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教育学科为筹码:战时大夏大学改国立风波新探
1
作者 江明明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5,共10页
对于大夏大学在全面抗战时期长达四年的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改国立风波,已有研究多侧重“部校之争”和“政学关系”。然而,大夏大学作为以教育学科见长的私立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又在抗战时期极力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控制,再加上大夏大学内... 对于大夏大学在全面抗战时期长达四年的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改国立风波,已有研究多侧重“部校之争”和“政学关系”。然而,大夏大学作为以教育学科见长的私立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又在抗战时期极力加强对师范教育的控制,再加上大夏大学内迁办学的贵州省既无大学亦无师范学院,因此教育学科自然成为大夏大学和教育部在改国立博弈中的重要权衡。1938年,教育部在废除私立大学教育学科时唯独保留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正是其已将大夏大学视为“预备国立大学”的体现。此后由于大夏大学改国立的一波三折,再加上大夏大学沪校有人投敌的“政治污点”,导致黔校教育学科最终成为大夏大学向政府“输诚”的牺牲品,并由此引发大夏大学黔沪两校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夏大学改国立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大学 抗战时期 教育学科 改国立 师范教育
原文传递
转变身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
作者 田正平 金漪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4-245,共12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各地省立或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纷纷要求转变身份,改为国立;国民政府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支持或默许。专科以上学校改为国立的路径,在类别上主要分为私立大学改国立、地方院校改国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各地省立或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纷纷要求转变身份,改为国立;国民政府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支持或默许。专科以上学校改为国立的路径,在类别上主要分为私立大学改国立、地方院校改国立和政府接收敌伪院校三类。形式上主要是原校转变和院校合并两种。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从客观上讲,主要是战争破坏和学生运动频起引发的办学经费困难。从主观上讲,省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希望通过改为国立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大的发展;而国民政府则将其视为加强专政及对教育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希望借此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掌控和渗透。整体而言,“省立、私立改国立”这一趋势在近代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规模扩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在抗战时期的保存和发展。但是,学校和国民政府之间的立场差异,常常诱发省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转变身份过程中的多重矛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私立改国立 省立改国立 敌伪院校接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