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胡音乐移植和改编创作的回顾、思考与展望
1
作者 张艺然 戴蕾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0期80-83,共4页
二胡是中国弦乐器的代表之一,但是与其他民族乐器相比,其从伴奏中独立出来后成为独奏乐器的时间较短,在大量的曲目需求下,以民歌、民乐,甚至外国音乐作品为主要素材进行加工便成为了高效的创作方式,也由此诞生了大量移植和改编曲。新时... 二胡是中国弦乐器的代表之一,但是与其他民族乐器相比,其从伴奏中独立出来后成为独奏乐器的时间较短,在大量的曲目需求下,以民歌、民乐,甚至外国音乐作品为主要素材进行加工便成为了高效的创作方式,也由此诞生了大量移植和改编曲。新时代下,二胡创作与演奏内外环境都有了新的变化,移植和改编曲创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应对其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并结合新的时代语境进行思考和展望,同时推出更多移植和改编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移植改编 历史回顾 思考展望
下载PDF
新时期河北梆子创新发展中移植改编工作的重要性及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明会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期69-69,共1页
河北梆子是我国北方知名的地方戏曲曲种,较早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期,河北梆子继承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河北梆子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其中河北梆子的移植改编是推动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的关键。新时期,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我国北方知名的地方戏曲曲种,较早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期,河北梆子继承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河北梆子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其中河北梆子的移植改编是推动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的关键。新时期,河北梆子要想焕发新的生机,必须要围绕移植改编做文章。这是河北梆子自我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梆子 移植改编 重要性 建议
下载PDF
浅析移植改编作品中的琵琶的演奏技巧 被引量:1
3
作者 屈文婧 《黄河之声》 2015年第2期38-39,共2页
在众多的琵琶音乐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独树一帜,有的作品改编自民族民间小调、歌曲,这一类作品大家耳熟能详;还有的改编自其他器乐作品,这一类作品大多技巧复杂,使学习者在演奏时如履薄冰。本文旨在对这类音乐作品中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分... 在众多的琵琶音乐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独树一帜,有的作品改编自民族民间小调、歌曲,这一类作品大家耳熟能详;还有的改编自其他器乐作品,这一类作品大多技巧复杂,使学习者在演奏时如履薄冰。本文旨在对这类音乐作品中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的演奏者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改编作品 演奏技巧 琵琶曲
下载PDF
“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移植改编外国音乐的概况及影响
4
作者 许嵩 《北方音乐》 2012年第9期129-130,共2页
在浩如烟海的琵琶乐曲中,移植改编外国乐曲凭借着自身的特殊性,在众多的琵琶乐曲中独树一帜。本文对建国以后移植改编自外国音乐的琵琶音乐作品及发展历史进行了分类、归纳,探究移植改编外国音乐作品对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琵琶曲 移植改编 发展历史 影响
下载PDF
移植改编谋发展,河北梆子融时代——河北沧州地区梆子戏创新调研与反思
5
作者 牛明会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8期28-28,共1页
沧州地区在河北梆子戏创新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并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重视移植改编工作,不断提升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空间,融入主流文化元素,创作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梆子戏曲目,构建商业运营模式,用市场手段拉动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等。
关键词 移植改编 河北梆子 时代 创新
下载PDF
十七年戏剧中话剧戏曲的互渗共生——以郭沫若历史剧移植改编为核心的考察
6
作者 王淼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174-179,共6页
50至60年代话剧为实现民族化积极学习戏曲手法的同时,戏曲也向话剧靠拢吸纳有益的表现手法以实现现代化,两者呈现出一种互渗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移植改编话剧剧目的过程中更为具体化。郭沫若历史剧被戏曲移植改编形成一股“学习”的热潮... 50至60年代话剧为实现民族化积极学习戏曲手法的同时,戏曲也向话剧靠拢吸纳有益的表现手法以实现现代化,两者呈现出一种互渗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移植改编话剧剧目的过程中更为具体化。郭沫若历史剧被戏曲移植改编形成一股“学习”的热潮,其中折射出了戏曲对于话剧写实手法、生活化表演、对白的借鉴学习,由于此时《虎符》《武则天》《蔡文姬》等话剧在学习戏曲的神韵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反过来戏曲学习话剧也是对戏曲自身的一种“再认识”、“再学习”。这种互渗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肇启,即话剧戏曲融合贯通携手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渗 戏曲 话剧 移植改编 郭沫若 武则天
下载PDF
滇剧对《长生殿》传奇的移植改编——以《游御园》《九华宫》为例
7
作者 张莘嘉 《福建艺术》 2021年第8期22-25,共4页
一、《长生殿》传奇演出流变清代《长生殿》传奇代表着清代戏剧创作的高峰。该剧自1688年创作以来久演不衰,彼时就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谚语用于形容《长生殿》演剧之热烈。"一时勾栏多演之",[1]其中尤以北... 一、《长生殿》传奇演出流变清代《长生殿》传奇代表着清代戏剧创作的高峰。该剧自1688年创作以来久演不衰,彼时就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谚语用于形容《长生殿》演剧之热烈。"一时勾栏多演之",[1]其中尤以北京聚合班的演出最为轰动。但在《长生殿》诞生仅一年之后,1689年8月,恰值丧服未除之时,聚合班演员在洪昇府邸演出该剧被人告发,《长生殿》从此辍演,因此而有了"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演不衰 《长生殿》 移植改编 演出 戏剧创作 滇剧 九华宫
下载PDF
论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创新机制及其意义——以福建莆仙戏为例
8
作者 张丽娟 王晓平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移植改编是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福建莆仙戏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传统剧目资源,在当代移植改编潮流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其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基本机制即原剧种的初次改编、二度创作定型... 移植改编是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福建莆仙戏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传统剧目资源,在当代移植改编潮流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其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基本机制即原剧种的初次改编、二度创作定型和再度创作适应。机制上的创新体现在再度创作中或融入新的舞台理解,进行音乐唱腔的调整,在演唱上谱曲制韵,在表演上融会贯通,合理增添特色科介表演;也体现在创新表达地方文化元素,即在消化剧本内核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舞台理解。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改编后使剧目获得新的审美理解,提升审美阈值,使剧本克服时空壁垒,发挥普适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价值。移植改编既是地方戏向外传播的重要表现,也使得原作走向经典化。这一阐发对于总结促进地方传统戏曲发展的深层机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莆仙戏 移植改编 创新机制 对外传播
原文传递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与吕剧《龙凤面》之比较研究
9
作者 王姝月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73-76,共4页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与吕剧《龙凤面》两部戏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均改编于1956年,讲述梁子玉和梁赛金兄妹因后母狠毒对待,被迫逃出梁家庄,后遇猛虎走散,数年之后相认,是一个内容悲惨、结局团圆的戏曲故事。两部戏的文化意象运用各有千...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与吕剧《龙凤面》两部戏的主体内容大致相同,均改编于1956年,讲述梁子玉和梁赛金兄妹因后母狠毒对待,被迫逃出梁家庄,后遇猛虎走散,数年之后相认,是一个内容悲惨、结局团圆的戏曲故事。两部戏的文化意象运用各有千秋;剧作结构灵活多变、构思巧妙;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思想内容具有一定深度。两部戏均移植改编于山东地方戏,但在表现方式上大有不同,本文从二者的文化意象、叙事结构、情节侧重、角色塑造、思想传达几个方面对其差异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场戏《梁赛金擀面》 吕剧《龙凤面》 移植改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戏曲的兼容——有感于《双下山》的移植
10
作者 桑艺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5期126-127,共2页
三年一届的河南省青年戏曲大赛给了全省青年戏曲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当第六届青年戏曲大赛来临之即,我很是兴奋与激动,决定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力参加。在经过一番斟酌和筛选后,我选定了要... 三年一届的河南省青年戏曲大赛给了全省青年戏曲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当第六届青年戏曲大赛来临之即,我很是兴奋与激动,决定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力参加。在经过一番斟酌和筛选后,我选定了要移植改编《双下山》这个昆曲丑行戏来参加大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演员 移植改编 兼容 相互交流 青年 大赛 河南省 丑行
下载PDF
论清初苏州传奇对同题材元杂剧的移植
11
作者 任刚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21年第1期288-305,共18页
包括李玉完成于明末的《七国传》在内,清初苏州戏曲作家通过移植同题材元杂剧共创作了4部传奇,这一现象有助于思考杂剧与传奇互动情况及杂剧对传奇文体的建设意义。经由同题材故事的移植改编,元杂剧的剧名、结构、关目、曲白等进入传奇... 包括李玉完成于明末的《七国传》在内,清初苏州戏曲作家通过移植同题材元杂剧共创作了4部传奇,这一现象有助于思考杂剧与传奇互动情况及杂剧对传奇文体的建设意义。经由同题材故事的移植改编,元杂剧的剧名、结构、关目、曲白等进入传奇,带来传奇文体题材类型、审美功能的拓展和丰富,杂剧成为参与清初苏州传奇文体建设的力量之一。而清初苏州传奇移植元杂剧的艺术实践,也助益、繁荣着当时及之后的剧坛,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初传奇双子星之一—《长生殿》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传奇 元杂剧 移植改编
下载PDF
论吉剧戏曲电影《大唐女巡按》的创新改编
12
作者 王晓恒 《剧影月报》 2019年第2期9-11,共3页
吉剧戏曲电影《大唐女巡按》移植改编自田汉的京剧名作《谢瑶环》,编创者在改编过程中赋予该作以“剑指腐败”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结构安排、人物塑造、戏剧语言、气氛营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改编,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吉剧特有的审美风... 吉剧戏曲电影《大唐女巡按》移植改编自田汉的京剧名作《谢瑶环》,编创者在改编过程中赋予该作以“剑指腐败”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结构安排、人物塑造、戏剧语言、气氛营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改编,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吉剧特有的审美风格。这部作品创新改编的成功对当下的吉剧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剧 移植改编 《大唐女巡按》 谢瑶环
下载PDF
移植改编中的守正与创新
13
作者 谢雍君 《中国京剧》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一、移植改编的“前世”移植改编是戏曲剧目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同于独立完成的原创,属于整理改编范畴。“移植”一词本为农学概念,按照《辞海》的解释,指从苗床挖起生长良好的树苗,移栽到大田里或他处进行培育的工作,也称“移栽”。后来... 一、移植改编的“前世”移植改编是戏曲剧目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同于独立完成的原创,属于整理改编范畴。“移植”一词本为农学概念,按照《辞海》的解释,指从苗床挖起生长良好的树苗,移栽到大田里或他处进行培育的工作,也称“移栽”。后来被借用到医学上,指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文化艺术学上的“移植”,指整理、改编、翻译、注释他人作品而产生的成果。在戏曲创作领域,不同剧种、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剧目整理、改编工作,即称“移植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改编 戏曲剧目 戏曲创作 艺术形态 《辞海》
原文传递
变通,在继承与借鉴之间 评移植改编粤剧《马前覆水》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思琪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64,共2页
从昆曲传统戏《烂柯山》移植改编而来的粤剧《马前覆水》,是深圳市粤剧团的“名家传戏”精品剧目,由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学生青年粤剧花旦谭兰燕、优秀粤剧须生陈世才领衔主演,青年导演胡家伟担任剧本移植并执导。该剧于2023年7月11日在深... 从昆曲传统戏《烂柯山》移植改编而来的粤剧《马前覆水》,是深圳市粤剧团的“名家传戏”精品剧目,由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学生青年粤剧花旦谭兰燕、优秀粤剧须生陈世才领衔主演,青年导演胡家伟担任剧本移植并执导。该剧于2023年7月11日在深圳戏院首演,现场反响热烈,演后观众们有赞赏也有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精品剧目 移植改编 粤剧团 青年导演 昆曲 烂柯山 继承与借鉴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京剧剧目移植改编探究——以京剧历史剧《满江红》为例
15
作者 张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20世纪60年代,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根据京剧传统戏《风波亭》和滇剧《牛皋扯旨》等剧目移植改编成了京剧历史剧《满江红》。该剧通过战与降的敌我矛盾,表达了强烈的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图还原京剧历史剧《满江红》的移植... 20世纪60年代,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根据京剧传统戏《风波亭》和滇剧《牛皋扯旨》等剧目移植改编成了京剧历史剧《满江红》。该剧通过战与降的敌我矛盾,表达了强烈的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图还原京剧历史剧《满江红》的移植改编过程,探究改编者在民间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抉择以及出现的问题,总结移植改编的方法与模式,兼论其在“历史剧论争”的语境下,在移植改编中,历史人物塑造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历史剧《满江红》 移植改编 特征与模式 历史剧
原文传递
妙手移花 经典新颜 浅谈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改编
16
作者 孟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4,共2页
越剧《五女拜寿》是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顾锡东先生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越剧乃至整个戏曲界的重要收获。由它改编的同名戏曲电影曾风靡一时,是戏曲乃至电影观众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使越剧传遍全国乃至远播海外。更为重要的... 越剧《五女拜寿》是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顾锡东先生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越剧乃至整个戏曲界的重要收获。由它改编的同名戏曲电影曾风靡一时,是戏曲乃至电影观众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使越剧传遍全国乃至远播海外。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初次演绎这部作品的一批青年演员,通过这部戏迅速被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成为日后越剧舞台乃至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六小生、六花旦的罕见阵容不仅集中展示了越剧诸流派的艺术风韵,也间接成就了新时期越剧和戏曲团体的一面旗帜一一浙江小百花艺术团,由此开辟了浙江越剧的新篇章,为繁荣越剧事业创造了巨大的艺术与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观众 顾锡东 移植改编 艺术风韵 《五女拜寿》 戏曲电影 经典作品 艺术团
原文传递
剧种特色与时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浅谈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改编
17
作者 罗松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从地方剧种移植优秀剧目,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发展之路。国家京剧院作为京剧的“国”字号品牌,更是移植改编的重镇。如今京剧舞台上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不少都是国家京剧院从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中移植过来的,... 从地方剧种移植优秀剧目,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发展之路。国家京剧院作为京剧的“国”字号品牌,更是移植改编的重镇。如今京剧舞台上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不少都是国家京剧院从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中移植过来的,比如田汉从碗碗腔《女巡按》移植来的《谢瑶环》,马彦祥从同名川剧移植来的《柳荫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改编 经典剧目 地方剧种 马彦祥 碗碗腔 创造性转化 剧种特色 川剧
原文传递
当代红色筝乐的创作、表演和接受
18
作者 陈钇霖 《艺术评鉴》 2023年第20期68-73,共6页
红色筝乐的创作、表演及接受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表演实践的积累基于源源不断的创作,表演的风格需要大量的演奏实践积累,良好的创演直接影响到作品在人民群众当中的接受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筝乐的喜爱与接纳是衡量红色筝乐... 红色筝乐的创作、表演及接受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表演实践的积累基于源源不断的创作,表演的风格需要大量的演奏实践积累,良好的创演直接影响到作品在人民群众当中的接受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筝乐的喜爱与接纳是衡量红色筝乐品质的重要尺度之一,而丰富的演奏形式和深刻的艺术实践心得也会对红色筝乐新作品的创作及表演有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筝乐 移植改编与原创 继承与创新 接受度
下载PDF
经典永流传——浅析扬剧《百岁挂帅》
19
作者 梁红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83-84,共2页
扬剧《百岁挂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剧目。自1959年首次公演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从王秀兰、高秀英、华素琴、蒋剑峰、蒋剑奎、杭麟童、张瑞泉等第一代演员,到吴慧明、朱余兰、刘荣兰、徐润民、杨国柱、耿典夫、王坚强... 扬剧《百岁挂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剧目。自1959年首次公演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从王秀兰、高秀英、华素琴、蒋剑峰、蒋剑奎、杭麟童、张瑞泉等第一代演员,到吴慧明、朱余兰、刘荣兰、徐润民、杨国柱、耿典夫、王坚强等第二代演员,传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演员在演这部经典剧目了。这部剧目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百岁挂帅》已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检验,还被京剧移植改编为《杨门女将》,且一代又一代后人的继承与创新,不仅为扬剧保留了经典剧目,还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扬剧事业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更为关键的是,这部经典剧目,至今仍然是观众最喜爱看的扬剧经典剧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传承作用 扬剧 移植改编 事业接班人 百岁挂帅 杨国柱 不可替代
下载PDF
感谢际遇
20
作者 陆超娟 《剧影月报》 2023年第4期63-64,共2页
人生的际遇就是那样神奇,我从小生活在仪征相对偏远的一个山乡,2008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学校放学打扫完卫生走出校门不远,突然被几个人拦住,告诉我,他们是仪征市扬剧团招生的,要我唱个歌,我很懵懂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然后就通知我到仪... 人生的际遇就是那样神奇,我从小生活在仪征相对偏远的一个山乡,2008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学校放学打扫完卫生走出校门不远,突然被几个人拦住,告诉我,他们是仪征市扬剧团招生的,要我唱个歌,我很懵懂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然后就通知我到仪征进行复试。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乘着大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进行了六年的戏曲艺术培训,从此走上了戏剧艺术之路,和戏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学校学的是武旦行当,回到剧团后,所排不少剧目都没有相应的行当,根据需要,我不得不演花旦、小旦角色。我团移植改编了尚派名剧《乾坤福寿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学校 戏剧艺术 乾坤福寿镜 移植改编 艺术之路 尚派 武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