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1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聚焦叙事视角 重新编排教材剧本——“学习改写”写作指导
2
作者 郭瑜 《中学语文》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以《守株待兔》的改写为例,探讨改写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改写的规则提高自己的文本改编能力,以《智取生辰纲》为例分析叙事视角的重要性。通过聚焦叙事视角进行改写、巧妙重新编排教材剧本等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改写这一写作技... 以《守株待兔》的改写为例,探讨改写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改写的规则提高自己的文本改编能力,以《智取生辰纲》为例分析叙事视角的重要性。通过聚焦叙事视角进行改写、巧妙重新编排教材剧本等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改写这一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 写作指导 叙事视角 剧本改编
下载PDF
梦与醒的通路:苏轼的“应梦”叙事与记忆改写
3
作者 周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通过联想建立起的抽象对应关系,苏轼寻找到梦境与现实相互转化的现实依据,为“人生如梦”命题提供理性解释路径的同时,也使其“应梦”故事的书写,形成了以抽象关系而非具象的图像对应为核心的固定叙述模式。当梦境经过了较长时间而转化... 通过联想建立起的抽象对应关系,苏轼寻找到梦境与现实相互转化的现实依据,为“人生如梦”命题提供理性解释路径的同时,也使其“应梦”故事的书写,形成了以抽象关系而非具象的图像对应为核心的固定叙述模式。当梦境经过了较长时间而转化为记忆时,梦醒转化的现实逻辑也促使苏轼在保留抽象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梦境记忆的改写。出于对风格、主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统一性与自我形象塑造等现实层面的考量,苏轼对梦境记忆的改写也呈现出作为书写策略的面相。苏轼“应梦”故事的书写显示出作为文学作品的记忆书写所处的过去、当下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应梦 梦醒转化 记忆改写 形象塑造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研究——以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改写为中心
4
作者 郑晶 昔秀颖 《东疆学刊》 202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改写行为。为了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翻译的韩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背景,采用ST、TT对比分析法,可以有效分析韩国文学作... 文学翻译是一种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改写行为。为了探讨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翻译的韩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背景,采用ST、TT对比分析法,可以有效分析韩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改写事例以及导致改写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及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影响下,译者在翻译韩国文学作品时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写,且这种改写使得原作的人物形象以及韩国文学的形象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文学 翻译 意识形态 改写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赛珍珠版《水浒传》人物诨名英译研究
5
作者 吴越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581-587,共7页
《水浒传》一书文学地位崇高、文化内涵丰厚,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各自诨名形象贴切,属文化负载词范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国内学者对该书赛珍珠版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的研究层出不穷,然其间不足亦彰明较著:研究力度有所不足,体现... 《水浒传》一书文学地位崇高、文化内涵丰厚,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各自诨名形象贴切,属文化负载词范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国内学者对该书赛珍珠版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的研究层出不穷,然其间不足亦彰明较著:研究力度有所不足,体现为核心论文数量偏少、研究重点多放在对赛版的道德评判上,论证模式普遍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本文从改写理论入手,以批判思维客观正视该书人物诨名英译研究存在的实际弊端,并以此为范例探究以求规避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而助推中华优秀作品外译、中华文化核心精神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赛珍珠 传播 诨名 改写理论 批判思维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天堂蒜薹之歌》修辞格英译研究
6
作者 唐美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天堂蒜薹之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是莫言写作风格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本文以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为背景,研究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大因素对译者的操控,研究发现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受到三种因素的操控,从而对修辞格... 《天堂蒜薹之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是莫言写作风格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本文以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为背景,研究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大因素对译者的操控,研究发现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受到三种因素的操控,从而对修辞格进行了适当的改写,揭示译者如何在原文和读者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之间进行取舍。对莫言小说修辞格英译的研究为当代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修辞格的翻译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修辞格英译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诗学复刻与改写:《边城》金介甫英译本女性形象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曾繁健 廖伟斌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当前,对《边城》英译本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集中于民俗文化翻译分析、中国文化传播及翻译策略选择等。本文首先依据操纵学派的翻译观,给出可视化分析的技术路线。其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边城》金介甫英译本Border Town进... 当前,对《边城》英译本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集中于民俗文化翻译分析、中国文化传播及翻译策略选择等。本文首先依据操纵学派的翻译观,给出可视化分析的技术路线。其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边城》金介甫英译本Border Town进行文本编码,获取对应的原语文本编码数据。随后将编码内容进行词性标注,收集其中的形容词数量等信息,获得直观的中英文本女性形象对比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将译文中翠翠等六大女性形象的诗学复刻与改写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梳理出金介甫英译本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之道——了解背景、尊重原文、践行译者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介甫英译本 女性形象 诗学复刻 改写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露易丝·格丽克图形-背景置换的神话改写策略
8
作者 陈小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5-192,共8页
神话创造性现代改写是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格丽克在诗歌中巧妙利用图形-背景置换的改写策略,从生存阈限、女性意识和神话日常化三个维度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生活镶嵌。诗集《阿弗尔诺》里的冥后珀尔塞福涅在冥界与大地... 神话创造性现代改写是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格丽克在诗歌中巧妙利用图形-背景置换的改写策略,从生存阈限、女性意识和神话日常化三个维度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生活镶嵌。诗集《阿弗尔诺》里的冥后珀尔塞福涅在冥界与大地间漂泊的生存阈限被凸显,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之漂泊感;诗集《草场》则前景化奥德修斯之妻珀涅罗珀的女性独立意识,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而日常生活图形化和元神话背景化的改写则赋予神话和日常生活陌生化的熟悉感。图形-背景的置换有助于经典再生成,呼应了经典创新的时代召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易丝·格丽克 神话改写 《阿弗尔诺》 《草场》 图形-背景置换
下载PDF
《好了歌注》英译改写的认知研究
9
作者 彭志瑛 谭诗华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诗词曲赋以其独特的诗学形态,在翻译时常会发生改写现象。改写背后的认知理据是翻译行为的动因之一。Langacker的识解理论能有效解释《好了歌注》霍译本和杨译本的改写现象。两个译本因立足的辖域和背景不同,观察事物的切入点不同,图形... 诗词曲赋以其独特的诗学形态,在翻译时常会发生改写现象。改写背后的认知理据是翻译行为的动因之一。Langacker的识解理论能有效解释《好了歌注》霍译本和杨译本的改写现象。两个译本因立足的辖域和背景不同,观察事物的切入点不同,图形背景的铺排方式不同,对事物描写的精细程度也不同,因而实施了不同的翻译改写策略。诗歌翻译是创造性而非摹拟性活动,与译者的认知体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系统均有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了歌注》 翻译改写 识解理论
下载PDF
《色,戒》的改写与张爱玲自我形象的重塑
10
作者 万永凤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不仅征引本事、作品等“他人的前文本”,而且具有鲜明的“自我指涉”特征,承载了张爱玲的个人情感体验与生命隐痛。不过,《色,戒》中飘忽、朦胧的张爱玲气息难以捕捉,而重返小说创作及改写的历史语境,能帮助...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不仅征引本事、作品等“他人的前文本”,而且具有鲜明的“自我指涉”特征,承载了张爱玲的个人情感体验与生命隐痛。不过,《色,戒》中飘忽、朦胧的张爱玲气息难以捕捉,而重返小说创作及改写的历史语境,能帮助我们接近她隐秘的创作心理。梳理《色,戒》成文过程及改写时间,《小团圆》与《色,戒》的互文性对话关系浮出水面。自传小说《小团圆》对张爱玲作为“胡兰成妻”身份的回忆、复述,是张爱玲对自我生命隐痛的正视,由此产生的复杂情感构成了其改写《色,戒》的心理场域。因此,《色,戒》的改写不仅体现了张爱玲对作品的经典化诉求,更暗含了其摆脱被玷污的身份与重构自我形象的潜在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 戒》 张爱玲 《小团圆》 改写 自我形象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小说互文改写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6,共8页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互文改写类型,主要有仿格改写、戏拟改写和自我改写三种。仿格改写是一种正向改写或继承性改写,戏拟改写是对源文本的讽刺、调笑、变形、游戏和娱乐性的改写,自我改写则是作家在自己创作的前作基础上,重新进行增补、删...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互文改写类型,主要有仿格改写、戏拟改写和自我改写三种。仿格改写是一种正向改写或继承性改写,戏拟改写是对源文本的讽刺、调笑、变形、游戏和娱乐性的改写,自我改写则是作家在自己创作的前作基础上,重新进行增补、删改、移植与重塑的改写行为。不论是正向的仿格改写,还是逆向的戏仿改写,抑或是自我改写,都是经典重构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得经典的阐释空间不断扩大,丰富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表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小说 仿格改写 戏拟改写 自我改写
下载PDF
经典文学形象动画改写的审美倦怠与再创造问题探究——以孙悟空和哪吒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大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3期37-40,共4页
选取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并围绕其进行改写、开发,是动画创作常用的手段,也是国产动画在传承经典文学道路上颇具代表性的实施路径。在这些被改编的文学形象中,知名度最高,最为耀眼的,当属孙悟空和哪吒。从角色设计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梳... 选取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并围绕其进行改写、开发,是动画创作常用的手段,也是国产动画在传承经典文学道路上颇具代表性的实施路径。在这些被改编的文学形象中,知名度最高,最为耀眼的,当属孙悟空和哪吒。从角色设计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梳理当前不同版本的孙悟空与哪吒动画形象的演绎特点,可以窥探出当下国产动画改写经典文学形象的趋势,尤其是时代精神、受众群体、市场环境、媒介与技术等要素对作品的导向作用。在这些不同版本的孙悟空与哪吒的动画影片中,如何避免动画创作的类型化趋势以及受众的审美倦怠也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象 动画改写 审美倦怠 再创造 孙悟空 哪吒
下载PDF
论《李尔》对《李尔王》在现代视域下的经典改写
13
作者 梁艺 胡鹏(指导)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3-5,9,共4页
爱德华·邦德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剧作家,其创作的《李尔》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现代性改写。通过对主人公李尔王及其分化而来的考狄利娅和鬼魂的人物形象描写,解构莎士比亚笔下的文明标准,结合当代社会与其相似的政治矛盾... 爱德华·邦德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剧作家,其创作的《李尔》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现代性改写。通过对主人公李尔王及其分化而来的考狄利娅和鬼魂的人物形象描写,解构莎士比亚笔下的文明标准,结合当代社会与其相似的政治矛盾,着重突出暴力因素,将理性的创作理念融入戏剧改写中,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企图探究暴力以外解决途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李尔》 改写
下载PDF
“同一”理论视角下《西厢记》法译本的改写研究
14
作者 杨欣 李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新修辞学与翻译都以消除差异、实现交际和理解为目的。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是新修辞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为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改写现象提供理论支撑。在法国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中,“同一”... 新修辞学与翻译都以消除差异、实现交际和理解为目的。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是新修辞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为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改写现象提供理论支撑。在法国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中,“同一”理论中的“同情同一”和“无意识同一”表征明显:译者通过构建完整的叙事结构、弱化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和补充叙事细节,实现了从戏曲到小说的文体改写,兼顾了法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突出了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在故事内容、主要情节和人物情感等方面实现了读者与译文之间的“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理论 《西厢记》 法译本 改写
下载PDF
智能化检索系统中人工改写语义基准初探
15
作者 张晓娇 巴晶 《产业科技创新》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检索作为专利实审阶段的重要环节,对提质增效工作有着直接影响。智能检索系统中新增了语义检索和语义排序功能,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了在语义检索和语义排序时人工改写语义基准的几种适用情形,希望能够对智能检索... 检索作为专利实审阶段的重要环节,对提质增效工作有着直接影响。智能检索系统中新增了语义检索和语义排序功能,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了在语义检索和语义排序时人工改写语义基准的几种适用情形,希望能够对智能检索系统的运用提供思路,提高检索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基准 人工改写 适用情形
下载PDF
莎士比亚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对奥维德《变形记》的改写及诗人身份自觉
16
作者 钟园 章燕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1期126-143,共18页
莎士比亚在159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并在献词中明确表示这是“我文思的头胎儿”,向世人宣告他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坛。该诗作在当时获得非凡成功,但历代评论者大都忽视了献词与诗歌文本的互动,尤其未能洞察莎士... 莎士比亚在159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作品《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并在献词中明确表示这是“我文思的头胎儿”,向世人宣告他以诗人身份进入文坛。该诗作在当时获得非凡成功,但历代评论者大都忽视了献词与诗歌文本的互动,尤其未能洞察莎士比亚在献词中隐含的独立意识以及诗歌文本对神话结局改写的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概念探索莎士比亚该诗作对其创作来源奥维德《变形记》的神话改写。在贵族资助成为诗人生存必要、印刷媒介带来更大受众市场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既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精神的回应,又是他突破文学传统的宣言。年轻无名的莎士比亚凭借此诗成功进入诗歌圈,在神话重述中展现了他的诗人身份自觉,确立了他的诗歌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莎士比亚 奥维德 《变形记》 改写 诗人身份
下载PDF
重绘西部史: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中西部神话的改写
17
作者 张健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2,共11页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新西部史学派问世以来发表的美国西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提出这一文类对西部神话的三种亚类型——边疆神话、花园神话、牛仔神话——的改写,意在书写多声部的西部史,修正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式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修...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新西部史学派问世以来发表的美国西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提出这一文类对西部神话的三种亚类型——边疆神话、花园神话、牛仔神话——的改写,意在书写多声部的西部史,修正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式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修正起着对抗白人社会文化霸权的作用,表达了赋权“他者”阐释历史的政治愿景。由此,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不仅参与了“诗”“史”之间的跨学科互动,还丰富了该文类的文化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西部小说 改写 边疆神话 花园神话 牛仔神话
下载PDF
翻译刍议——忠实和改写的统一
18
作者 邬悦雯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3期1119-1124,共6页
翻译这项活动已经广泛被人们所使用,它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毫无争议,它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但是,对于翻译是忠实于原文还是改写原文,学者则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译文好坏的标准是它是否忠实于原文。这... 翻译这项活动已经广泛被人们所使用,它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毫无争议,它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但是,对于翻译是忠实于原文还是改写原文,学者则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译文好坏的标准是它是否忠实于原文。这一思想比较倾向原作,因此译者也为此小心翼翼地追求忠实与对等。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反而认为翻译就是改写,只有改写才能让译文变得符合某种社会目的。针对这一组矛盾的观点,本篇论文进行探讨,并提出翻译是忠实与改写原文的结合。把这两者相统一能让译文更加出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交流 忠实 改写 结合
下载PDF
叙述视角与当代印度女性——英语作家阿米什对悉多的改写
19
作者 张玮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罗摩系列小说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作者阿米什用新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传统故事,并赋予经典人物悉多以新的身份特征。本文以为何改写、如何改写以及改写的具体方法与表现为写作思路,选取罗摩系列小说中“悉多择婿”“悉多被劫”两... 罗摩系列小说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作者阿米什用新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传统故事,并赋予经典人物悉多以新的身份特征。本文以为何改写、如何改写以及改写的具体方法与表现为写作思路,选取罗摩系列小说中“悉多择婿”“悉多被劫”两个情节为例,对比分析史诗、系列小说不同叙述视角下,悉多身份的属性以及她与罗摩的关系表现,解读悉多新形象折射出的当代印度女性自主、独立的身份特征,了解当代语境下史诗改写的表现、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摩系列小说 改写 叙述视角 悉多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域下《素食者》的中英译本对比研究
20
作者 孙诗淳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8期3235-3244,共10页
自《素食主义者》英译本The Vegetarian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后,原作及相关译作均成为了东西方学术界热议的焦点。本文立足改写理论视阈,对原作者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译本《素食者》和英译本The Vegetarian进行比读和分析,探究两个... 自《素食主义者》英译本The Vegetarian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后,原作及相关译作均成为了东西方学术界热议的焦点。本文立足改写理论视阈,对原作者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译本《素食者》和英译本The Vegetarian进行比读和分析,探究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异同。其中,中译本倾向使用异化策略,在实现词汇、文化层面功能对等的同时,给读者传递异国文化色彩。而英译本则是倾向采用归化策略,不仅可以为目标语读者提供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也相应的减少了读者的陌生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改写 韩江 《素食主义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