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膝关节解剖标志点的研究:股骨内收肌结节
1
作者 张淼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5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在亚洲人群中,股骨内外髁宽度(the trans-epicondylar femoral width,FW)和股骨内收肌结节(the adduc-tor tubercle,AT)至膝关节线(the femoro-tibial joint line,JL)的垂直距离(ATJ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 目的:探究在亚洲人群中,股骨内外髁宽度(the trans-epicondylar femoral width,FW)和股骨内收肌结节(the adduc-tor tubercle,AT)至膝关节线(the femoro-tibial joint line,JL)的垂直距离(ATJ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完成的膝关节DR数据共95例,从X线正位上测量股骨内外髁宽度(the trans-epicondylar femoral width,FW)和股骨内收肌结节(the adductor tubercle,AT)至膝关节线(the femoro-tibial joint line,JL)的垂直距离(ATJL),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W与ATJL有相关性,比值趋近于0.53.结论:股骨内收肌结节在临床上可作为膝关节置换术中评估关节高度的新标志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收肌结节 股骨上髁间宽度 膝关节线 比值
下载PDF
膝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股骨定位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渝 王国梁 夏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428,共5页
内侧髌股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目前主要采用Schottle点、Stephen点、內收肌结节辅助定位点三种定位方法,前二者基于放射学辅助2D投影技术,后者基于临床解剖标志,均能够对解剖附着点进行有效定位,为手术重建MPFL提供帮助。三种内侧髌股韧... 内侧髌股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目前主要采用Schottle点、Stephen点、內收肌结节辅助定位点三种定位方法,前二者基于放射学辅助2D投影技术,后者基于临床解剖标志,均能够对解剖附着点进行有效定位,为手术重建MPFL提供帮助。三种内侧髌股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基于临床解剖标志定位结合影像学辅助3D重建技术定位应当是未来定位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骨韧带 Schottle点 Stephen点 股骨内侧髁 收肌结节
下载PDF
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尖端分叉长度与固定位置对股骨下段骨折固定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赵玉峰 李怀先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9-9,共1页
目的:对照性研究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尖端固定针四种不同的分叉长度及两种不同的固定位置对股骨下段固定强度,为规范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与它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转子尖端与内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处的横断型... 目的:对照性研究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尖端固定针四种不同的分叉长度及两种不同的固定位置对股骨下段固定强度,为规范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与它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转子尖端与内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处的横断型股骨骨折模型。将固定器尖端固定针在导针的侧边出口处以远的分叉长度分为2cm、4cm、6cm与8cm四组,分叉尖端平面控制在内收肌结节平面;另一组选择尖端分叉长度4cm,分叉尖端平面控制在内收肌结节以近3cm平面,标本分别进行抗扭试验与抗弯试验。结果:抗扭试验,尖端分叉长度为2cm、4cm、6cm和8cm,四组的抗扭强度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尖端分叉长度为4cm,固定器不同的两组的抗扭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尖端分叉长度4cm,分叉尖端平面处于内收肌结节平面组的抗扭强度分别是6cm组、8cm组、2cm组和固定位置处于内收肌结节以近3cm组的抗扭强度的1.5倍、23倍、29倍和4.5倍;抗弯试验,尖端分叉长度为6cm和4cm,分叉尖端平面处于内收肌结节平面的两组抗弯强度最优,两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cm组的抗弯强度次之,与4cm、6c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尖端分叉长度为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 固定器 股骨下段骨折 分叉 效果影响 固定位置 实验研 收肌结节 抗扭强度 节平面
下载PDF
膝外翻股骨髁上内侧V形截骨矫形术
4
作者 贾卫斗 郭开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5年第6期422-423,共2页
膝外翻是骨科较常见的下肢畸形,传统的截骨方法存在一些弊病。我院自1983年~1993年,为12例膝外翻病人行股骨髁上内侧V形截骨矫正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5例,女7例,左侧8例,右侧4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1.5... 膝外翻是骨科较常见的下肢畸形,传统的截骨方法存在一些弊病。我院自1983年~1993年,为12例膝外翻病人行股骨髁上内侧V形截骨矫正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5例,女7例,左侧8例,右侧4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1.5岁,矫正角度20°~25°5例,26°~30°7例。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 腰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矫形术 膝外翻畸形 V形截骨术 股骨髁 下肢力线 截骨矫正术 膝关节 关节面 收肌结节 骨膜剥离
下载PDF
膝内外翻手术方法的改进
5
作者 王德民 吕春祥 舒遵甲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2-42,共1页
膝内外翻是一种后天畸形,病人多因不适于远行、膝痛、及外形不美等就诊,一般均以手术治疗。基于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断端加压"理论,我们改进了截骨方式,对15例病人的24个肢体,采用了"侧方嵌插式截骨术",取得了良好效... 膝内外翻是一种后天畸形,病人多因不适于远行、膝痛、及外形不美等就诊,一般均以手术治疗。基于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断端加压"理论,我们改进了截骨方式,对15例病人的24个肢体,采用了"侧方嵌插式截骨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一般资料均为女性,年龄16~26岁,股骨病变15个,胫骨病变9个,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9例。二、操作方法 1.膝外翻:采用大腿下端前内侧入路,显露骨质后,于内收肌结节水平,股骨内侧面,做尖端向下的"V"形截骨,术中应用宽弧形凿,不必先钻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外翻 前内侧入路 收肌结节 膝外翻 后天畸形 截骨术 嵌插 截骨方式 骨病变 内侧面
下载PDF
鹅足区疼痛的初步探討
6
作者 游代仁 《四川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9名水球运动员和3名蛙泳运动员鹅足区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着重讨论了运动员鹅足疼痛的原因。作者认为鹅足区疼痛的内在原因是膝关节内侧鹅足的特殊解剖结构。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 缝匠 外在原因 膝外翻 内侧半月板 膝关节屈曲 收肌结节 滑液 外展 半腿
下载PDF
国人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线不均匀沉降的影像学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海贺 左建林 +3 位作者 李钊 杨育晖 刘潼 高忠礼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膝骨关节炎(KOA)患者X线基本参数,探究膝关节线重塑及不均匀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48例(192膝)KOA患者,其中男性50例(59膝),女性98例(133膝);年龄41~81岁... 目的通过测量膝骨关节炎(KOA)患者X线基本参数,探究膝关节线重塑及不均匀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48例(192膝)KOA患者,其中男性50例(59膝),女性98例(133膝);年龄41~81岁,平均(64±9)岁。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成<60岁组和≥60岁组,并按K-L分级对KOA患者进行分型。在膝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标志到膝关节线的距离、股骨髁高度及胫骨平台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内收肌结节、腓骨头高点到膝关节线的距离分别为(50±5)mm(ATJL)、(17±5)mm(FHJL)。股骨内髁(MFCA)、股骨外髁(LFCA)、胫骨内侧平台(MTPA)、胫骨外侧平台(LTPA)高度分别为(49±5)mm、(47±6)mm、(4±5)mm、(9±4)mm。股骨髁宽度(FW)为(93±7)mm,并与ATJL呈正相关(r=0.651,P<0.001)。不同性别间FW、ATJL、MFCA、LF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组间MT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29)。不同K-L分级MT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03),且MTPA与K-L分级呈负相关(r=-0.241,P=0.001)。结论胫骨内侧平台高度与KO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以用来评价KOA的严重程度。在KOA患者中ATJL与FW具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髁及胫骨外侧平台高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胫骨内侧平台高度显著降低,提示胫骨平台随年龄增长存在不均匀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收肌结节 不均匀沉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