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生物胶压裂液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明华 翟文 +2 位作者 樊永杰 江智强 刘炜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生物胶存在用量高、耐温能力差等问题,通过醚化反应改性得到一种具有分子缔合能力的生物胶FAD-120,形成适合70-130℃致密储层的压裂液体系。研究表明:体系具有速溶、适应高矿化度水、低摩阻、携砂性能强、残渣低、伤害小、安全环... 针对生物胶存在用量高、耐温能力差等问题,通过醚化反应改性得到一种具有分子缔合能力的生物胶FAD-120,形成适合70-130℃致密储层的压裂液体系。研究表明:体系具有速溶、适应高矿化度水、低摩阻、携砂性能强、残渣低、伤害小、安全环保等特点,与瓜胶压裂液相比,具有配方简单、配制方便、水质适应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该体系在长庆油田池228区块现场试验,使用矿化度为3334 mg/L浅层地下水配液,实现最高砂比为25%,同区块单井加砂量与瓜胶压裂液加砂量相近。生物胶FAD-120压裂液现场应用的成功,对扩大压裂液配液水源、降低压裂液成本以及保障大规模体积改造的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缔合压裂液 改性生物胶 回收再利用 低成本
下载PDF
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促进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唐广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究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促进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外二科收治的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凡士... 目的 探究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促进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外二科收治的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喷洒于创面后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对比两组组患者愈合过程中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入院与出院时血液检测以及创面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WBC、NE%、ESR和TNF-a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放性骨折创面愈合过程中运用改性几丁质生物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减少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几丁质生物 创面愈合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氟防龋材料、改性几丁质生物胶治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彬 吴婷 +2 位作者 李小园 张凤云 王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9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氟防龋材料、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18例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0例患者以非药物治疗牙膏联合氟防龋材料进行刷牙试验;其中86例存在口... 目的:探讨氟防龋材料、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18例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0例患者以非药物治疗牙膏联合氟防龋材料进行刷牙试验;其中86例存在口腔溃疡患者,联合使用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喷于口腔溃疡处。对照组308例患者,其中79例存在口腔溃疡,以空白牙膏为对照,每日晚餐后用牙膏清洁口腔,比较2组患者的Hp阳性率、Hp平均根除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在治疗30 d、90 d后,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时,观察组患者口腔Hp根除率为92.11%(280/304),对照组为3.90%(1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Hp中位平均根除时间和口腔溃疡根治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防龋材料、改性几丁质生物胶能有效清除口腔Hp感染,且使用经济方便,操作简单,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氟防龋材料 改性几丁质生物 胃炎
下载PDF
改性几丁质生物胶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乔莉 周俊 张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观察改性几丁质生物胶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病程3—5d的带状疱疹早期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12例,给予静滴喷昔洛韦、口服甲钴胺片、外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28例,给予静滴喷昔洛韦、口服甲... 目的观察改性几丁质生物胶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病程3—5d的带状疱疹早期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12例,给予静滴喷昔洛韦、口服甲钴胺片、外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28例,给予静滴喷昔洛韦、口服甲钴胺片、外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和改性几丁质生物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d后均无完全治愈的患者,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10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00.00%。治疗5d和10d后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对缩短带状疱疹患者的病程无显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几丁质生物 带状疱疹 疗效
下载PDF
基于氧猝灭的有机改性溶胶-凝胶微生物传感器测定BOD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戴媛静 钟振明 +2 位作者 陈曦 王小如 KWOKYIN WONG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3-688,共6页
通过有机改性溶胶凝胶PVA包埋方法固定微生物菌株 ,以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 ,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微生物传感膜的活化浓度、温度、pH、无机盐及部分金属离子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并对传感... 通过有机改性溶胶凝胶PVA包埋方法固定微生物菌株 ,以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 ,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微生物传感膜的活化浓度、温度、pH、无机盐及部分金属离子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并对传感器的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 ,实验结果表明BOD含量在 0— 10 0mg L浓度范围内与传感器的荧光值成线性关系 ,传感膜的响应活性保持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猝灭 有机改性-凝生物传感器 测定 BOD 荧光值 响应活性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令皮欣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柏裕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1期131-131,共1页
目的 观察令皮欣(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喷雾剂)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任意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60例患者归纳到观察组,并将另外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6... 目的 观察令皮欣(改性几丁质生物胶喷雾剂)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任意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60例患者归纳到观察组,并将另外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60例放射性皮炎患者的创面外喷改性几丁质生物胶。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记录患者的痊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放射性皮炎的症状均取得明显治疗进展,观察组60例患者在使用令皮欣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均得到治愈,治疗时间为1-5周,治愈率为100%,痊愈的概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改性几丁质生物胶为患有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实施治疗不但能够取得卓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这种药剂还具有使用简易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几丁质生物 放射性皮炎
下载PDF
Surface patterning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urethane biomaterials using silsesquioxane-gelatin additives for improved endothelial affinity 被引量:2
7
作者 HOU LinXi PECK Yvonne +1 位作者 WANG XiaoWen WANG Dong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596-604,共9页
Polyurethanes(PUs) are well-known for their biocompatibility but their intrinsic inert property hampers cell-matrix interactions. Surface modifications are thus necessary to widen their us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Polyurethanes(PUs) are well-known for their biocompatibility but their intrinsic inert property hampers cell-matrix interactions. Surface modifications are thus necessary to widen their us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work, surface modifications of PU were achieved first by incorporating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 followed by alteration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via the breath figures method. Subsequently, surface chemistry was also modified by immobilization of gelatin molecules through grafting,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urface cytocompatibilit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was used to verify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ordered microstructures while static contact angle, FTIR and XPS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grafting of gelatin molecules onto the surfaces. In vitro culture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revealed tha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n the gelatin-modified surfaces, as shown by live/dead staining and WST-1 proliferation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egies yielded an interface that improves cell attachment and subsequent growth. This enhancemen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quality biomedical implants such as vascular gra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TERIALS surface modification pattern POLYURETHANE SILSESQUIOXANE GELATIN endothel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