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肖特基二极管单片集成芯片的340 GHz收发链路
1
作者 张明浩 董亚洲 梁士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9-375,共7页
针对太赫兹通信及成像等系统对高集成度射频收发链路的需求,在自主研制的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的基础上,建立了器件的精确模型,设计并制备出基于二极管的倍频/混频单片集成芯片,解决了传统二极管装配难度大、一致性差的难题,提高了器件的... 针对太赫兹通信及成像等系统对高集成度射频收发链路的需求,在自主研制的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的基础上,建立了器件的精确模型,设计并制备出基于二极管的倍频/混频单片集成芯片,解决了传统二极管装配难度大、一致性差的难题,提高了器件的性能。成功研制出170 GHz、340 GHz倍频器和340 GHz混频器模块,并且开发出集成化的340 GHz发射与接收链路。发射端一体化模块实现了342 GHz功率为22 mW的输出,接收端一体化模块实现了330~350 GHz单边带变频损耗在10 dB上下。该模块的开发为未来太赫兹通信及成像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 太赫兹肖特基二极管 倍频器 混频器 收发链路
下载PDF
新型RS-232收发链路
2
作者 贾英江 贾向英 《机电一体化》 2003年第3期88-89,共2页
RS-232标准最初旨在用于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之间的点对点通讯.某些情况下,需要在一个链路中连接多余的收发器.
关键词 RS-232 收发链路 点对点通讯 冗余 过压保护 数据总线
下载PDF
空空导弹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及通信链路分析
3
作者 王鹏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4期94-98,共5页
相控阵制导是新型空空导弹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该体制下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利用特征值分解算法减少通信波形与雷达波形的互相关性,并详细分析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通信收发链路性能,证实在多通道ADBF算法的支持下,30 km作... 相控阵制导是新型空空导弹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该体制下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利用特征值分解算法减少通信波形与雷达波形的互相关性,并详细分析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通信收发链路性能,证实在多通道ADBF算法的支持下,30 km作用距离时典型通信速率可达2 Mb/s以上,且仍有约10 dB的比特信噪比余量。利用计算机仿真完成了一体化波形的调制解调和误比特率性能测试,验证其性能与FSK调制基本相当,整个设计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亦可用于其他战术导弹的雷达通信复合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相控阵 雷达通信一体化 过采样 特征值分解 收发链路
下载PDF
射频集成电路校准技术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松亭 颜盾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58-4074,共17页
射频集成电路(RFICs)对工艺偏差、器件失配、器件非线性等引入的静态非理想因素以及温度变化、增益改变、输入/输出频率变动等引入的动态非理想因素所表现出的鲁棒性较差。该文深入挖掘影响射频集成电路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对典型的校准... 射频集成电路(RFICs)对工艺偏差、器件失配、器件非线性等引入的静态非理想因素以及温度变化、增益改变、输入/输出频率变动等引入的动态非理想因素所表现出的鲁棒性较差。该文深入挖掘影响射频集成电路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对典型的校准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高性能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集成电 校准技术 射频收发链路 频率综合器 多片同步
下载PDF
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强鲁棒性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李松亭 陈利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3-3655,共13页
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是未来人类社会构建更好通信体验的关键基础.受限于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随机偏差和失配,弱鲁棒性问题成为制约高速通信系统规模化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本文深入挖掘影响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性能的... 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是未来人类社会构建更好通信体验的关键基础.受限于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随机偏差和失配,弱鲁棒性问题成为制约高速通信系统规模化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本文深入挖掘影响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对收发链路I/Q失配校准、数/模混合波束合成收发链路多通道幅相失配校准、发射阵列非线性失真补偿等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未来构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的高速通信场景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IMO毫米波高速通信 鲁棒性 收发链路I/Q失配校准 收发链路多通道幅相失配校准 发射阵列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校准
下载PDF
基于涡旋电磁波的大容量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震 张德智 +1 位作者 李金龙 冯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7期156-162,221,共8页
鉴于涡旋电磁波所体现出的独特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以及其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在理论上所具有的无穷维度模态正交特性,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和雷达探测与成像领域均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通过涡旋电磁波空间电磁场的分布和... 鉴于涡旋电磁波所体现出的独特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以及其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在理论上所具有的无穷维度模态正交特性,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和雷达探测与成像领域均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通过涡旋电磁波空间电磁场的分布和原理入手,采用在C波段设计阵元交替排布的双圆环均分天线阵列,并基于带状线屏蔽性能强的优势设计4路1分8的叠层馈电网络,从而产生4种混合模态(+1,-1,+2,-2)的涡旋天馈系统;通过搭建混合模态涡旋电磁波大容量通信系统测试收发天馈之间模态隔离度大于15 dB,在此基础上加入软件无线电平台验证通信系统多路涡旋波信号传输特性,测试验证4个端口均可正确接收、解调电磁信号,实现频谱效率4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态 涡旋电磁波 带状线 大容量通信 OAM射频收发链路
下载PDF
北斗新一代卫星时分体制星间链路测量的系统误差标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军洋 胡小工 +8 位作者 唐成盼 周善石 李冉 朱陵凤 唐桂芬 胡光明 常志巧 吴杉 苏冉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671-2679,共9页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已在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上成功实现了星间链路(ISL)相互伪距测量.对时分体制Ka频段星间钟差测量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星间钟差测量的随机误差水平达到了10 cm(RMS)水平,但其中仍包含显著的系统性测量误差.该系统...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已在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上成功实现了星间链路(ISL)相互伪距测量.对时分体制Ka频段星间钟差测量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星间钟差测量的随机误差水平达到了10 cm(RMS)水平,但其中仍包含显著的系统性测量误差.该系统误差严重影响了星间链路测量在星间时间同步和提升轨道精度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该系统误差来源于星间链路信号收发设备的时延.该时延在地面环境难以标定,且地面标定值在卫星入轨和在轨工作期间受空间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利用BDS星地L双向时频传递设备采集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测量数据,对星间链路收发设备的组合时延进行最优估计.估计的具体策略是对任意一个卫星对,利用这两颗卫星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数据,解算这两颗卫星星间链路设备的组合时延.对2IGSO/2MEO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连续14 d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每天对每颗卫星解算一组星间链路组合时延值,该时延值的时间序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14 d内的标准偏差小于0.3 ns.将获得的组合时延值应用于星间相对钟差的测量,星间链路对地数据测定钟差与星地L双向钟差测量结果得到的钟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组合时延的自洽性.结果表明,星间链路数据对MEO卫星境外弧段钟差预报精度提升尤为明显:钟差监测弧段提升达到全弧段的40%以上;卫星入境后,M1S预报误差从3.59降低至0.86 ns,M2S从1.94降低至0.57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 星间 收发链路组合时延 钟差测定 MEO卫星
原文传递
涡旋电磁波轨道角动量模态抗干扰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屹峰 单明明 +2 位作者 孔旭东 冯强 李龙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3-784,共12页
鉴于涡旋电磁波所体现出的独特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以及其携带的轨道角动量(OAM)在理论上所具有的无穷维度模态正交特性,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和雷达探测与成像领域均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该文主要从涡旋电磁波空间电... 鉴于涡旋电磁波所体现出的独特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以及其携带的轨道角动量(OAM)在理论上所具有的无穷维度模态正交特性,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和雷达探测与成像领域均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该文主要从涡旋电磁波空间电磁场分布的角度以及OAM模态正交性保持的角度,重点对涡旋电磁波射频收发链路中OAM模态的抗干扰性能进行分析。在C波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平面阵列天线用来产生和接收携带有OAM模态为l=+1和l=-2的涡旋电磁波束,并建立起涡旋电磁波的射频收发链路。通过引入一个喇叭天线作为干扰源,以相应涡旋电磁波束的OAM模态谱分布以及OAM模态正交性作为主要的分析依据,在不同干扰场景下抗干扰性对涡旋电磁波的收发射频链路的OAM模态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该文对设计的天线模型进行加工和测试,对涡旋电磁波射频收发链路中OAM模态抗干扰性能的分析,可以为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及雷达探测与成像等有关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和设计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 轨道角动量(OAM) 阵列天线 OAM模态抗干扰 OAM射频收发链路 OAM模态谱
下载PDF
Precise Transceiver-Free Localization in Complex Indoor Environment 被引量:3
9
作者 Rui Mao Peng Xiang Dian Zh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28-37,共10页
Transceiver-free object localization can localize target through using Radio Frequency(RF) technologies without carrying any device, which attracts many researchers' attentions. Most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usual... Transceiver-free object localization can localize target through using Radio Frequency(RF) technologies without carrying any device, which attracts many researchers' attentions. Most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usually first deploy a number of reference nodes which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n select only some wireless links, whose signals are affected the most by the transceiver-free target, to estimate the target position. However, such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adopt an ideal model for the target, the other link in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interference behavior are not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drawback, we propose a method which is able to precisely estimate the transceiver-free target position. It not only can leverage more link information, but also tak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into account. Two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in our system, one is Best K-Nearest Neighbor(KNN) algorithm, the other i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algorithm. Our experiments are based on Telos B sensor nodes and performed in different complex lab areas which have many different furniture and equipmen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localization error is round 1.1m.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localization accuracy is increased nearly two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localization transceiver-free radio map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下载PDF
Evolution to 200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10
作者 Mamadou Diallo Diouf Ahmed D. Kora +1 位作者 Octave Ringar C. Aupetit-Berthelemot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2年第11期723-728,共6页
New 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ims at providing more than 100 Gb/s capacity. Thanks to recent progress enabling a variety of optical transceivers up to 40 Gb/s, many evolution possibilities to 200G PONs (pas... New generati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ims at providing more than 100 Gb/s capacity. Thanks to recent progress enabling a variety of optical transceivers up to 40 Gb/s, many evolution possibilities to 200G PON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uld be investigated. This work proposes two directly deployable cases of evolution to 200G P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mproved optical transceivers and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he physical layer of the optical network has been simulated with OptiSystem software to show the communication links performances behavior when considering key components parameters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network design for a given area.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s and financial cost comparison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200G PON NG PON FIBER wideband network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