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酸钠基改性体系对PCC的溶解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静 宋湛谦 +2 位作者 钱学仁 王开旵 张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7,共5页
将硅酸钠基改性体系引入至PCC填料悬浮液中,制得改性填料悬浮液,对各种改性体系的溶解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硫酸铝、硅酸钠/氯化铝、硅酸钠/磷酸、硅酸钠/磷酸/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磷酸/聚丙烯酸钠均具有一... 将硅酸钠基改性体系引入至PCC填料悬浮液中,制得改性填料悬浮液,对各种改性体系的溶解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硫酸铝、硅酸钠/氯化铝、硅酸钠/磷酸、硅酸钠/磷酸/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磷酸/聚丙烯酸钠均具有一定的溶解抑制作用,改性后的填料悬浮液的pH值均有所下降;对改性填料悬浮液进行稀释,悬浮液pH值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上升;改性后的填料在pH值为4.50和5.00的稀盐酸溶液、pH值为4.50和5.00的硫酸铝溶液、pH值为5.85的蒸馏水及pH值为7.26的自来水中的溶解性均有所降低,其中硅酸钠/硫酸铝及硅酸钠/氯化铝的溶解抑制作用较弱,硅酸钠/磷酸、硅酸钠/磷酸/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磷酸/聚丙烯酸钠的溶解抑制作用较强;对于各种溶液体系而言,硅酸钠/磷酸/六偏磷酸钠均具有较为有效的溶解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基改性体系 造纸填料 PCC 溶解抑制
下载PDF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氰酸酯树脂及其改性体系的固化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赵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双酚 A型氰酸酯、环氧树脂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酚醛环氧 /双马来酰亚胺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等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在位监控分析 ,着重讨论了各体系的反应性。研究表明 ... 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双酚 A型氰酸酯、环氧树脂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酚醛环氧 /双马来酰亚胺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等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在位监控分析 ,着重讨论了各体系的反应性。研究表明 ,未加催化剂的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 175 .0 k J/ mol,频率因子 A=2 .5 5× 10 14 min-1;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的氰酸酯树脂体系的活化能 Ea=5 1.7k J/ mol,A=6.12× 10 2 min-1;环氧树脂改性的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温度明显降低 ,引入催化剂后转化率也明显提高 ;酚醛环氧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氰酸酯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 氰酸酯树脂 改性体系 固化反应 研究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下载PDF
聚氯乙烯改性体系中交联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红霞 佘万能 李耀仓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34-35,39,共3页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交联改性的方法。综述了近几年来在PVC改性体系中各种交联剂的应用发展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改性体系 交联剂 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PVC) 交联改性 应用发展 优缺点
下载PDF
上海英硕研发出活性硅激发改性体系
4
作者 贺劼 《建设科技》 2006年第8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活性硅 激发剂 改性体系 上海 研发 无机材料 聚合物材料 无机硅 硅酸盐
下载PDF
组分相互活化的新一代改性体系
5
作者 江畹兰 《橡胶译丛》 1996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组分相互活化的新一代改性体系КандыринК.Л.等著江畹兰译数十年来聚合物化学改性一直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化学改性可以定向地改变生胶及其硫化胶的性能。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不少理论和实际成就,特别是在使... 组分相互活化的新一代改性体系КандыринК.Л.等著江畹兰译数十年来聚合物化学改性一直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化学改性可以定向地改变生胶及其硫化胶的性能。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不少理论和实际成就,特别是在使合成聚异戊二烯在性能上接近天然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化学改性 改性体系
下载PDF
PEI/SA/Cu三元体系改性荷正电纳滤膜及其脱盐性能
6
作者 马晓华 梁晓康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通过将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混作为二次界面聚合反应的水相溶液,SA与PEI强相互作用使SA嵌入到聚酰胺层中,从而提高膜的致密性.随后通过Cu^(2+)与SA结合提高膜表面荷正电性,提高膜对多价阳离子的截留性能.对比研究了SA和Cu^(... 通过将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混作为二次界面聚合反应的水相溶液,SA与PEI强相互作用使SA嵌入到聚酰胺层中,从而提高膜的致密性.随后通过Cu^(2+)与SA结合提高膜表面荷正电性,提高膜对多价阳离子的截留性能.对比研究了SA和Cu^(2+)浓度对复合膜物化性质、表面形貌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正电纳滤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SA质量分数为0.01%,Cu^(2+)浓度为25 mmol/L,所对应的PS/Cu-3复合膜亲水性提高.与Control-PEI膜相比,其通量提高了257%,为(40.0±0.8)L/(m^(2)·h),对MgCl2的截留率从92.0%提升至97.1%,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SA/Cu三元体系改性 荷正电 纳滤膜 脱盐性能
下载PDF
用DSC研究改性沥青体系的热储存稳定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郭艳 蒋遥明 +1 位作者 李超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 SBS、SBS- g- MAH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同时借助 FT- IR、软化点对改性沥青体系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 SBS- g- MAH的极性比 SBS高 ,与沥青之间能形成一种更稳定的、均匀的、...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 SBS、SBS- g- MAH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同时借助 FT- IR、软化点对改性沥青体系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 SBS- g- MAH的极性比 SBS高 ,与沥青之间能形成一种更稳定的、均匀的、分相而不分离的织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改性沥青体系 热储存稳定性 示差扫描量热仪
下载PDF
LDPE/SBS共混物改性沥青体系的反应共混行为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光涛 朱玉堂 +3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王立志 钦兰成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利用应变控制流变仪对LDPE/SBS共混物改性沥青过程中的反应共混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交联剂及温度对反应共混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共混特性。结果表明,在交联剂存在下,LDPE/SBS共混物中的SBS与交联剂发生了化学反应,引起了转矩的... 利用应变控制流变仪对LDPE/SBS共混物改性沥青过程中的反应共混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交联剂及温度对反应共混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共混特性。结果表明,在交联剂存在下,LDPE/SBS共混物中的SBS与交联剂发生了化学反应,引起了转矩的升高。在温度高于120℃时开始反应,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230℃时,转矩在反应开始后先升后降,可能是聚合物发生降解所造成的。同时,增加交联剂用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流变仪 LDPE/SBS共混物 改性沥青体系 反应共混行为
下载PDF
电解质含量对芳纶帘子线用改性RFL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继涛 张庆 王善元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3-35,共3页
电解质在芳纶帘子线用改性RFL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组分 ,盐类和碱类电解质的加入对体系性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浸渍pH值的调整 (碱性电解质 )和盐类电解质 (Na+)的添加 ,从粘合性能和稳定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电解质对改性RFL体... 电解质在芳纶帘子线用改性RFL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组分 ,盐类和碱类电解质的加入对体系性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浸渍pH值的调整 (碱性电解质 )和盐类电解质 (Na+)的添加 ,从粘合性能和稳定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电解质对改性RFL体系性能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花 帘子线 改性RFL体系 粘合 PH值 电解质
下载PDF
涤纶改性共混体系——PMMA/PET结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喻爱芳 陈蕾 +1 位作者 胡祖明 刘兆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114,共5页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用,只是促进晶核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改性共混体系 结晶性能 PET PMMA 添加剂 纺丝
下载PDF
改性淀粉-TiO_2体系对含不同填料的脱墨浆助留助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艳 陈小泉 +1 位作者 沈文浩 刘天龙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改性淀粉-TiO2体系作为助留助滤剂通过与含不同填料的脱墨浆作用,考察对浆料和填料的助留助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淀粉-TiO2体系对浆料的留着以滑石粉为填料时最好,当两性淀粉(AmS)用量为0.4%、纳米TiO2用量为0.2%时,滑石粉为填料... 改性淀粉-TiO2体系作为助留助滤剂通过与含不同填料的脱墨浆作用,考察对浆料和填料的助留助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淀粉-TiO2体系对浆料的留着以滑石粉为填料时最好,当两性淀粉(AmS)用量为0.4%、纳米TiO2用量为0.2%时,滑石粉为填料时总留着率达到91.8%,滑石粉留着率为94.3%;高岭土为填料时总留着率为87.8%,高岭土留着率为90.3%;钛白粉为填料时总留着率为87.3%,钛白粉留着率为91.1%;碳酸钙为填料时总留着率为81.4%,碳酸钙留着率为69.5%;滤水时间则是碳酸钙为填料时最少,为20 s,其次分别是滑石粉33 s、钛白粉48 s、高岭土5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TiO2体系 填料 助留助滤 纳米TIO2
下载PDF
CT技术在改性淀粉凝胶体系运移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冷光耀 赵凤兰 +4 位作者 侯吉瑞 徐宏明 张春蕾 王嘉晨 宋文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前,常规调剖实验只能获得岩心前后端的参数指标,而对油水及调剖体系等流体在模型中的运动过程无法直观地呈现。为此,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浇铸模型无损的条件下,对模型驱替过程跟踪扫描,重建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时间的... 目前,常规调剖实验只能获得岩心前后端的参数指标,而对油水及调剖体系等流体在模型中的运动过程无法直观地呈现。为此,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浇铸模型无损的条件下,对模型驱替过程跟踪扫描,重建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水驱前缘位置及改性淀粉凝胶体系的运移特征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有效用于研究和呈现改性淀粉凝胶体系的运移特征,对于渗透率级差为30的正韵律岩心模型,可得到一次水驱低渗透层被启动的位置并可直观看到,调剖体系在高渗透层中以整体段塞形式运移,成胶后,可有效封堵高渗透窜流通道,实现了定位调堵,明显扩大后续水的波及体积,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饱和 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改性淀粉凝胶体系定位调堵 岩心模型
下载PDF
宝浪油田改性淀粉调剖体系配方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天江 李华斌 +2 位作者 伊向艺 张云善 任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1,共4页
宝浪油田储层高温高盐且含煤(隔夹)层,注入水易沿煤层窜进。为了有效封堵储层煤层,筛选了自行合成的丙烯酰胺接枝改性淀粉为主剂的凝胶配方:改性淀粉3000mg/L、乌洛托品750mg/L、间苯二酚400mg/L、草酸800mg/L;改性淀粉与鸟... 宝浪油田储层高温高盐且含煤(隔夹)层,注入水易沿煤层窜进。为了有效封堵储层煤层,筛选了自行合成的丙烯酰胺接枝改性淀粉为主剂的凝胶配方:改性淀粉3000mg/L、乌洛托品750mg/L、间苯二酚400mg/L、草酸800mg/L;改性淀粉与鸟洛托品之比4:1时体系比较稳定。初配的体系剪切至黏度下降50%,成胶后黏度仍大于20Pa·s;该体系热老化稳定性较好,在80℃下放置90天后在80℃下测定的凝胶黏度高于20Pa·s;在60℃下放置90天后在60℃下测定的凝胶黏度高于25Pa·s。该体系对不同渗透率(0.06-0.41μm^2)岩心的封堵率在98%以上。图6表2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改性淀粉/酚醛树脂体系 水基凝胶 组成与配方 地下成胶 高温高盐油藏 宝浪油田
下载PDF
改性乳液调剖体系在渤海J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鹏 孟祥海 +2 位作者 韩玉贵 宋鑫 苑玉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98-100,104,共4页
针对渤海J油田聚驱过程中聚窜严重、近井调剖效果差以及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受限等问题,利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聚合物乳液调剖体系在线调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在线调剖体系耐盐性好,成胶时间短,封堵率高,有效地解决了聚... 针对渤海J油田聚驱过程中聚窜严重、近井调剖效果差以及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受限等问题,利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聚合物乳液调剖体系在线调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在线调剖体系耐盐性好,成胶时间短,封堵率高,有效地解决了聚驱过程中聚窜严重的问题,同时稳油控水效果明显。改良后的在线调剖工艺,与常规调剖相比,流程更加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少,注入速度增加,解决了常规调剖不可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J油田 改性乳液调剖体系 聚窜 在线调剖工艺
下载PDF
一种聚合物改性水泥复合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15
作者 刘伟伟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5期183-183,共1页
气井在实施化学封堵过程中,常规的水泥封堵工艺措施存在漏失严重、封堵有效期短等问题。针对常规水泥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聚合物改性水泥复合体系,体系中加入了少量植物纤维,起到微膨胀作用,能够更好的与周围岩石胶结,防止出现空隙... 气井在实施化学封堵过程中,常规的水泥封堵工艺措施存在漏失严重、封堵有效期短等问题。针对常规水泥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聚合物改性水泥复合体系,体系中加入了少量植物纤维,起到微膨胀作用,能够更好的与周围岩石胶结,防止出现空隙。与传统水泥体系相比,新体系能够实现快速有效滞留、降低注入量、封堵成功率高等特点,通过在胜利油田垦23—23气井开展现场试验,施工结束后试压合格,封堵一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出砂 气井 化学封堵 改性水泥体系
下载PDF
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玉荣 黄玉东 +1 位作者 张学忠 杨小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综述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及其应用;介绍了POSS的纳米级笼形结构、良好的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及耐热、阻燃等以及溶胶-凝胶法合成POSS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如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 综述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及其应用;介绍了POSS的纳米级笼形结构、良好的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及耐热、阻燃等以及溶胶-凝胶法合成POSS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如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提高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并指出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在航空航天领域及塑料工业中的应用,对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增强机理及POSS新的合成途径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传统 研究进展 溶胶一凝胶法 倍半硅氧烷 化学稳定性 笼形结构 介电常数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改性体系 塑料工业 航天领域 合成途径 增强机理 多面体 纳米级 热力学 优缺点 应用
下载PDF
改性电化学体系在放射性金属废物表面去污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施虎林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为了开发一种有效的金属去污技术,利用改进的电化学去污工艺进行了一些实验。通过对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核电厂碳钢去污的最佳条件。改进后的电解工艺对碳钢的去污效果远高于常规电解工艺。在表面污染... 为了开发一种有效的金属去污技术,利用改进的电化学去污工艺进行了一些实验。通过对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核电厂碳钢去污的最佳条件。改进后的电解工艺对碳钢的去污效果远高于常规电解工艺。在表面污染的情况下,通常大多数放射性分布在距离表面10μm的厚度内。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电流密度为0.4 A/cm2,反应时间为30 min时,碳钢的腐蚀深度达到了16μm,可实现大部分表面放射性去污。小型和大型电化学改性体系对金属废物的去污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电化学体系 放射性金属废弃物 电流密度 电化学去污
下载PDF
聚丙烯接枝改性及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卫平 《塑料科技》 CAS 2001年第2期29-32,41,共5页
综述了聚丙烯接枝改性体系的组成、接枝改性的各种方法与技术进展,并介绍了聚丙烯接枝改性产品应用状况。
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改性 应用 接枝改性体系 产品
下载PDF
环氧聚硅氧烷体系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文石 姚似玉 +1 位作者 潘慧铭 宋刚玉 《广东化工》 CAS 1998年第5期4-6,15,共4页
本文论述了环氧—聚硅氧烷改性体系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特征及应用,并介绍了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该体系中研究的新结果。
关键词 环氧基 聚硅氧 改性体系
下载PDF
基于砂浆流动性的改性胶粉微观界面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谨菡 王海龙 +3 位作者 王岩 额日德木 白岩 谢杭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70-3776,共7页
以NaOH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分别对胶粉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液-固界面视频接触角分析仪对改性胶粉表面进行表征分析,在二次改性体系下研究两种胶粉改性途径对水泥胶砂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表... 以NaOH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分别对胶粉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液-固界面视频接触角分析仪对改性胶粉表面进行表征分析,在二次改性体系下研究两种胶粉改性途径对水泥胶砂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表面改性可以不同程度减小胶粉与水的接触角,增强胶粉的亲水性,提高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流动性能,有利于其工作性能的改善;同时,NaOH溶液可以祛除胶粉表面的杂质使其更加圆滑,但过多的NaOH不利于其亲水性能的改善,表面活性剂可使胶粉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提升亲水性,但二次改性效果并不能加成;两种改性途径中,减少胶粉表面杂质对亲水性能的提升大于表面改性剂含氧官能团的引入作用。实验研究为胶粉改性方法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改性体系 废旧轮胎胶粉 回归模型 流动性 微观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