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中心静脉导管(CVC)胸腔闭式引流术(TCD)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B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60例TBP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以接受CVC-TCD治疗的30例患...目的:对比中心静脉导管(CVC)胸腔闭式引流术(TCD)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B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60例TBP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以接受CVC-TCD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4 d CD4^(+)/CD8^(+)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96.67%(29/30)相较于B组73.33%(22/30)更高(P<0.05);A组胸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胸膜厚度、抽液总量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4 d血清IFN-γ、TNF-α、IP-10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4d CD3^(+)、CD4^(+)、CD4^(+)/CD8^(+)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相较于B组26.67%(8/30)更低(P<0.05)。结论: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TBP患者相比,经CVC-TCD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缓解机体炎性反应状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关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目的系统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关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9日。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0.820。出现频次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血栓史、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血流速度、导管尖端位置。偏倚风险评估显示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偏倚风险,6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1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主要原因是样本量不足、未报告盲法、未恰当处理缺失数据等。结论现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偏倚风险较高,未来应重点关注研究设计的方法学细节和报告的规范性,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优化与验证模型,提高模型性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中心静脉导管(CVC)胸腔闭式引流术(TCD)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B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60例TBP患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以接受CVC-TCD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4 d CD4^(+)/CD8^(+)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96.67%(29/30)相较于B组73.33%(22/30)更高(P<0.05);A组胸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胸膜厚度、抽液总量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4 d血清IFN-γ、TNF-α、IP-10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术后14d CD3^(+)、CD4^(+)、CD4^(+)/CD8^(+)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相较于B组26.67%(8/30)更低(P<0.05)。结论:与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TBP患者相比,经CVC-TCD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缓解机体炎性反应状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关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9日。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0.820。出现频次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血栓史、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血流速度、导管尖端位置。偏倚风险评估显示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偏倚风险,6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1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主要原因是样本量不足、未报告盲法、未恰当处理缺失数据等。结论现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预测模型的偏倚风险较高,未来应重点关注研究设计的方法学细节和报告的规范性,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优化与验证模型,提高模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