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在“河”与“岸”的边上——电影《河边的错误》对小说原著的叙事改编
1
作者 孙心怡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作为余华早期创作的叙事实验性质较强、追求独到的叙事技巧与语言效果的小说,《河边的错误》曾一度引起影视界的关注。张艺谋曾有意将它翻拍为电影,却最终放弃,并选择了拍摄《活着》。2023年,经由导演魏书钧执导拍摄,余华小说《河边的... 作为余华早期创作的叙事实验性质较强、追求独到的叙事技巧与语言效果的小说,《河边的错误》曾一度引起影视界的关注。张艺谋曾有意将它翻拍为电影,却最终放弃,并选择了拍摄《活着》。2023年,经由导演魏书钧执导拍摄,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终于被搬上银幕。对这部电影及其原著中各类谜团的分析及相关论断纷呈,显示出犹如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所呈现的那种繁复性,比如可以从案件实际上横跨了七年的时空等角度来自行“脑补”①多个谜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博尔赫斯 语言效果 叙事技巧 叙事实验 余华小说 张艺谋 叙事改编
下载PDF
《牡丹亭》影视多模态叙事改编研究——以《又见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泽楠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5-48,共4页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之一,该经典戏曲通过多模态改编为现代电影《又见牡丹亭》于2020年8月在各大主流视频平台上映,顺应了当下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政治号召,在当今鼓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之一,该经典戏曲通过多模态改编为现代电影《又见牡丹亭》于2020年8月在各大主流视频平台上映,顺应了当下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政治号召,在当今鼓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该改编影视作品叙事符号和叙事弧的分析表明,《又见牡丹亭》在符际转换和跨媒介叙事层面的改编,呈现显著符号学和叙事逻辑特征,是国学典籍改编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又见牡丹亭》 多模态 叙事改编 符号学
下载PDF
商业启蒙与叙事改编——《赖婚》与中国早期电影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凯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格里菲斯的电影《赖婚》于1922年在中国公映,此后数年间复演不断,中国观众对剧中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均赞赏有加。本文立足中国早期报刊资料,试图还原电影《赖婚》在中国公映之后的历史现场,以共时性的视角研究电影《赖婚》与同时代国产... 格里菲斯的电影《赖婚》于1922年在中国公映,此后数年间复演不断,中国观众对剧中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均赞赏有加。本文立足中国早期报刊资料,试图还原电影《赖婚》在中国公映之后的历史现场,以共时性的视角研究电影《赖婚》与同时代国产电影之间的关系,论述中国早期电影在市场宣传中的《赖婚》元素,以及在叙事模式、艺术手法上的借鉴、模仿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婚》 中国早期电影 商业启蒙 叙事改编
下载PDF
影像置换与经典小说《蝇王》叙事改编
4
作者 周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59-60,共2页
本文拟从叙事改编角度探讨导演哈里·胡克对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从文本到影像的置换。影片基本遵照了原著的叙事脉络以及对人性恶揭示与批判的主题。基于影片与文学分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文本用影视... 本文拟从叙事改编角度探讨导演哈里·胡克对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从文本到影像的置换。影片基本遵照了原著的叙事脉络以及对人性恶揭示与批判的主题。基于影片与文学分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文本用影视语言进行解码的过程必然与原著发生一定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蝇王》 叙事改编 文本
下载PDF
电影《罗生门》对原著叙事改编琐谈
5
作者 阿占 张佐娟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2期23-24,共2页
电影《罗生门》主体改编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小说用一种近似于意识流的手法写作而成,叙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凶杀案,用主角的非常主观的视角去揣测当事人的心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非常成功。黑泽明用了四种手法讲述了一个杀... 电影《罗生门》主体改编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小说用一种近似于意识流的手法写作而成,叙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凶杀案,用主角的非常主观的视角去揣测当事人的心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非常成功。黑泽明用了四种手法讲述了一个杀人的故事,这样就很完整地将小说中的"意识流"的妙处展现了出来。改编后的故事,其电影元素受到了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筱竹丛中》 电影《罗生门》 叙事改编
下载PDF
《喊·山》:从小众到大众的叙事改编
6
作者 魏斯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96-98,共3页
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是底层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以太行山为背景,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以此为底本的电影《喊·山》由内地导演杨子改编和执导,彰显人物个性与生存冲突,表现爱情与人性美,是文学与电影完美融合之作。... 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是底层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以太行山为背景,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以此为底本的电影《喊·山》由内地导演杨子改编和执导,彰显人物个性与生存冲突,表现爱情与人性美,是文学与电影完美融合之作。从小说到电影,其受众不同、人物角色彰显程度不同。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电影《喊·山》的叙事改编艺术,探析影片"喊山"的象征意味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喊·山》 叙事改编 受众 哑女
下载PDF
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的叙事改编与空间重构
7
作者 张诗扬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1,共6页
《边城》是属于沈从文的田园牧歌,蜿蜒的河流,小小的渡口和淳朴的居民描绘出一幅淡雅的朦胧画。鼓楼西剧场改编同名的环境音乐戏剧,以讲故事剧场(storytelling theatre)的创作方式,将文学文本进行全新的拆解与重构,通过扩展演出空间和... 《边城》是属于沈从文的田园牧歌,蜿蜒的河流,小小的渡口和淳朴的居民描绘出一幅淡雅的朦胧画。鼓楼西剧场改编同名的环境音乐戏剧,以讲故事剧场(storytelling theatre)的创作方式,将文学文本进行全新的拆解与重构,通过扩展演出空间和乐器的配奏,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镇。本文从文学文本的真实性、可塑性、启发性三点出发,结合当代剧场的舞台语汇分析原著小说文本与演出呈现的异同,探索文学改编剧作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空间叙事 讲故事剧场 叙事改编
原文传递
文化观念更新与文学电影改编的深层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是影响文学电影改编的最根本因素,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往往有着同步对应关系,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文化观念的更新影响着电影改编的策略、立场、素材的取舍以及美学风格的变化。文化... 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是影响文学电影改编的最根本因素,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往往有着同步对应关系,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文化观念的更新影响着电影改编的策略、立场、素材的取舍以及美学风格的变化。文化观念的更新渗透到电影改编叙事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法或技巧的运用都会随着文化观念的更新发生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念更新 改编叙事 深层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