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倒“V”形切口在腮腺肿瘤切除治疗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观察
1
作者 刘星星 董晨 +2 位作者 高蒙 邱建华 冯建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S”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观... 目的:探究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S”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观察组采用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美学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scar appraise scale,PSAS)、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生活质量(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VSS、PSAS、O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外貌、表情评分低于术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疼痛、活动能力、娱乐、肩部功能、工作、咀嚼、语言清晰度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切除患者术后美学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倒“v”形切口 “S”形切口 腮腺肿瘤 切除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不同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美观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正琪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Blair切口和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美观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1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 目的探讨改良Blair切口和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美观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14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改良组(71例),分别在改良Blair切口(对照组)和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改良组)下完成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美学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改良组患者术后12个月美学VAS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味觉性出汗综合征、耳周麻木及涎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Blair切口和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具有相近的操作难度、医源性创伤程度及安全性,但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下操作更有助于改善术后美观性,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lair切口 改良倒“v”防皱切口 手术 腮腺浅叶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