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琴作品《我的祖国》教育功能探究——以蒋泓改编版本为例
1
作者 王文秋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4期26-28,共3页
目的:文章以蒋泓改编版本为例,分析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教育功能。方法:运用资料分析、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的祖国》的教育功能及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从而达到以乐化人的教育效果。结果:钢琴作品《我的祖国》蕴藏... 目的:文章以蒋泓改编版本为例,分析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教育功能。方法:运用资料分析、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的祖国》的教育功能及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从而达到以乐化人的教育效果。结果:钢琴作品《我的祖国》蕴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深入剖析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音乐特色、情感表达及教育功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我的祖国》 教育功能 改编版本
下载PDF
和声民族化技法初探——以《拔根芦柴花》三首改编版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子澴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0期32-34,共3页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蕴含着人民的精神情感,寄托着人民的生活情怀。近现代作曲家们以民族民间音调为素材编写了大量的民歌钢琴小曲用于和声民族化技法实践。本篇文章以《拔根芦柴花》三个作曲家的不同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蕴含着人民的精神情感,寄托着人民的生活情怀。近现代作曲家们以民族民间音调为素材编写了大量的民歌钢琴小曲用于和声民族化技法实践。本篇文章以《拔根芦柴花》三个作曲家的不同改编版本为例,从和弦材料、和声进行风格化这两方面来探析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和声民族化技法运用,以此来学习借鉴优秀作曲家对民歌钢琴小曲的编创技法,感受民歌主题音乐创作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主题钢琴曲 拔根芦柴花 三个改编版本 黎英海 桑桐 鲍元恺
下载PDF
视觉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 张娟梅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年第4期124-125,共2页
在视觉时代的今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拍摄成许多个电影版本,其中1954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1962年版《西区故事》及1996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是莎剧改编中的经典。它们对原著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使... 在视觉时代的今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被拍摄成许多个电影版本,其中1954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1962年版《西区故事》及1996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是莎剧改编中的经典。它们对原著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使原著充满了新的生命力,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使这部名著不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3个电影改编版本
下载PDF
《图画展览会》于京君当代演绎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于京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24,共12页
澳大利亚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2年改编的室内乐版《图画展览会》首演后,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好评与关注。此版本的编曲特点与历来版本有所不同,在编配上有某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综其要点,在配器之前,编配者首先要明确原作中的材料原形;... 澳大利亚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2年改编的室内乐版《图画展览会》首演后,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好评与关注。此版本的编曲特点与历来版本有所不同,在编配上有某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综其要点,在配器之前,编配者首先要明确原作中的材料原形;其次再确定对乐曲原形进行改编和配器时所允许的自由度。这些界限和尺度划清后,方可酌情选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如是否将原作中的原形素材进行"脏化"处理,或是否将其拆散并重组等等,当然传统的配器方法也可以酌情运用。作曲家要做到不仅能在技法的使用上得心应手,而且还要能够不受技法的约束而自由地运用原则创造出更新颖的管弦乐效果。这样的配器,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应该是建立在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与合理阐释的基础之上的,而配器技法则是为把这样的阐释完美地表述出来服务的。文中还介绍了一些目前国内可能尚未普及的当代作曲和配器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京君 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改编版本 配器 “脏化”
原文传递
Cross-cultural adaption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iabetes Behavior Rating Scale: a pilot study 被引量:7
5
作者 Jing Zhu Jingjing Xu +13 位作者 Yang Chen Yong Gu Li Ji Yufeng Zhou Min Zhu Hsiang-Ting Hsu Xiaoping Huang Cuiping Yuan Yun Shi Dan Yan Lili Xie Shuang Chen Tao Yang Wei H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10-317,共8页
Self-care behavior plays a major role in diabetic management. However, in China, a satisfactory instrument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ompliance of self-care behavior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 Self-care behavior plays a major role in diabetic management. However, in China, a satisfactory instrument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ompliance of self-care behavior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 1DM). The Diabetes Behavior Rating Scale (DBRS) has a potential to be the first mature instru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ross-culturally adapt the DBRS, and preliminarily evaluate i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e instrument translation included translation, back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daptation.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were assessed in a sample of 116 young patients with T1DM adapting insulin injection therap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BRS was divided to four subscales. Cronbaeh's α for the total scale was 0.92. The mean inter-item and item-total correlations were 0.35 and 0.54 respectively. Test-retest reliability showed good temporal stability (r=0.81, P=0.001).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DBRS scores with the Diabetes Distress Scale scores (r=-0.32, P=-0.003) and hemoglobin Ale (HbAlc) levels (r=-0.36, P=0.002). Higher DBRS scores correlated with better glycemic control. The Chinese insulin injection therapy version of the DBRS is well translated and culturally adapted. It shows good overal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appears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assessing the diabetic self-care behaviors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T 1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scale SELF-CARE diabetic management cross-cultural adaption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