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木兰 潘纲 +3 位作者 陈灏 田秉晖 高爽 袁宪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生态模拟箱(1m×1m×1m)模拟天然湖泊环境,研究了改性沉积物的除藻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改性沉积物除藻后,测定和分析了除藻箱体和不除藻箱体内的叶绿素、浊度、DO、TN、TP、DIN、DIP等水质指标.在改性沉积物投量为43mg&... 通过生态模拟箱(1m×1m×1m)模拟天然湖泊环境,研究了改性沉积物的除藻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改性沉积物除藻后,测定和分析了除藻箱体和不除藻箱体内的叶绿素、浊度、DO、TN、TP、DIN、DIP等水质指标.在改性沉积物投量为43mg·L-1时,4h除藻率可达到85%以上.除藻2d后,水体中叶绿素和浊度降低90%,总氮、总磷分别降低70%、80%,这些指标在15d的连续监测期间变化不大.除藻后2箱体中DO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除藻箱体中DO明显高于不除藻箱体.并且在此实验期间,除藻箱体DIN降低,DIP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不除藻箱体中DIN与DIP均有明显升高.说明改性沉积物除藻能有效减缓水体的厌氧情况,在短期内能抑制营养盐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了改性沉积物在除藻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水质,可用于水源地的水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改性沉积物 浊度 DO 水质改善
下载PDF
风浪作用下太湖改性沉积物对藻体絮凝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国锋 范成新 +2 位作者 钟继承 白秀玲 尹洪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壳聚糖改性的太湖原位沉积物为分散介质,应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定量模拟太湖常见的中等级别风情,研究再悬浮作用下,改性沉积物对蓝藻水华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黏土加入量为0.2 g.L-1,壳聚糖分别为0.100和0.150g.L-1,其蓝... 以壳聚糖改性的太湖原位沉积物为分散介质,应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定量模拟太湖常见的中等级别风情,研究再悬浮作用下,改性沉积物对蓝藻水华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黏土加入量为0.2 g.L-1,壳聚糖分别为0.100和0.150g.L-1,其蓝藻的去除率分别为93.55%和99.19%;在静止30 min后,壳聚糖加入量为0.15 g.L-1时,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8.60%;静止8 h后,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88%.同时,短期内壳聚糖的加入对水体中PO43--P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在中风风情下,壳聚糖的加入量为0.15 g.L-1时,能更有效地去除蓝藻.表明利用壳聚糖改性沉积物来絮凝沉降太湖水华藻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比研究表明,引入水动力强度和水柱高度定量模拟方法,在确定壳聚糖投加量絮凝除藻中,具有明显的方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沉积物 壳聚糖 絮凝作用 藻体去除 水动力影响
原文传递
甲硫氨酸沉积物和电化学沉积聚噻吩改性阳极对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满 宰学荣 +4 位作者 姬泓巍 杨志伟 张皓爽 刘志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7年第6期18-27,共10页
使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导电聚噻吩修饰的碳毡及在沉积物中添加甲硫氨酸组成一种新型双改性阳极,以此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并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双改性阳极表面微生物的数量为空白组的11.30倍,生... 使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导电聚噻吩修饰的碳毡及在沉积物中添加甲硫氨酸组成一种新型双改性阳极,以此构建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并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双改性阳极表面微生物的数量为空白组的11.30倍,生物膜电容是空白组的1.4倍,说明双改性阳极提高了微生物的数量;双改性阳极循环伏安电容量(302.6 F/cm^2)是空白组(38.20 F/cm^2)的8.0倍,峰电流密度为5.980 A/m^2,交换电流密度(48.29×10^(-3)m A/cm^2)是空白组(0.073 7×10-3m A/cm^2)的651.3倍,说明双改性组的氧化还原电化学活性、抗极化能力和电子转移动力学活性显著提高;双改性电池的输出功率(190.6 m W/m^2)是空白组(71.8 m W/m^2)的2.7倍,说明双改性方法提高了电池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微生物燃料电池 聚噻吩改性阳极 L-甲硫氨酸改性沉积物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