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立 柳稚旭 +2 位作者 张雷 沈舜尧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临床检查和三维CT检查,确定双侧咬肌区的不对称情况,术中常规行BSSRO和(或)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在下颌骨旋转后退后,肥大侧去除近心端多余骨板行4孔小钛板固定,凹陷侧保留近心端多余骨板用双皮质螺钉固定。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面部对称性的改善情况,并通过正位片测量、计算患者手术前、后两侧结构的对称性,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性均得到很好改善,未出现钛钉脱落、骨块移位和复发等情况。手术前、后患者面部对称性相关指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能更有效地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可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不对称畸形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正颌手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高明 陶永炜 +2 位作者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mm(P<0.05);而Co间距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SRO术后1周,髁状突及下颌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展,喙突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内收;术后1年,髁状突的位置基本恢复,下颌角的外展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喙突的位置并未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 下颌劈开截骨 锥形束CT 三维 近心骨段横向宽度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髁突位置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按Helkimo指数整理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髁突水平位及冠状截面最大径、髁突短轴径、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不同角度(45°、90°、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双侧髁突间距及髁突角度(水平角、垂直角、受力角),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BSSRO术前与术后的Helkimo指数均为Ai、Di 0级或1级,二者之间无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髁突水平角、45°及90°下关节间隙宽度增大,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除髁突水平角增大(P<0.05)外,其余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BSSRO不会对Helkimo指数为Ai、Di 0级或1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TMJ症状及髁突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升劈开截骨后退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诚 伊彪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前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硬组织结构变化的洲量分析,评价手术对患者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在我中心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18例,男性9例...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前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硬组织结构变化的洲量分析,评价手术对患者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在我中心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2.22岁,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年拍摄静止位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在正位片上测量下颌骨宽度(Go-Go),并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上测量与下颌骨宽度变化有关的参数数值。结果①下颌骨宽度由107.30mm±5.84mm(术前)增加至109.24mm±5.72mm(术后一周)、109.31mm±5.66mm(术后一年),其中有4例宽度减小,1例保持不变。13例增加,②下颌骨宽度术前、术后一用、术后一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别有显著性。③分析表明下颌骨宽度变化与各参数变化之间没有线性相关。结论①下颌骨宽度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对容貌没有大的影响。②下颌骨宽度变化机制可能与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 下颌前突 下颌骨宽度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会喜 薛国初 艾伟健 《广东牙病防治》 200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后的平均复发量为2.5mm,后退量>6mm组与后退量<6mm组两者变化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是矫正下颌前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下颌后退 骨稳定性 评价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偏突颌畸形患者咽腔容积的影响
6
作者 王娟 查治安 +1 位作者 李雯 朱保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6期6747-6750,共4页
目的评估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偏突颌畸形患者咽腔容积的影响及下颌骨后退量与咽腔容积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4例已完成术前正畸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 目的评估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对偏突颌畸形患者咽腔容积的影响及下颌骨后退量与咽腔容积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4例已完成术前正畸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完善术前锥形束CT(CBCT)检查,行BSSRO治疗,术中记录下颌骨后退量,术后6个月、1 a复查CBCT,将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的口咽部、下咽部咽腔容积,分析术后咽腔容积变化量及下颌骨后退量与咽腔容积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1 a口咽部、下咽部及咽腔总容积均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1 a口咽部、下咽部及咽腔总容积均较术后6个月增大(P<0.05)。BSSRO术中下颌骨后退量与术后6个月、1 a口咽部、下咽部及咽腔总容积较术前减小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BSSRO术后偏突颌患者咽腔容积较术前减小,与下颌骨后退量呈正相关,但咽腔容积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 偏突颌畸形 咽腔容积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 下颌前突 下颌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患者可施加合适咬合力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周卫源 石广玉 +1 位作者 马文 侯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用于治疗缩颌、凸颌和颌面不对称患者的颌面畸形症状。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并前移下颌骨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首先,用缩颌患者的CT断层扫面数据建立下颌骨、关...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临床手术中广泛用于治疗缩颌、凸颌和颌面不对称患者的颌面畸形症状。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并前移下颌骨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首先,用缩颌患者的CT断层扫面数据建立下颌骨、关节盘、关节窝和相关软组织的高度几何相似性的几何模型;然后,用有限元模型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患者的咬合过程。通过分析发现,术后关节盘上的位移处于正常的范围,而应力却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因此,将应力因素作为确定术后患者可施加的合适咬合力的标准。当施加正常咬合力的25%时,关节盘上的应力分布和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下颌骨上的应力水平也处于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BSSRO) 合适的咬合力 关节盘 应力分布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被引量:4
9
作者 任敏 滕利 +1 位作者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83-1385,I00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下颌劈开截骨 经典下颌劈开截骨 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屈振宇 王茜 +3 位作者 丰鑫 绳兰兰 马卫东 曲卫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 下颌劈开截骨 锥形束CT 快速成型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下载PDF
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3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李滨飞 王鹏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研究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和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同定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及3种双皮质同位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研究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和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同定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方法: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小型钛板及3种双皮质同位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固定方法在三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对比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2mm双皮质同位螺钉直线形内固定、小型钛板内固定、2mm双皮质同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2.7mm双皮质固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相同固定方式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双皮质固位螺钉倒"L"形内固定的固定稳定性要强于小型钛板内固定;直线形内固定固定稳定性相对较差。前牙咬合对同定的不良影响很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有限元 坚强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文 侯敏 +6 位作者 宋大立 杨静文 戴智 程家龙 柴国良 周卫源 张瑞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730-6734,共5页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型,为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提供基础。方法:螺旋CT扫描后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包裹成单一的封闭壳,在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及转换,再将模型写入ANSYS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相应部分的重建并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术后固定。结果与结论:运用MIMICS及ANSYS软件建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带有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和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生物相似性及几何相似性。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模型,可以通过前移、后移、旋转移动远心端,再行各种方式的内固定。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对各个部位施加载荷,用来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不同组织应力及位移的改变,也可以研究不同固定材料对固定后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劈开截骨(BSSRO) MIMICS软件 ANSYS软件 有限元 下颌 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双皮质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3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李滨飞 王鹏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 目的:对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方式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6种双皮质螺钉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对比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的大小情况如下:单纯上缘固定大于倒"L"型固定;直径2.0mm大于直径2.7mm螺钉固定;倒"L"型60°大于倒"L"型90°和120°固定;间距2.0cm大于间距3.0cm固定。相同固定方式情况下,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劈开处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皮质固位螺钉内固定的排列方式,如:间距、角度、位置和内固定系统的规格均对固定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前牙咬合对固定的不良影响最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有限元 皮质螺钉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敖建华 刘彦普 +2 位作者 赵晋龙 何黎升 于擘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并加以相关分析。结果:软组织Li点和Mes点上的移位比例关系与国外文献报告显著不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硬组织B点和Pg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在下唇及颏部与国外结果相差较大,存在人种差异。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不能照搬别人的结果,要根据人种及侧面外形的不同来分析。另外,在临床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以B点及Pg点的位移改变来分析相应的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截骨 软硬组织移位 比例关系 正颌外科
下载PDF
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前后咀嚼肌功能变化探究
15
作者 赵红维 余震 +2 位作者 任盼 骆婧 康文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究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前后咀嚼肌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1例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自由咀嚼状态下的... 目的:探究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前后咀嚼肌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1例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自由咀嚼状态下的半分钟咀嚼效能、吞咽反射前咀嚼效能。采用OXFORD双通道肌电诱发仪采集两组紧咬位、大张口运动的MML、MMR、TAL、TAR肌电值;计算相应部位的咀嚼肌活动量指数(AcI)。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的半分钟及吞咽反射前咀嚼效能,紧咬位、大张口运动时的MML、MMR、TAL、TAR及AcI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能指标及各功能运动中的MML、MMR、TAL、TAR肌电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各功能运动中AcI指标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能指标及各功能运动中的MML、MMR、TAL、TAR肌电值均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5),但部分指标仍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术前的咀嚼肌功能弱于健康人群,行BSSRO后咀嚼肌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突颌畸形 下颌骨升劈开 正颌 咀嚼肌功能 肌电图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尹翰文 林娜 +1 位作者 关键 张国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状态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比较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状态下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状态下,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基本相似。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为钛板大于可吸收板,双板大于单板,双板中上板大于下板。相同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及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单板固定。坚固内固定板材料对应力遮挡有影响,钛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可吸收板。单板固定时位置应偏上缘,前牙咬合对内固定系统的不良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有限元分析 坚固内固定 生物力学 应力遮挡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髁突运动轨迹的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大辉 曾融生 杨小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PSSV11.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下颌前突患者术前、术后、正常组左侧髁突的运动轨迹与右侧基本相同,左侧髁突与右侧的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组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术后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接近,术后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术后组(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后,随着术后正畸治疗及咬合自我调整,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下颌劈开截骨 髁突运动轨迹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不同固定方式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雪梅 胡静 +3 位作者 赵强 郑重 唐杰 祝颂松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常用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下齿槽神经(IAN)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12只,均行双侧SSRO后退术。左侧行双皮质骨螺钉固定,右侧行单皮质螺钉与夹板固定。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8、12周时对两侧IAN行...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常用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下齿槽神经(IAN)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12只,均行双侧SSRO后退术。左侧行双皮质骨螺钉固定,右侧行单皮质螺钉与夹板固定。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8、12周时对两侧IAN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检查。结果SSRO术后即刻SNAP检测示IAN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侧之间无显著差别。术后2周起,IAN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后12周时右侧IAN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左侧IAN潜伏期较术前延长15.4%(P<0.05);右侧的波幅恢复也要优于左侧(P<0.05)。结论SSRO术中使用双皮质螺钉固定和单皮质螺钉夹板固定对IAN功能均有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IAN功能均有恢复。单皮质骨螺钉与夹板固定相对于双皮质骨螺钉固定对IAN的功能影响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下齿槽神经 动作电位 皮质螺钉固定 钛板固定
下载PDF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咽腔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志诚 李玲 +2 位作者 冯爽 隋晓栋 张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疗前后咽腔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同时舌骨点的三维位置,分析咽腔间隙大小及及舌骨体位置变化。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腔间隙均呈现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术后2周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2.64、1.56 mm,术后6月向后、向下移位分别为0.97、0.99 mm。术后2周咽腔的矢状径、冠状径及咽腔间隙分别为11.71 mm、3.05 mm、320.67 mm^2,术后6月时分别为14.64 mm、3.23 mm、414.85 mm^2。即随时间推移,舌骨位置及咽腔间隙有恢复正常范围的趋势。结论: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舌骨向后下移位,咽腔气道缩小,有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临床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截骨 下颌前突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变化及面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振杰 陈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883-885,共3页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osteotomy,SSRO)自1957年被Obwegeser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矫治下颌骨畸形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1-2]。研究表明[3-4],双侧SSRO后退下颌后近心骨段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下颌角间宽度(双侧下颌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osteotomy,SSRO)自1957年被Obwegeser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矫治下颌骨畸形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1-2]。研究表明[3-4],双侧SSRO后退下颌后近心骨段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下颌角间宽度(双侧下颌角间的距离)会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下颌 面型 劈开 下颌骨畸形 SSRO 下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