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改性硅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尤小姿 王瑜钢 +2 位作者 赵金枝 夏敏 童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采用环氧树脂E-20对有机硅中间体进行改性得到环氧改性硅树脂,并对其进行红外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环氧改性硅树脂的附着力有所提高,固化温度降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能,适合应用于H级电机电器绝缘。
关键词 环氧改性硅树脂 有机硅中间体 电绝缘性
下载PDF
耐高温环氧改性硅树脂防腐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雪梅 邓祥义 赵彤莹 《湖北化工》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采用环氧改性硅树脂和固化剂为主要原料 ,同时以铝粉为颜料 ,以无机硅酸盐为填料 ,研制出耐高温防腐蚀涂料 ,并进行该涂料的性能测试 ,同时在生产中试运行。
关键词 耐高温环氧改性硅树脂 防腐涂料 研制 铝粉
下载PDF
改性硅树脂微球阻燃PP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居亚庆 王佳辉 王新龙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25,共5页
用"点击化学"法制备巯基改性乙烯基硅树脂微球,将其与Co2+作用得到改性硅树脂微球,采用FTIR、XPS、TEM对改性硅树脂微球进行表征分析。将微球添加到PP中,制备PP复合材料,研究和对比了改性硅树脂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耐热、结... 用"点击化学"法制备巯基改性乙烯基硅树脂微球,将其与Co2+作用得到改性硅树脂微球,采用FTIR、XPS、TEM对改性硅树脂微球进行表征分析。将微球添加到PP中,制备PP复合材料,研究和对比了改性硅树脂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耐热、结晶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改性硅树脂微球的粒径均一,表面羧基与Co2+以配位方式结合,微球的加入能有效提高体系的耐热性能,改变PP的晶粒尺寸和结晶度,并且当添加量为11%时,其氧指数提高到25.7%,成炭效果好,阻燃性能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树脂 PP 点击化学 耐热 阻燃
下载PDF
TEOS改性硅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凯丽 涂文珺 闵春英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58-60,共3页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对高温处理过试样进行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于纯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有了很大提高。借助扫描...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对高温处理过试样进行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于纯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有了很大提高。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复合材料高低温弯曲断口形貌,通过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TEOS的引入对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OS改性硅树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改性硅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专利技术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任红檠 张晨光 《河南科技》 2021年第17期150-152,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与改性硅树脂在涂料中应用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梳理改性硅树脂涂料的专利申请趋势和技术演进路线。同时,重点分析了改性硅树脂涂料在防污和耐候领域的应用,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改性硅树脂在涂料中应用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改性硅树脂 涂料 专利分析
下载PDF
硅酸钙板用改性硅树脂涂料的研制
6
作者 王光祥 张建 曾庆铭 《有机硅材料》 CAS 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
以自制丙烯酸酯改性硅树脂为基体树脂,绢云母粉为填料,配合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萜烯树脂,制得硅酸钙板用涂料。讨论了填料与基体树脂质量比(填基比)、硅烷偶联剂用量和萜烯树脂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填... 以自制丙烯酸酯改性硅树脂为基体树脂,绢云母粉为填料,配合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萜烯树脂,制得硅酸钙板用涂料。讨论了填料与基体树脂质量比(填基比)、硅烷偶联剂用量和萜烯树脂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填基比为0.5,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20%,萜烯树脂质量分数8%。其涂膜表面光滑,铅笔硬度3H,附着力0级,耐酸碱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树脂 硅酸钙板 涂料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低气味高透光率含硫改性UV固化硅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冲 向洪平 +8 位作者 刘晓暄 刘珠 肖定书 刘国聪 卢明 强娜 丁小卫 陈康辉 张祥龙 《有机硅材料》 CAS 2021年第5期1-10,20,共11页
以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1,3-二噻戊环-2-基甲醇及六甲基二硅氧烷等为原料,三氟甲烷磺酸为催化剂,二氯乙酸为环硫稳定剂,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得不同结构的含硫改性巯基MDT硅树脂(MDT-DS),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 以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1,3-二噻戊环-2-基甲醇及六甲基二硅氧烷等为原料,三氟甲烷磺酸为催化剂,二氯乙酸为环硫稳定剂,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得不同结构的含硫改性巯基MDT硅树脂(MDT-DS),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气味、黏度、密度、折射率和可见光透过率进行了测试。然后将MDT-DS、乙烯基硅油和光引发剂混合均匀后经紫外光固化制得固化物,并研究了其光固化动力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透光率。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MDT-DS,且当有机取代基与硅原子的量之比(R/Si值)为1.61、巯基含量为0.3871 mol/100 g时,MDT-DS的摩尔质量分布系数为1.15,产率为93.16%,折射率为1.5685;此外,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质量分数为0.80%、辐照强度为70 mW/cm 2的条件下,选用R/Si值为1.61的MDT-DS且巯基与乙烯基量之比为1.5∶1时,硅树脂可在40 s内快速固化,双键转化率为94.60%,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为2.41 MPa,拉断伸长率为87.71%,最大热分解速率时的温度为416.3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05℃,可见光透过率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水解-缩聚法 含硫改性MDT硅树脂 巯基-烯光聚合 高折射率 低气味
下载PDF
硅树脂及其涂料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艳华 陈剑华 冯圣玉 《有机硅材料》 CAS 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耐热、耐腐蚀、耐候性硅树脂、改性硅树脂及其涂料的研究新进展 ;
关键词 硅树脂 涂料 改性硅树脂 聚有机硅氧烷
下载PDF
TiO_2改性MQ硅树脂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洪平 葛建芳 +1 位作者 郑扬帆 周学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7-40,共4页
以钛酸酯为前躯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iO2改性的MQ硅树脂.就前躯体、MQ硅树脂及物料比对改性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钛酸酯为前躯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iO2改性的MQ硅树脂.就前躯体、MQ硅树脂及物料比对改性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anlysis,TGA)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TiO2改性MQ硅树脂体系中存在Ti-O-Si共价键;当m(钛酸异丙酯)∶m(MQ硅树脂)=3∶5时,改性树脂的热稳定性最佳;改性树脂粒子颗粒大小约为10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改性MQ硅树脂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艺凡 刘朝辉 +5 位作者 廖梓珺 王飞 叶圣天 班国东 丁逸栋 林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4-168,182,共6页
目的研究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在Na Cl溶液中对Q235低碳钢的防腐效果。方法以自制的本征态聚苯胺为防腐颜料,按比例加入填料及助剂,砂磨分散后制备质量分数为0.5%、1.0%及1.5%的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Q235钢板... 目的研究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在Na Cl溶液中对Q235低碳钢的防腐效果。方法以自制的本征态聚苯胺为防腐颜料,按比例加入填料及助剂,砂磨分散后制备质量分数为0.5%、1.0%及1.5%的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Q235钢板经砂纸打磨后去油除渍,采用喷涂方式涂覆制备涂层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添加量的本征态聚苯胺在环氧有机硅涂层中的分散状态,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 Cl溶液浸泡不同时间,采用X射线光谱分析涂层浸泡后的物相,并通过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对比分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本征态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中EB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颗粒分散较均匀且能促进形成致密的氧化钝化膜,浸泡后期的涂层表面微孔电阻值较高(Rpo=3.89×106Ω·cm2),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5%时颗粒分散较稀疏,涂层的阻抗值和拟合电阻值均下降;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阻抗值和拟合电阻值较小,腐蚀速度不断加快。结论本征态聚苯胺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其在环氧有机硅涂层的分散均匀且致密,并在3.5%的Na Cl溶液中浸泡后对Q235低碳钢表现出良好的防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态聚苯胺 环氧改性硅树脂 复合防腐涂层 交流阻抗谱 开路电位 低碳钢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艺凡 刘朝辉 +2 位作者 廖梓珺 叶圣天 王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38-10141,共4页
以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为防腐颜料,制备质量分数为0.5%,1.0%及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掺量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在环氧有机硅涂层中的分散状态,并... 以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为防腐颜料,制备质量分数为0.5%,1.0%及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环氧有机硅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掺量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在环氧有机硅涂层中的分散状态,并通过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及Tafel曲线对比分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次掺杂聚苯胺添加量为1.0%时,其在环氧有机硅涂层的分散均匀且致密,并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后对Q235低碳钢表现出良好的防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改性硅树脂 二次掺杂聚苯胺 防腐涂层 十二烷基苯磺酸 低碳钢
下载PDF
耐化学腐蚀的复合绝缘子用硫化硅橡胶的研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盘素芬 欧阳旭丹 +2 位作者 唐湘军 玉芝杰 邢军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45-47,共3页
通过测定混炼胶对不同酸碱性浓度溶液中憎水性的丧失快慢来判定胶料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使得补强剂与填料本身的表面具备与硅橡胶相容性的基团,使在混炼过程中补强剂与填补能充分湿润均匀分散于硅橡胶中,从而提高憎水性和耐电蚀... 通过测定混炼胶对不同酸碱性浓度溶液中憎水性的丧失快慢来判定胶料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使得补强剂与填料本身的表面具备与硅橡胶相容性的基团,使在混炼过程中补强剂与填补能充分湿润均匀分散于硅橡胶中,从而提高憎水性和耐电蚀损性能。并添加了经环氧树脂E-20改性后的有机硅树脂,并通过优化配方和工艺使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防水性,高绝缘性能和介电强度及高憎水性能,及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硫化胶 环氧改性硅树脂 耐化学腐蚀
下载PDF
产品开发
13
作者 汪焕心 《广州化工》 CAS 2005年第5期88-89,共2页
硝基氯苯下游产品开发潜力大;特种工程塑料开发成为市场热点;开发氢氰酸下游产品有前途;稀土类塑料添加剂研发成为亮点;开发精细氧化镁大有可为;高性能聚丁二烯橡胶亟待开发;纳米改性硅树脂通过鉴定;可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的双... 硝基氯苯下游产品开发潜力大;特种工程塑料开发成为市场热点;开发氢氰酸下游产品有前途;稀土类塑料添加剂研发成为亮点;开发精细氧化镁大有可为;高性能聚丁二烯橡胶亟待开发;纳米改性硅树脂通过鉴定;可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的双丙酮丙烯酰胺在梁溪化工公司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氯苯 工程塑料 氢氰酸 稀土类塑料添加剂 聚丁二烯橡胶 纳米改性硅树脂 双丙酮丙烯酰胺 梁溪化工公司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dified Epoxy Resins by Silicic Acid Tetraethyl Ester and Nano-SiO_2
14
作者 李海燕 张之圣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A kind of modified epoxy resins was obtained by condensation of epoxy resin with silicic acid tetraethyl ester(TEOS) and nano-SiO2. The reac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s a catalyst at 63 ℃. The str... A kind of modified epoxy resins was obtained by condensation of epoxy resin with silicic acid tetraethyl ester(TEOS) and nano-SiO2. The reac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s a catalyst at 63 ℃. The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s were studied through infrared spectra(FT-IR)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TG)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It has been found from the IR and TG study that modified epoxy resins have greater thermal stability than epoxy resins,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by the formation of inter-crosslinked network structure.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s exhibit heterogeneous morphology and heterogeneity increases with more TEOS feeding, which in turn confirms the formation of inter-crosslinked network structure in modified epoxy re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xy resin silicic acid tetraethyl ester(TEOS) nano-SiO_2 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