支链氨基酸 合成抑制 恶性杂草 除草药害 磺酰胺类 杀灭效果
下载PDF
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炜嘉 郑亦胡 +4 位作者 洪重 余华军 戴宁高 叶瑞凡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TIMP1、MMP2和COL1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SC-LX2细胞后,实验组(转染p-BCAT1)HSC-LX2细胞和对照组(转染Vec)HSC-LX2细胞相比,促进纤维化的ACTA2、TIMP1、COL1A1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抗纤维化的MMP2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AT1增强HSC-LX2人肝星状细胞中ACTA2、TIMP1、COL1A1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抗纤维化相关基因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与食管癌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超 马洪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环氧化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G2(PGG2) 和前列腺素H2(PGH2)的限速酶.其为两种:COX-1和COX-2,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60%以上相同.COX-1在人体的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中都有稳定的表达,主要参与黏膜细胞的保护、脏器血流的调节和凝... 环氧化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G2(PGG2) 和前列腺素H2(PGH2)的限速酶.其为两种:COX-1和COX-2,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60%以上相同.COX-1在人体的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中都有稳定的表达,主要参与黏膜细胞的保护、脏器血流的调节和凝血机制的完成等生理过程,COX-2在生理情况下几乎不表达,在许多促炎症和致突变因素的作用下,COX-2可以很快地被诱导出来,并参与病理过程. 近来的研究表明,COX-2不仅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病理过程的发展阳性相关,与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预后好坏等临床参数也呈正相关关系.食物及饮水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等可以诱导Ha—ras、Rb、p53、RAR—β等基因的突变,通过PKC途径、MAPK途径、PI一3K途径、NF-κB和AP-1途径等诱导COX-2的表达. COX-2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细胞的增生凋亡、血管的生成、局部的侵润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食管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正逐渐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特异性COX-2抑制 亚硝胺类化合物 COX-1 HA-RAS MAPK途径 前列腺素 病理过程 花生四烯酸 氨基酸序列 食管癌组织 远处转移率 局部复发率 PI-3K NF-kB 组织细胞 黏膜细胞 生理过程 凝血机制 相关关系 临床参数
下载PDF
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转化药理学教学实验的尝试
14
作者 马爱妞 王永祥 《海峡药学》 201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在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尝试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转化为药理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新发现的慢性疼痛靶点分子D-型氨基酸氧化酶(DAAO)抑制剂苯甲酸钠引入药物镇痛实验;将新型降糖药GLP-1类似物exenatide... 在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尝试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转化为药理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新发现的慢性疼痛靶点分子D-型氨基酸氧化酶(DAAO)抑制剂苯甲酸钠引入药物镇痛实验;将新型降糖药GLP-1类似物exenatide及新型抗高血糖靶点分子钠-葡萄糖2型转运体(SGLT2)的特异性抑制剂dapagliflozin引入降血糖药物实验,不但丰富了原实验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而且拉近了前沿科学研究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直接了解和感受到一个新的药物靶点的发现对新药研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非常有助于对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D-型氨基酸氧化酶 GLP-1受体 EXENATIDE SGLT2抑制
下载PDF
沉默BCAT1对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
15
作者 石新芳 王育民 +2 位作者 张凯秀 崔国峰 何小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27-3531,共5页
目的探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在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空白质粒组(NC-shRNA)、感染组+BCAT1干扰质粒组(BCAT1-shRNA),采用盲肠结扎... 目的探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在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空白质粒组(NC-shRNA)、感染组+BCAT1干扰质粒组(BCAT1-shRNA),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造模成功后采用NC-shRNA转染NC-shRNA组大鼠,BCAT1-shRNA转染BCAT1-shRNA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BCAT1和C-反应蛋白(CR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各组大鼠SCr、BUN水平升高(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升高以及BCAT1和CR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感染组和NC-shRNA组相比,BCAT1-shRNA组大鼠体内TNF-α、IL-1β、IL-6以及BCAT1和CRP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沉默BCAT1基因沉默可以抑制CRP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腹腔感染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基因沉默 急性肾损伤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唑嘧磺草胺原药国内登记动态
16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5期19-19,共1页
继美国陶氏益农于2012年10月24日在中国成功登记除草剂唑嘧磺草胺原药后,连云港禾田化工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原药登记的企业。唑嘧磺草胺属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使蛋白质... 继美国陶氏益农于2012年10月24日在中国成功登记除草剂唑嘧磺草胺原药后,连云港禾田化工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原药登记的企业。唑嘧磺草胺属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使蛋白质合成受阻,植物停止生长。残效期长、杀草谱广,土壤、茎叶处理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嘧磺草胺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 登记动态 原药 国内 蛋白质合成 支链氨基酸 抑制
下载PDF
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杰 袁军 +2 位作者 刘继东 付群梅 吴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采用常规的室内生测和生化方法,开展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作用机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5mg/L 浓度的三种支链氨基酸即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能完全恢复丙酯草醚对高粱茎的生长抑制作用,而添加相同浓度的单一支链氨基酸只能... 采用常规的室内生测和生化方法,开展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作用机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5mg/L 浓度的三种支链氨基酸即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能完全恢复丙酯草醚对高粱茎的生长抑制作用,而添加相同浓度的单一支链氨基酸只能部分消除其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丙酯草醚 IC_(50)>100mg/L,而双草醚 IC_(50)值为10^(-5)~10^(-4)mg/L,说明丙酯草醚对离体 ALS 没有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丙酯草醚对 ALS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降低,对 ALS 的抑制作用增加。因此,丙酯草醚使植物体内必需的支链氨基酸合成受阻,仍然属于 ALS 抑制剂,但其作用方式不同于磺酰脲类和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等典型的 ALS 抑制剂,它类似于前体农药,即在植物体内通过代谢活化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酯草醚 新型除草 作用机理 支链氨基酸 生长抑制作用 ALS抑制 植物体内 生化方法 机理研究 试验结果 异亮氨酸 离体条件 IC50 处理时间 水杨酸类 磺酰脲类 作用方式 代谢活化 缬氨酸 双草醚 酶活力 AIS 浓度 添加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川 徐小艳 +1 位作者 胡晓舒 杨金花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EO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EOC患者临床资料的相...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EO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EOC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总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96例EOC患者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BCATl蛋白表达阴性率分别为40.71%(41/96)、71.88%(69/96),阳性率分别为57.29%(55/96)、28.13%(27/96),EO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T1蛋白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腹水无关(P>0.05),BCAT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AT1蛋白表达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组(χ^(2)=6.099,P=0.014),经Lon-rank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BCAT1蛋白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6.645、1.345、2.645、8.45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BCAT1蛋白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645、3.325、3.967,P<0.05)。结论BCAT1在EOC癌组织中表达上升,其表达情况与EOC患者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微小RNA-135a-5p对胰腺癌增殖、迁移和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仕军 李忠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5a-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和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采用脂质...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5a-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和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将miR-135a-5p mimic瞬时转染至Panc1和AsPc-1细胞中,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顺铂处理Panc1和AsPc-1细胞,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变化,以比较各组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使用在线软件预测miR-135a-5p下游靶基因,并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35a-5p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3±0.08比1.03±0.18),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0.30±0.13,0.56±0.09比0.97±0.12,P<0.05);miR-135a-5p mimic组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中BC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35a-5p可靶向调控BCAT1基因的表达。miR-135a-5p mimic组Panc1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Panc1细胞共转染miR-135a-5p mimic和BCAT1过表达载体,可部分逆转miR-135a-5p上调介导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增加。结论miR-135a-5p在胰腺癌中低表达,上调miR-135a-5p可通过靶向BCAT1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5a-5p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胰腺癌 耐药
原文传递
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葳 庄严 刘鹏飞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中胞裂蛋白9(SEPT9)、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和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中胞裂蛋白9(SEPT9)、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和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范围和性别比例与病例组相近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单基因和联合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单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7%(70/105)、44%(46/105)、45%(47/105)和46%(48/105),均高于对照组(均为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例组血液中上述4种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高于单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血液中SEPT9、IRF4、BCAT1、IKZF1单基因甲基化及4种基因联合甲基化状态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相关(均P<0.05)。结论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较单基因甲基化检测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检测的阳性率,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胞裂蛋白9 干扰素调节因子4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